-
前言:你可能注意到,最近的手機市場有點“怪”
如果你十分關注智能手機行業,可能就已經注意到,最近的智能手機市場出現了一些比較特殊的現象。
一方面,從芯片領域的高通、聯發科、三星,到CMOS傳感器領域的索尼、三星,再到終端廠商小米、vivo、華為等品牌,最近這段時間都“不約而同”地或主動預告、或是通過第三方曝光的方式,早早地預告了自家的下一代產品,有的甚至是下下代、下下下代機型的關鍵特性。
比如,高通方面很早就預告了將會在“未來的產品上”重回自研CPU架構;三星的下一代自研旗艦SoC Exynos 2400/2500的消息早已傳了許久,Galaxy S系列旗艦機型更是一口氣被“曝光”到了S27 Ultra;索尼也不知道提前了多少個月,直接發佈了他們的下一代智能手機CMOS產品線、也就是LYTIA家族。
但在另一方面,如果大家有關注最近這段時間實際上市的新機就會發現,許多機型的部分配置看起來似乎並沒有那麼“新”。
比如三星不久前剛剛在海外市場推出了搭載驍龍888的新版Galaxy S21 FE,而且有傳言稱,他們馬上還會推出分別搭載驍龍8 Gen1/Exynos 2200平臺的美版/全球版Galaxy S23 FE。
又比如說,雖然索尼方面在今年6月中旬就已經公佈了多達五款“LYTIA”品牌CMOS傳感器,但是實際上直到現在也沒有一款搭載這些傳感器的手機亮相。
IMX800的規格挺高,但唯一的問題是發佈有點久、而且繼任者都亮相了
特別是其中頗受期待的、1/1.43英寸業界首款雙層晶體管CMOS,它本來被認為真正具備“挑戰1英寸”級別的實力,但到目前為止,除了索尼自產自用的Xperia系列外,這款傳感器尚未被任何一款已發佈的機型所搭載。取而代之的,是它的上一代對位產品IMX800,剛剛被一款新發布的影像機型配備,並且官方還喊出了“超越1英寸”的口號。
這還沒完,如果將視線從旗艦轉向中端產品,還會看到更多令人迷惑的場面。雖然高通今年已經發布了全新的、在各方面都比過去要好得多的第二代驍龍7+,但在其亮相後,卻依然有許多新款中端機型依然搭載的是“上上代”的驍龍782G。
-
相關報告顯示,智能手機行業或正處於復興前夕
是的,一方面是各大廠商“口頭上”紛紛早早地預告了新品的巨大進步,有意無意地暗示後續旗艦產品將帶來顯著的體驗改進。但另一方面,至少在最近這段時間我們看到的,絕大多數新機都既算不上有多“旗艦”、還可能一點也不“新”。
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呢?Canalys近日發佈的一份市場報告,或許解釋了這背後的邏輯。
根據這份報告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出貨量同比下降約11%,略好於上季度12%的降幅。
但與此同時,一方面多個手機廠商通過在渠道端擴大投資,以及加大銷售激勵的方式,成功的在200美元以下(差不多也就是百元機到千元入門機)市場“刺激了消費者的需求”。
另一方面,Canalys也聲稱,這些頭部廠商目前正在積極地清理庫存,並提前儲備新品所需的相關零部件,以防止可能發生的漲價造成衝擊。
請注意,這裡面其實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信息。具體來說,如果把“激勵百元機”、“清庫存”、“為新旗艦提前儲備零部件”這三件事看成獨立的,那它們可能都沒什麼好說的。但問題在於,這三個動作之間很可能存在先後、因果關係。
-
為了新旗艦“委屈”中低端?然而這也是消費者的選擇
首先,為什麼各大廠商現在要通過低端產品去激勵渠道的銷售熱情?一方面自然是因為這類機型確實太久沒啥大幅進步了。今年隨著諸如聯發科Helio G99、展現虎賁T606的上市,這些入門級機型難得有了一次比較明顯的性能提升,再加上存儲芯片大幅降價帶來的紅利,使得現在的“百元機”比去年、前年客觀上配置強了不少,所以的確有機會刺激相應的換機潮。
另一方面,通過這一輪渠道激勵,各大手機廠商實際上都傳達出了一個信號,那就是他們普遍認為接下來手機行業可能會迎來久違的復甦,因此有必要加強此前大受打擊的渠道佈局。這也是為了後續更有競爭力、可能會“熱賣”的產品,提前打好銷售方面的基礎。
三星或許是目前“清庫存”最積極的廠商,但他們今年卻首發了定製版的驍龍SoC,兩者難道沒有聯繫嗎
其次,“清庫存”對於手機廠商來說,不僅僅在於降低庫存壓力和回籠部分資金,實際上還可能關係到他們與上游廠商之間心照不宣的一些協議。比如能優先拿到新款芯片、新的傳感器、新的屏幕,或者是新的存儲芯片的首發權等等。
於是乎,這其實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相關廠商會早早地預告他們的各種新品,以及為什麼中端機現在普遍對新配置有些“不太上心”了。
有爆料顯示,Galaxy S27 Ultra將首發3.2億像素的新款CMOS,並配備超透鏡鏡頭
畢竟,當手機廠商還處在“清庫存”階段時,他們當然有動機去“穩住”擁有更高消費力的旗艦產品潛在客戶,避免這部分人早早地轉投友商,或是把錢花在了當前的這代產品上。
而對於中端產品來說,由於“性價比”往往是它們最關鍵的指標,因此只要先推出老硬件、但低價的產品,未來再用新平臺作為“升級版”,就完全可以在上游不推出新品的前提下,硬生生造出兩代產品,而且還能保持住“性價比”的口碑。
根據相關爆料,索尼的PRO-I系列會長期獨佔額外的ISP,其他系列則無此配置
有的朋友可能會認為,這樣的做法未免有點“狡詐”。但問題就在於,一方面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換代從來都不是“一次性就從上到下全部更新”的,特別是當重大技術革新來臨時,往往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僅限於那些最貴、最好的產品。
這份兩年前的預測,直到今天也依然“刺眼”、且無比現實
另一方面,正如我們之前曾說過多次的那樣,如今智能手機市場主要的銷量和口碑來源,越來越明顯的集中在高價位、高配置的產品線上,所以當然會導致廠商們對這類產品格外上心,甚至不惜用入門級、用中端產品去給旗艦的研發、銷售“輸血”。因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說到底其實還是消費者的普遍選擇所致,當越來越多消費者選擇只買“旗艦機”時,廠商對這部分產品線更上心的行為,顯然就不能說是隻考慮到“少數人”的利益了。
模塊化筆記本電腦火起來了,但它多少有點虛偽
這一設計並非剛剛出現,可如今這類產品卻都有自己的小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