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超有料,更多健康,更多美妙
中醫治病的關鍵是找到扳機點,不管是用藥、用針,還是用灸,只要找到扳機點,我們的身體就會有明顯的反應。
有時候這些反應看上去好像是在加重,實際上不是,是身體在進行排邪或者調整。
我們把這種現象叫做“瞑眩反應”。
假如我們吃上藥,反而出現頭暈腹瀉的表現,先不要著急,有可能這就是“瞑眩反應”。
比如皮疹或者溼疹等皮膚病,西醫常用的方法是用抗過敏的藥,或者脫敏的藥,把症狀“按下去”,不讓皮疹發出來。
這樣在表面看上去皮疹沒有了,但是病邪並沒有排出去,而是進入到了身體裡面,等到身體反應過來再往外排的時候,皮疹就又出來了,我們以為這是又復發了,繼續用抗過敏的藥,如果效果不明顯,還會加激素,再把病邪按回去。
這樣來來回回就總也好不了,於是乎就成了所謂的“過敏”了。
中醫治療並不是把病邪按下去,而是要讓病邪發出來。
通過“開鬼門,潔淨腑”的方法,打開皮膚關竅,讓病邪往外發。
這時候會有一段時間皮疹還會加重,但是沒有關係,裡面的邪氣排出來之後,皮膚上的症狀就會消失,而且不會再反反覆覆地復發了。
因為邪氣已經排出去了,就不會再反覆了。
這種階段性症狀加重的表現,就是瞑眩反應。
如果我們治療的是內臟的疾病,在治療的過程中,反而出現了皮疹或者發燒,那這時候不要恐慌,這很有可能就是瞑眩反應,是髒邪出表的表現。
所謂“髒邪出表”是我們治療內臟疾病時候的一個治療過程,就是病邪從五臟到六腑,再從六腑到經絡,最後從經絡排出體外的一個過程,我們叫“髒邪還腑,腑邪還經,經邪出表”,病邪一步步從裡向外發散出去。
我們皮膚上有病,再嚴重也就是肌膚之癢,但是如果這個病長在內臟裡面,那就是心腹之患。
肌膚之癢嚴重,還是心腹之患嚴重呢?肯定是心腹之患。
所以說皮疹不可怕,但是我們不能為了減輕肌膚之癢,人為地把這些病邪往臟腑裡面壓,造成心腹之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