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認識一味中藥——千里光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千里光

導言千里光具有清熱解毒、明目退翳、殺蟲止癢、散瘀消腫等功效。千里光煎劑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固紫染色陰性球菌、流感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綠膿桿菌及鉤端螺旋體有較強的抗菌作用,因此被用於廣譜抗菌藥物在臨床上廣泛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因千里光含有肝毒性成分吡咯裡西啶類生物鹼千里光寧鹼、千里光菲寧鹼及痕量的阿多尼弗林鹼等。《中國藥典》以阿多尼弗林鹼為指標成分進行定量測定,其中阿多尼弗林鹼的含量不得過 0.004%。

//////////

藥用千里光

《圖經本草》:“同甘草煮汁飲,退熱明目。”《本草綱目拾遺》:“明目去星障。煎湯浴瘡瘍。”

千里光苦寒,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消散癰腫作用,常用於癰腫瘡毒,感冒發熱,目赤腫痛,洩瀉痢疾,皮膚溼疹。用於熱毒壅聚之癰腫瘡毒,可單用鮮品,或與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等同用,水煎內服並外洗,再將其搗爛外敷患處。千里光清熱解毒,又可用治水火燙傷及褥瘡、下肢潰瘍等症,與他藥配伍水煎濃汁外搽。千里光苦寒,能清熱除溼以止癢,用治溼熱所致之溼疹溼瘡、陰囊溼癢,可煎汁濃縮成膏,塗搽患處

千里光苦寒,取其清熱解毒之功,可用於風熱感冒,發熱、咽痛等症,可單用煎服,或與金銀花、連翹等配伍。千里光味苦性寒,具有清利溼熱之功。用於大腸溼熱,腹痛洩瀉,或下痢膿血,裡急後重,可單用煎服,也可與銀花炭、黃連、木香等配伍同用。千里光苦寒入肝,能清肝明目,治療風熱或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可單用或與菊花、夏枯草、桑葉等藥配伍,煎湯燻洗眼部。

千里光 Senecio scandens Buch.-Ham.

千里光《本草拾遺》

【來源】為菊科植物千里光的乾燥地上部分。全年均可採收,除去雜質,陰乾。

【異名】九里光、黃花母、九嶺光

【性味】味苦,性

【歸經】歸肺、肝經。

【功能與主治】清熱解毒,明目,利溼用於癰腫瘡毒、感冒發熱、目赤腫痛、洩瀉痢疾、皮膚溼疹。

【注意事項】脾胃虛寒者慎服。

【用法用量】15~30g。外用適量,煎水燻洗。

食膳與實際應用

千里光以葉多、色綠者為佳。

千里光驗方

抑菌煎湯洗

消炎、抑菌、止癢

【組成用法】

用鮮千里光 30g水煎外洗,或直接將鮮草搗爛外敷。

【功效】

現代研究發現,千里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痢疾、綠膿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用千里光煎水外洗可保持皮膚清潔衛生,達到消炎、抑菌、止癢的作用。

登場書籍

中藥飲片圖鑑

本書以《中國藥典》為依據,將各中藥飲片拍成彩色照片,展示中藥飲片外觀性狀、炮製程度、色澤變化和鑑別特點,為炮製的質量控制在文字描述和實物之間搭起橋樑,為中藥飲片傳統鑑別和外觀質量控制提供直觀的參考依據,並附以中藥飲片來源、炮製方法、性狀描述、功能主治等文字說明。圖文並茂,清晰直觀,信息豐富,堪稱中藥飲片移動的“博物館”

中醫書院購書鏈接——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中藥飲片圖鑑》,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由吳憲 蘭青山 任玉珍 ◎ 主編,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所有圖片為出版社所有的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在微信平臺內購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