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其實,判斷一瓶醬油的質量好不好,看看以下2點就知道!

醬油花樣再多,其實也就是在普通醬油的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造。
例如,薄鹽醬油、低鹽醬油的含鹽量更少,鹹度更低,比較適合中老年人、“三高人群”以及本身口味清淡的人食用。
再如,加鐵醬油,顧名思義,是在醬油中額外加了鐵,適合貧血患者、孕婦等人群食用。

圖源/壹圖網
實際上,判斷一瓶醬油的質量好不好,重點看以下2個標示:
它們都寫在醬油瓶身上那不起眼的標籤上,一般緊跟在配料表後面。
醬油的等級,是按照氨基酸態氮含量來劃分的。級別越高的醬油,氨基酸態氮含量就越高,醬油的鮮味和營養價值就越好。
2、看工藝:高鹽稀態的更好
有的醬油會直接標註生產工藝,有的則是將生產工藝寫在產品標準號後面。
一般來說,標註“高鹽稀態”的醬油釀造時間較長,質量比“低鹽固態”或者“無鹽固態”的醬油更好。
總體而言,要想買一瓶品質上乘的醬油,認準兩個關鍵詞——“特級”“高鹽稀態”。

圖源/壹圖網
話說,以前判斷醬油的優劣,還會看看是「釀造醬油」還是「配製醬油」,前者優於後者。
但根據GB 2717-20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醬油》,配製醬油不得再以“醬油”為食品名稱,而是被歸類為複合調味料。
說完如何選醬油,小編再說個吃醬油時大家特易犯的一個錯!

小編在以往的文章中科普過:醬油中的鈉含量很高,是個不折不扣的“隱形鹽”大戶。
-
-
-
-
增加胃炎、胃潰瘍的發病風險,刺激損傷胃粘膜,增加胃癌風險。
因此,大家平時做飯時,加醬油千萬要“手緊一些”,別放多了,並適當減少其它調味料的用量。
其實關於醬油,坊間一直存在不少傳言,今天小編帶大家一一破解~

醬油之所以黑,主要因其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一種天然的色素——類黑素。
類黑素在胃腸道中,像其他食物一樣,會被分解為糖、氨基酸等基本成分,才能被人體吸收。
所以,這時類黑素不復存在,它不可能黑溜溜地流進血液,更不可能直達皮膚,把皮膚給“染”黑。
而醬油分解出來的成分,也不會促進黑色素細胞的合成。

其實,傷口變黑,主要因為皮膚細胞受損後,激活了酪氨酸酶的活性,導致黑色素生成。
而隨著皮膚細胞的逐步修復,黑色素是會慢慢分解直至消失的。可見,根本沒醬油什麼事。

圖源/壹圖網
傷口會不會留疤,也與吃醬油無關。它是由傷口大小、有無感染、清創縫合是否做好、營養狀況等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

事實上,我國目前並沒有專門針對兒童的食品安全標準,也沒有明確“兒童食品”定義。所謂的“兒童醬油”,不過是商家為了營銷創造的噱頭和概念。
市面上不少兒童醬油還打著“低鹽”“低鈉”的標籤,號稱減鹽,但仔細看營養成分表可以發現,鈉含量並不算低。
我國標準規定,只有低於或等於120 毫克/ 100克或100毫升,才能標註“低鈉(鹽)”。

圖源/壹圖網
而且,從配料上看,“兒童醬油”的配料基本上也都是水、大豆、小麥、食用鹽、白砂糖和食品添加劑等,與普通醬油相比,並無特殊之處。
再者,從營養學上講,兒童在3歲以後所吃的食品與普通成年人並沒有明顯差別。大部分“兒童食品”在成分上和成人食品沒有太大差異,通常只是在包裝改小而已。
在給孩子買食品時,最重要的不是看名稱,而是看營養成分表和配料表,配料表太長的最好別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