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悅讀|87版電視劇《紅樓夢》劇照:那些經典背後的秘密!

瑞悅讀|87版電視劇《紅樓夢》劇照:那些經典背後的秘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輝煌,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侷限。我想,拍攝87版《紅樓夢》的一群人,已經盡到了自己的責任,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用自己的才華、汗水和最大的努力,用電視劇《紅樓夢》築起了一道高牆,不是為了讓後人不可超越,而是讓後人超越起來沒那麼容易,希望總是在前面。”這是作曲家王立平先生對87版電視劇《紅樓夢》深深的感慨。

“是不是精品、能不能成經典並不是拍攝時大家心中所思所想,而盡最大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不甘平庸、決不懈怠才是最現實、最有效的方法和驅動力。重要的是要有所作為、有所創建、有所貢獻。有理想才有追求,有敬畏才有標準,任何精品、經典都是用時間、拼搏、才華、心血和青春乃至生命在特定時代背景和適當條件下打磨出來的。”

曹雪芹寫的《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而以它為藍本拍攝的87版電視劇《紅樓夢》也被人們譽為不可逾越的熒屏經典!87版電視劇《紅樓夢》開播至今已36年。在這三十餘年裡,87版電視劇《紅樓夢》重播了千餘次,《紅樓夢》專場音樂會經常演出,影響還在擴大,由歐陽奮強飾演的賈寶玉、陳曉旭飾演的林黛玉、鄧婕飾演的王熙鳳等角色深入人心!這部經典劇作究竟有哪些魅力,值得人們記憶和思索呢?

中國的名著,也要上電視!

他是新中國第一部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的導演;他執導的1987版電視劇《紅樓夢》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經典;他擔任總導演的1994版《三國演義》成為中國拍攝歷時最長、投資規模最大的歷史電視劇;他是新中國第一代電視導演,見證了中國電視劇事業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蛻變……他就是電視藝術家王扶林導演。

1979年,王扶林導演隨廣播事業局(廣電部前身)代表團赴英國訪問,在英國BBC廣播電視公司的發行部,王扶林看到了該臺把英國乃至世界各國的名著都搬上了電視屏幕,改編成了連續劇,這給了他極大的啟發,他心想:為什麼我們不能把中國的名著改編成電視劇來向全世界發行呢?

但是,當時中國處於百廢待興的情況,拍攝難度還真是有點大。回國後,這個事情成為他心中不能忘懷的暢想。一天,他遇見中央電視臺主管文藝的副臺長洪民生,洪副臺長問他:“今年我們的電視劇應該拍什麼?”王扶林導演馬上想到拍攝中國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武戲多,《西遊記》需要特技才能完成。於是,王扶林導演告訴洪副臺長,唯有全是文戲的《紅樓夢》相對比較容易拍攝。

洪副臺長很快同意了王扶林的提議,在臺務會議上提出並通過了拍攝電視劇《紅樓夢》的計劃。1981年全國製作的電視劇是111部,中央電視臺播出了100部。那個時候,作為中央電視臺的文藝部,自制的電視劇大概最多也就是兩三部,最長的電視劇就是王扶林執導的九集電視連續劇《敵營十八年》。但是,電視事業發展非常快,中央電視臺下決心一定要拍攝電視劇《紅樓夢》。拍攝電視連續劇《紅樓夢》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啟動的。

空前絕後的專家陣容!

紅學大家吳世昌先生,在獲悉王扶林“通過現在飛速發展的電視手段來普及名著”的初衷後,把他推薦給了紅學會副秘書長鬍文彬先生。胡文彬先生對拍攝《紅樓夢》非常支持。

次年,也就是1982年,紅學會在上海召開全國紅學大會,全國各地的紅學代表齊聚一堂,胡文彬先生特邀王扶林出席。回到北京後,紅學會在恭王府召開座談會,中央電視臺副臺長戴臨風和王扶林導演一起參加了這次會議,紅學會表示全力支持拍攝電視劇《紅樓夢》,更進一步推動了電視劇《紅樓夢》拍攝的進展。

由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牽頭,組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顧問團:王朝聞、王崑崙、曹禺、沈從文、楊憲益、朱家、蔣和森、啟功、吳世昌、周汝昌、鍾惦、鄧雲鄉等,大師雲集,空前絕後。這些大師沒有任何報酬,卻熱情地為拍攝《紅樓夢》貢獻了他們的學識和意見。

不久,紅學會和中央電視臺召開了一個電視劇《紅樓夢》的座談會,通過了周雷寫的28集的提綱。後又確定紅學家蔣和森先生擔任該劇的文學顧問,周雷、電影《譚嗣同》的編劇劉耕路和當時在淮南師範大學任教的周嶺三個人成立編劇小組,周雷擔任組長。

對劇本的創作,王扶林導演提出“忠於原著、妙於剪裁”的宗旨。前八十回劇本由周雷、劉耕路負責撰寫,後四十回則由周嶺負責,共用了八個月時間最終完成了28集劇本。導演闡述和分鏡頭,則經由王扶林導演向紅學家學習後、花費一年時間才完成。

《紅樓夢》拍攝完成後,電影剪輯大師傅正義親自剪輯為36集,並於中央電視臺正式播出。

錢少也能幹大事!

得到紅學會的支持後,王扶林導演還要忙於為拍戲搭班子,他冒昧地給電視劇製作中心製片任大惠寫了一封信,請他來做電視劇《紅樓夢》的製片主任。

任大惠,開始是猶豫不決的。王扶林導演知道任大惠在猶豫什麼,首先是拍攝《紅樓夢》不見輿論的支持,第二個原因是任大惠初次擔任電視劇的製片,對於拍攝《紅樓夢》這樣的長篇電視劇,他還沒有把握。於是,王扶林導演親自去做任大惠的工作。架不住王扶林導演的再三遊說,任大惠最終同意了。

就在電視劇《紅樓夢》籌拍不久,北京電影製片廠也決定要將《紅樓夢》改編成電影,並由著名導演謝鐵驪、趙元執導。當時,中國電影已經有了80年的發展歷史,而電視劇事業仍處於起步階段。在投資規模上,電影《紅樓夢》的總投入達到了2200萬,而電視劇《紅樓夢》的投入才只有680萬;在輿論關注程度上,電視劇《紅樓夢》也遠遠不及電影版。

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外界的種種質疑和壓力全落在了導演王扶林身上。拍戲需要資金,何況是拍攝《紅樓夢》這樣的鴻篇鉅製,87版電視劇《紅樓夢》投入的680萬元便全都是王扶林導演、任大惠拼了命爭取來的。當時中央電視臺不許在電視劇片頭、片尾做廣告,所以謀求社會投入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靠自己進行籌集。

任大惠的預算中央電視臺拿不出來,於是,王扶林導演和任大惠去找廣電部計財司。計財司一聽拍攝《紅樓夢》的預算是500萬元,大吃一驚——當時拍一部電視劇就是一萬多,拍《紅樓夢》需要如此之高的費用,著實讓計財司吃驚又難辦。幸運的是,計財司最終還是把拍攝經費如數批給了劇組。

史無前例的全國海選!

資金、劇本落實後,就是選演員的事情了。當時決定,演員要在全國範圍進行遴選。這個消息傳出去後,報紙馬上進行了報道。劇組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全國各地、四面八方的成百上千的推薦信、自薦信。全國選演員,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影視演員的“海選”,這也體現了王扶林導演超前、有魄力的一面。

87版電視劇《紅樓夢》演員來自各行各業,他們大部分都是非專業演員出身,為了讓這些新人更快融入角色,王扶林導演在中央電視臺和紅學會的支持下於1984年春、夏兩季在圓明園和八大處先後開設了兩期培訓班。在這裡,入選的演員一邊研究原著、聆聽紅學家的講授,一面練習身段,學習琴棋書畫、古代生活習俗以及影視表演的技巧。

王扶林導演說:“選演員的時候,我就告訴他們既是在選林黛玉,又不是在選林黛玉,只是在選一個能在賈府裡活動的角色。人選分為幾個基本類型:小姐、媳婦、婆子、丫鬟,丫鬟裡面分為大丫鬟、小丫鬟、貼身丫鬟,當然你一開始能選出來林黛玉更好,但是這幾乎不太可能,因為你還不知道林黛玉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因為那個時候我們自己對林黛玉也不甚瞭解。”

“我們也是從一個普通讀者的角度認為林黛玉是一個嬌滴滴、整天悲天憫人的形象。我說這樣不行,我要求所有人立刻開始讀書。把所有認為可以演角色的人集中起來,辦一個學習班,在這個學習班裡我和他們一起生活,一起讀書。”

“你沒讀過《紅樓夢》,我就現在給你讀,你讀不懂也沒關係,我也很多地方不懂。我讓專家輔導你。當然你也別想著哪個頂尖你演哪個。你要演一個你合適的。我在旁邊幫你看。你認為你行你就演給我看。我認為你不是林黛玉你是晴雯,那麼我就告訴你,你不適合做林黛玉,你適合的是演晴雯。然後你去作準備,再來一遍,就這樣選了三個晴雯出來。這樣選出來的,比看一眼就說‘你是林黛玉,你是賈寶玉’要細緻多了。我看出了她們每個人到底是適合哪個角色,以及表演上的潛力。”

三個月的學習之後,演員們完全投入到人物之中,從一個個生瓜蛋子,一步步接近著《紅樓夢》書中的人物。用王扶林導演的話來說,就是“他們在和書中的人物談戀愛”。

寶玉的角色,塵埃落定

“張玉屏向王扶林導演推薦了我,剛好王扶林導演要到四川的峨眉山、青城山選景,就帶著鄧婕、攝像師李耀宗、《紅樓夢》編劇之一週嶺到了成都,一行人住在成都錦江賓館。既然到了成都,王扶林導演決定順便見見我,他讓鄧婕到我家來找我。”賈寶玉的扮演者歐陽奮強回憶道,“當時我出去看電影了,回到家已經很晚了,還怕吵醒爸、媽和妹妹,輕手輕腳進了我的房間,看見茶杯下面壓了一張紙條。”

“歐陽:

電視連續劇《紅樓夢》的導演王扶林想見你。明天上午十點到錦江賓館來,我在門口等你。

——鄧婕”

看到這張紙條,我驚呆了,第一反應是這麼好的事情怎麼可能就落在我頭上了?不可能的事情!再看人家導演還住在錦江賓館那麼高級的地方,是大人物,怎麼也不會看上我。還有一個問題,第二天早上八點我就要跟著《女炊事班長》劇組去拍外景,怎麼辦?雖然鄧婕的紙條充滿了吸引力,但頭腦中不可能的念頭還是佔據了上風,既然不可能我就不要去想了,準備上床睡覺。我爸聽見我回來,就進了我的房間說,就算是去見識一下也好嘛。”歐陽奮強回憶,“我爸說就是大導演你才要去見識一下,怎麼一說到大導演你這個娃娃腰桿就不硬氣了呢?也許這是一個機會!就是我爸的這句話鼓勵了我,我起身順手抓起一條大褲衩,蹬著一輛破自行車直奔錦江賓館去了。”

經過了幾次試鏡,歐陽奮強最終被定為賈寶玉的扮演者。“找歐陽奮強演賈寶玉是一個歷史誤會!他怎麼可能演賈寶玉?……這些別人的質疑和看法,我自己也有。”歐陽奮強回憶當選飾演賈寶玉角色後的心情,“從進組那天開始我就緊張,感受到一種莫名的壓力,這是全國人民關注的《紅樓夢》啊,我是賈寶玉,是《紅樓夢》劇組絕對的男一號啊,我能演好嗎?王扶林導演知道我的壓力,就給我減壓,要我不要看原著了,也不要排小品,就放開手腳、放心大膽在劇組玩,特許我和劇組所有的女孩子打鬧和開玩笑。”

在拍完賈寶玉的第一場戲——王熙鳳帶著寶玉去見秦可卿後,歐陽奮強就偷偷看坐在監視器後面的王扶林導演,看見王導微笑著點頭。“我,知道自己有戲了。接著拍我恍惚看著牆上的美人畫,聽見可卿說她可能不能病癒的話而痛哭的戲。對於哭戲,我有自己的招數,整個戲下來很順。導演再次微笑、點頭,壓了兩個多月的石頭終於落了地。王扶林導演高興地問旁邊的人,這個寶玉怎麼樣?大家都點頭默認,得到認可,寶玉就是我的了。”

服飾妝造之美,堪稱經典

1987年春節《紅樓夢》試播6集,引起轟動。籌備兩年、拍攝三年,萬眾矚目的電視劇,終於和全國觀眾見面,當屏幕上出現各具風韻的十二釵和玲瓏嬌俏的眾多釵裙的時候,每個栩栩如生的形象、優美悠長的音樂和鮮豔靚麗的服裝都令觀眾著迷。

除了劇情高度還原,人美、景美、音樂美、服裝美、畫面美,堪稱視聽盛宴也是人們對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一致評價!

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服裝設計,為每個人物做到了錦上添花,使服裝和該劇本身、音樂成為經典的一部分。劇中的服裝設計,便是來自山東話劇團的史延芹,她靠著自己的努力、實力,用自己的設計說話。

三十幾年前,我國古裝戲的服裝設計被舞臺化的設計制約。古裝戲中的奴僕多穿皂衣、扎紅色大帶,如果按照這樣的傳統設計,人物眾多的《紅樓夢》在畫面上勢必會造成屏幕上一片黑,視覺堵塞而毫無空間感。在反覆研讀劇本之後,史延芹發現電視劇《紅樓夢》追求一種和以往古裝戲不同的生活化,語言生動,每個人物之間的對話都恰如其分,這樣的風格和史延芹的設想不謀而合,《紅樓夢》的服裝設計也一定要在生活化上大做文章。按照這樣的設計基調,史延芹設計的87版《紅樓夢》的服裝,從色彩、造型和質料上來區分人物地位

史延芹為全劇設計、製作了兩千七百多套服裝,就“可卿出殯”一場的服裝便達到了七百餘套;“元妃省親”的服裝達五百餘套。其中王熙鳳一人的不同色彩、不同款式、不同季節的服裝就有七十四套,林黛玉也有四十餘套。

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演員眾多,面對這個現實,化妝組為了不因為演員的化妝而影響拍攝進度,在楊樹雲做化妝設計後進行了分妝。楊樹雲、藍嵐負責黛玉等人,胡焰負責寶玉、賈璉、平兒、晴雯等人,樂月娟負責王熙鳳、寶釵、賈母等人。前期的梳頭是由蔡玉蓮母女負責,給《紅樓夢》的人物梳妝造型打下了主要基調和紮實的基礎。

在化妝設計和實際化妝前,化妝組都會看資料,看沈從文的文章,看對服飾的描寫,古典文學作品裡都有對服飾裝扮的描寫,他們都看過,借鑑、糅合到演員化妝裡去,“因為化妝和頭飾都會滲透到人物的性格里頭”。在寶玉、賈璉的化妝上,胡焰著重於眼部的化妝,寶玉的眼眸要澄澈、賈璉的眼睛要似桃花眼。“黛玉的化妝我主要還是強調她的眼睛和眉毛”,黛玉的化妝師藍嵐說,這些對塑造人物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在近三年的拍攝時間裡,劇組從未因為化妝而影響拍攝進度。觀眾常說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人物都是畫裡走出來的人,但這種美感的營造,都離不開化妝師的付出。

三十多年過去,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服裝設計與製作、化妝與造型至今和演員、音樂一樣,被觀眾們津津樂道,已成為難以逾越、難以複製的經典。

畫有盡,而意無窮

為了讓書中景緻真實呈現,在用人方面,王扶林導演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充分給予各個部門創作空間。臨時接手美術設計的劉寶俊如此,從地方文藝團體進入劇組擔綱服裝設計的史延芹也是如此,不到三十歲的攝像李耀宗更是如此。

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幕後功臣眾多,但不得不提的便是攝像師李耀對於不少影視劇的攝製工作者來說,先進的拍攝器材是必不可少的。而在三十多年前,87版電視劇《紅樓夢》的拍攝器材,只是一部池上牌的79E攝像機,拖著一個尾巴一寸帶寬的錄像機!拍照用的是美能達牌照相機,都是正負黑白或彩色的膠片——那時沒有數字的,全部都要衝洗放大製作!

那時李耀有個習慣,就是每拍攝完成一個鏡頭,都要在原機位上再拍幾張照片。兩項內容疊加起來,工作量非常大。也是在這樣的條件下,李耀總共完成拍攝一萬多個鏡頭。李耀為《紅樓夢》拍攝的一幅幅精美劇照,傳神的一眸、動人的故事、精美的畫面、宏大的場景,都一次一次感動著所有人。

畫面有盡頭,而意境卻無窮!攝影師的最高境界,或許就是將稍縱即逝的平凡事物轉化為不朽的視覺圖像,並通過圖像來表達更為深刻的意境或情緒。而李耀宗做到了,他的《紅樓夢》劇照攝影以其藝術家的審美眼光,為人們留下了一份精彩、生動、豐富、珍貴的視覺享受!

時光荏苒,影像長存

由王扶林導演,歐陽奮強、陳曉旭、鄧婕、張莉等主演的87版電視劇《紅樓夢》,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不可逾越的熒屏經典”。87版電視劇《紅樓夢》成為重播劇經典,常年盤踞重播劇第一名的位置。承載著億萬電視觀眾的集體記憶,也是上百位演職人員人生最美的青春時光。歷時三年的拍攝週期,編劇、演員、服化道,電視劇原聲音樂等,對每一個細節的精雕細琢,也成為電視劇史上的典範和傳奇。

《1987,我們的紅樓夢》一書是作者歐陽奮強採訪了全劇的幾乎所有主創後編寫而成,包括導演、演員、幕後工作人員等,每個人都有飽含深情的篇章追憶當年的紅樓時光,當年拍攝戲裡戲外的點滴故事,全都收錄於書中。

絕版剩餘微瑕

掃碼即可購買

同時,劇組人員都拿出了自己壓箱底的珍藏劇照或生活照,在《“1987,我們的紅樓夢”紀念畫冊》中精緻呈現!

掃碼即可購買

《“1987,我們的紅樓夢”紀念畫冊》中精選當年的精美劇照200餘幅,近80%的圖片是第一次面世,由紅樓夢攝影師李耀宗獨家提供。設計師用原照片電分調圖,忠實還原“紅樓夢”的古典美,再現80年代中國的顏值擔當。


中國紅學會會長張慶善,著名紅學家、文化學者、編劇周嶺,央視資深製片人任大惠等重量級人物傾情作序。

《“1987,我們的紅樓夢”紀念畫冊》內容全面,畫冊分為經典回眸(場景劇照)、紅樓夢中人(單人劇照)和拍攝花絮(幕後故事)三個部分。以大量原版劇照再現“寶黛初會”“鳳姐潑醋”“探春理家”等《紅樓夢》經典故事,透過劇照理解名著,重溫經典;同時收錄了幾乎所有演員的單人劇照,從寶、黛、釵、鳳四大主演,到金陵十二釵、婆子、丫鬟,甚至門客小廝,都有單獨劇照,堪稱齊全。

設計獨特,以清代匠人所繪工筆《紅樓夢》為內文底色,與電視劇經典場景一一對應,古畫今景交相輝映,獨具收藏價值。

全綵印刷,硬殼精裝,裸脊包布,便於翻閱,整體典雅大方,更合珍藏。封面有“夢”字壓凹,其書寫者為著名書法家劉汝龍,87版電視劇《紅樓夢》片頭書法及北京大觀園的楹聯匾額,均出自劉汝龍之手。

封面採用特種紙,在不同角度下觀察,可見點點星光,似歲月流金,又似夢境飄雪。

書脊採用裸脊包布的裝幀,在兼顧裝幀牢固的同時,也便於展開翻閱,欣賞跨頁大圖全無阻礙。

隨書附贈“寶黛讀西廂”卡片,可當做書籤或明信片使用。

此次出版《“1987,我們的紅樓夢”紀念畫冊》,歷時久,工程浩大,凝結了87版電視劇《紅樓夢》劇組的智慧與情誼,是為主創演員的樹碑立傳之作,更是值得人們永久珍藏的佳作!

卅年一夢不曾醒, 都作紅樓夢裡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