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她在暴雨中犧牲:這群人,該被看見了 她在暴雨中犧牲:這群人,該被看見了作者: Admin / 2023 年 8 月 19 日 這幾天,暴雨洪澇牽動著14億國人的心。 隨著颱風“杜蘇芮”一路北上,京津冀狂降暴雨,引發多年不遇的洪澇災害。 截至8月1日6時,強降雨已造成20人遇難,另有20多人失聯,其中包括4名藍天救援隊的隊員。 8月1日下午,噩耗傳來,其中一名女隊員王宏春被找到,但已不幸遇難。 ● 王宏春 41歲的王宏春,是房山藍天救援隊第一批隊員之一,2013年自願加入志願者團隊,十年間,她參加過大大小小無數次救援。 這次災難來襲,她安頓好6歲的女兒和家人,帶著自費購買的水餃方便麵,衝向救援第一線…… 王宏春的犧牲,令人心痛。是什麼樣的大愛,才會讓她義無反顧? 更令人震撼的是,她的身後,還站著5萬多名志願者,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藍天救援隊。 這個時代還有大俠嗎?看到他們,突然有了答案。 這世上有這樣一項工作,沒有收入,沒有補助,沒有獎金,還要自掏腰包購買裝備,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怎麼算,都是賠本的買賣。 但偏偏有這麼一群“傻瓜”,毅然決然地投入其中,已經默默堅持了16年。 哪裡有危難,哪裡就有他們的藍色身影。 今年2月6日,土耳其接連發生兩次7.8級大地震,威力相當於130顆原子彈持續爆炸43秒。 許多建築頃刻間被夷為平地,數萬人被困於斷壁殘垣,死亡人數不斷攀升。 藍天救援隊聞訊後立即自發集結,2月8日,全國各地100多名擁有地震救援經驗的隊員奔赴土耳其。 如此響應速度,堪稱驚人。 因土耳其強震死亡的人數超過2萬,當地專家預測,可能有20萬名民眾仍被埋在廢墟之下。 儘管已經做了很多預案,但突發情況還是超乎想象,餘震不斷,再加上寒冷的天氣,給救援帶來了許多困難。 但藍天救援隊生命危險,全力奮戰中。 對於大家來說,藍天救援隊,可能既熟悉又陌生。 藍天救援(BSR)成立於2007年,是由民間專業人員推動的純公益緊急救援機構。 雖然不是官方組織,但他們的反應速度、救援裝備、知識技能,都達到了頂尖的水準。 憑藉著滿腔熱忱,他們每年執行超1000起救援,還從中國走到了國外,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志願者的責任與擔當,感動了無數人。 ● 藍天救援隊部分救援裝備 迄今為止,他們已經覆蓋了31個省市自治區,擁有50000餘名登記在冊的志願者,受過專業培訓與認證的超過10000名,是中國最大的民間救援機構。 為什麼他們能夠吸引那麼多人加入呢?看看他們的歷程就知道了。 “我志願加入藍天救援隊,遵循人道、博愛、奉獻的志願精神,勤奮刻苦、努力訓練、團結友愛、自助助人,在各種危機面前竭盡所能地挽救生命。” 這是藍天救援隊的入隊宣言。 當2007年藍天救援剛剛誕生的時候,許多人抱以懷疑的態度。費錢費力地冒著危險去救援,莫非是沒事閒的? 而在一片質疑中,藍天救援默默發展,吸引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僅僅一年後,他們就趕上了一場硬仗,一場非打不可的仗。 2008年“5·12”汶川地震,藍天救援協助轉運了5000多萬元的救災物資、為30多萬人提供了臨時住宿,在搜救方面卻有心無力。 他們清楚地知道,每片廢墟下都可能壓著人。但因為缺乏專業的知識和機械,根本無法展開救援,只能拿著鐵鍬和鎬,去人員密集的學校、商場、醫院搜救。 不僅是他們,當時的中國絕大多數救援人員都是外行,專業救援力量才200多人。 這件事情極大地刺激了他們,從此瘋狂惡補知識、增添裝備,力求建立一支專業的救援隊。 他們對隊員的要求有多高呢? 擁有急救資格證書、業餘無線電操作證書及呼號、野外生存能力,通過相關專業技能考試,入隊12個月以上,服務出勤率達到30%或12個月累計達到200小時以上,才能成為預備隊員。 ● 圖片來源:藍天救援官網 如果想成為正式隊員,除了滿足上述要求外,還要完成藍天救援全國大培訓科目,參加過聯合救援行動,成為預備隊員12個月以上,關鍵崗位還需要專業心理測試合格。 高標準嚴要求,加上持之以恆的現場救援,知行合一不斷改進,最終將藍天救援打造成了一支鐵軍。 絕大多數隊員,都擁有本職工作,堅守在各行各業。但召令一達,哪怕是請假,他們也會盡快出發。 自從汶川地震後,國內的任何一場災難,諸如貴州抗旱、玉樹地震、深圳滑坡、海南威馬遜颱風等,都少不了藍天救援的影子。 各種小災就更不用說了,他們每年執行超1000起救援,在不斷摸索中建立了快速響應機制: 3分鐘啟動信息收集、30分鐘根據預判決定是否啟動救援、國內救援現場2~4小時抵達、災區獨立7*24小時工作。 還記得2021年夏天河南那場牽動人心的暴雨嗎? 合肥一個網友發博稱,給她剪了6年頭髮的髮型師,一直不回覆她的預約微信。 一看朋友圈才發現,髮型師竟然還有一個身份——藍天救援隊隊員。在接到通知後,連夜趕往河南支援去了。 後來有人拍到,洪水裡,他緊緊抱著一個小女孩。 除了這名髮型師,那個夏天,全國各地的藍天救援隊員都緊急馳援河南,累計救出被困群眾13000多人。 同樣是2021年夏天,甘肅白銀舉行百公里越野賽,遭遇突發極端天氣。 21名參賽者不幸遇難,其餘100多人性命攸關。 藍天救援隊共39名隊員負責救援工作,發現情況第一個上山救人。 2013年11月,藍天救援隊走到了國外,首次展開了國際救援。次年的緬甸國際救援,在國際上引起了巨大反響。 為了尋找兩名失蹤的大學生登山隊員,藍天救援隊響應緬甸求助,共派出32名隊員,50餘名保障隊員,在緬甸贏得了口碑。 接下來的緬甸洪災,尼泊爾地震、斯里蘭卡水災,藍天救援都伸出了援手。不管是穿過震區,登上高山,跳入河流,他們都義無反顧地奔赴。 ● 2015年8月,緬甸洪災,中國藍天救援隊是第一支抵達的國際救援隊 救災工作困難重重,災害地點普遍具有很高的危險係數,哪怕是專業人員,有時也會遇到危險,甚至付出生命。 那個在2020年初,對兒子說“去武漢打怪獸”的爸爸,就是藍天救援隊江蘇機動隊隊長許鵬。 當時的新冠疫情非常嚴峻,他和隊友們縱橫2000公里,走訪了10家零配件廠,才弄到了100臺彌霧消殺機。 他冒著雨連夜奔赴武漢,卻因車禍去世。 還有遵義藍天救援隊隊長鄒鑫,在去年4月份,帶領隊友打撈沉到暗河洞裡的乘船時不幸失聯,被找到時已經離世,上百人自發站在高速出站口接他回家。 有網友說:“為什麼我們根本不需要外國那樣虛構的超級英雄?因為我們的人民,就是英雄的人民。” 就是這些無私奉獻的英雄,也曾遭遇冷眼和怨懟,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 2021年5月9日傍晚,北京房山藍天救援隊接到求救電話。1名女驢友受傷,和她在一起的3人被困,還有3人失聯,11人走散,加起來一共18個人。 藍天隊員火速集結,踏上盤旋於崖壁的山路,最窄的地方只能容下一隻腳。歷經數個小時的夜間搜救,終於在22時找到了迷路的11名驢友。 一些驢友們大喊口渴,藍天隊友把自己的水給了他們,導致後半夜斷水。後來他們又找到了剩餘的驢友,終於完成了一半的使命。 上山難,下山更難,本來山就險峻,還需要揹著傷者。個別驢友不願意幫助同伴,一些女驢友還情緒激動,堅持要用直升機。 “女驢友強烈要求用直升飛機,說花多少錢他們都出。當聽說請直升飛機需要10到20萬時,又都不說話了。” 最終,許多隊員連晚飯都沒吃,在又累又餓又渴的情況下,連續奮戰18小時把18人救到了山下。但在安全下山後,他們卻遇到了一件無語的事情。 一名驢友竟然從包裡掏出兩瓶水,悠哉地燒水泡茶。水在救援中是何等寶貴的資源,隊員問為什麼還有水,對方說:“做人需要留一手”。 碰到這種白眼狼,一些隊員雖然氣憤,但很快平復了心情,因為他們的隊訓就是:少說多做,默默奉獻,完善自我,善待他人。 如此專業,還頂著巨大的風險,按理說完全能夠收費。但藍天救援堅持分文不收,並拒絕任何廣告,保持自己的獨立性。 因為他們深知,所有的饋贈都有價碼,必然會產生妥協,孕育出各種不公。正像甘肅藍天救援隊的隊長於若飛所說: “救援隊的志願者堅持尊重生命的原則,和贊助、金錢之類掛鉤的話,也許本來能救回來的命就救不回來了。” 在於若飛的心中,更有一個偉大的理想——天下無援。救援的最高境界,不是掙錢學技術買裝備。而是努力地傳播救援知識,讓每個人都擁有自救和互救的能力。 當每個人都擁有救援的能力,哪怕災難突然降臨,大家也可以積極互救,根本不需要等待他人。 這個理想很遠,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他一直在默默行動。多年以來,他已經開展了700餘場公益防災普及課,培訓了近30萬人。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雖然他們總在救援,但真心希望天下沒有救援。 十步救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絕大多數人沒有聽過他們的名字,甚至不知道這個組織。但他們用實際行為,踐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理念。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里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 ● 圖片來源:藍天救援官網 常常感慨這個時代好像已經沒有了大俠,但俠義精神卻像藍天般籠蓋四野。 只不過大俠並沒有電影中那麼酷炫,普通得讓人無法察覺。 他們可能是髮型師,可能是快遞員,可能是程序員,可能是個體戶,平常湮沒在人群中,但危急時刻,他們總會挺身而出,以凡人之軀抵禦所有災難。 感謝一次次救人於危難的這群熱血兒女,願山河無恙,英雄平安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