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中年人的身體機能隨著年齡的增長由盛轉衰,且現今社會節奏加快,工作壓力和家庭負擔日益加重,中年人大多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加之飲食失調、起居失常,容易未老先衰,出現鬚髮早白,耳鳴眼花,腰膝痠軟,神疲乏力,心悸失眠,記憶力減退等一系列早衰的症狀。早衰多為虛證,進補抗衰延年膏方,可以補虛強壯,強健體魄,改善生活質量,預防早衰。今日推送介紹適合脾腎不足型中老年人調養的膏方,請有需要的朋友收好,等到秋冬季節,尤其立冬至來年立春時(膏方服用的最好時間段),視情況按需使用。
編著/盧秉久 鄭佳連
頭暈目眩,精神不振,腰膝痠軟,耳鳴耳聾,氣短乏力,神疲食少,胃脹,胃痛,呃逆,食慾減退,下肢或有浮腫,大便溏瀉。舌質淡白,脈沉遲而細。
膏方調理-扶元益陰膏
【出處】《慈禧光緒醫方選議》。
【組成】黨參 200g,炒白朮 200g,茯苓 200g,當歸身 150g,地骨皮 150g,酒炒白芍 100g,牡丹皮 100g,砂仁 100g,銀柴胡 100g,薄荷 100g,鹿角膠 150g,制香附 100g。
圖:香附
【加減】若有尿少、肢腫,加澤瀉 200g,豬苓 100g;若有久瀉、脫肛,加黃芪 300g,升麻 200g,葛根 200g。
【製備】上藥共以水熬透,去渣,熬濃,加入鹿角膠溶化,兌煉蜜 350g為膏。
【服用】口服。每次 15~20g,每日 2 次,早晚飯後各一次,用溫開水沖服。
【注意事項】1.忌油膩食物。2.孕婦、高血壓及糖尿病患者慎用。3.感冒期間不宜服用。4.宜飯前服用。5.如正在使用藥品,使用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本方用黨參、白朮、茯苓健脾益氣;當歸、白芍養肝補血;香附理氣活血,砂仁和胃理氣,兩藥配伍以減補藥滋膩之性,避免礙胃、影響食慾;鹿角膠溫補腎陽;地骨皮、牡丹皮滋腎涼血、清熱;銀柴胡涼血,專清陰血不足之虛熱;薄荷透達肝經鬱熱,與香附同用有疏肝解鬱的作用與功效。本方配伍穩妥,陰陽兼顧,通補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