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19字小故事,壓縮了中國帝王權術,但大部分人讀不出來…

來源

zhihu.com/question/54826697/answer/688798708
01

史書無閒話,可不是隨便說的,可惜大部分人,讀不出來…
選最短一篇(119字)初中教材文言文舉例:

《孫權勸學》
權 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學。
及魯(lù)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
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寫了什麼?
無非就是孫權勸呂蒙要學習,呂蒙果然聽話學習了,讓魯肅刮目相看。
這也是教材裡讓學生領悟的中心思想。
滿滿的正能量有沒有!


02

但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你再仔細一想,不對勁啊,呂蒙可不傻,十五六歲就說過:
“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他豈是泛泛之輩?
打仗不會用腦子的早戰死沙場了,他會不學無術不思進取?
回顧呂蒙生平,他從大頭兵做起,第一次靠山沒了,第二次站錯隊伍,居然做了封疆大臣,封了侯。
這人要是傻,天下就沒明白人了。
所以,多半是呂蒙怕表露的太過於精幹,讓孫權猜忌,所以才裝傻充愣,還說對自己的現狀很滿意,讓主公別多想?
那孫權為什麼要勸他學習,他對呂蒙不滿意嗎?
不,呂蒙戰功累累,心疼還來不及呢。
朋友們,這裡有個知識點要記一下:
如果領導對你很滿意,突然又讓你學什麼新東西,那就是在明示你:我要準備給你加擔子,升你的職了!
史書記載,孫權當政期間,呂蒙漸受重用,從別部司馬,做到中郎將,再到廬江太守,再到南郡太守,至封侯。
當呂蒙脫下了偽裝的時候,連魯肅驚訝到了,原來呂蒙這麼厲害?
世上哪有什麼速成班,不過是魯肅以前也被呂蒙騙了而已。
誰還沒點小心機嘛?


03

但是,事情真這麼簡單嗎?
遠遠不止,
既然這篇出自帝王教科書《資治通鑑》,那麼讓我再以權術的角度來解讀吧。
這裡要引入另一位關鍵人物:張昭。
他在吳國位極人臣,是孫策臨終的“託孤大臣”,託到什麼程度:
“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
這與後來劉備託孤諸葛亮說的“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是同一個意思。
可見張昭的能量。
但是這位張昭,卻沒有諸葛亮那般良好的政治風骨,也沒擺正自己的位置。
史書記載,他耿言直諫,常常指責孫權,說穿了就是跋扈,沒把皇帝放眼裡。
甚至有次孫權準備和朋友去KTV唱歌,都被張昭趕來一頓臭罵。
(看看諸葛亮的出師表,那才是當臣子的典範)
所以,那句遺言把孫權害慘了:
“孤與張公言,不敢妄也。”
回到這段課文,為什麼要提到張昭,
因為文中這段小故事,發生在剛打完赤壁之戰,孫劉聯軍大勝曹操之後,
要知道,戰前張昭是極力反戰,主張求和的投降派。
可是孫權竟然在重重阻撓之下打贏了!
這是乘勝而歸的孫權打壓張昭勢力的絕好時機!
怎麼打壓,當然是提拔嫡系人馬,把張昭的人頂下去咯,
所以才有了這篇提拔部將的文章,
他是在暗示呂蒙,如今我們大勝而歸,打了他張昭的臉,你我都不用裝傻充愣,裝孫子了。
史書記載,赤壁之戰後,張昭失勢。
“今後後江東就是我孫權說了算,你們跟我是跟對了人。”
再說魯肅,一直飽受張昭詆譭,比孫權還孫子。
呂蒙這番表現,魯肅當然明白原由。
當時魯肅的軍職可比呂蒙高,政治嗅覺比呂蒙敏銳多了。
他當然明白孫權的用意。
他假裝驚訝,作為長輩恭維勉勵呂蒙一番,
其實是搞好關係,抱團取暖,共同對抗張昭的意思。


04

這簡短的一段課文,隱晦地描述了孫權的赤壁計劃成功之後,在政治利益上的收割。
從招攬部下這個角度,刻畫了江東風向的轉變。
同時也呼應了孫權在赤壁之戰前,江東內政的動盪。
就像他說的:
“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如果不是周瑜數次力保,他當不上皇帝,
那麼,江東還有誰想換,又有能力換皇帝?——還記得張昭手裡的遺詔嗎?
這些一個個細節,表現了孫權如何苦心經營外交內亂;
如何在曹操大軍壓境的危機中發現絕地翻盤的機遇;
中間還有力排眾議保住魯肅,
借劉備的勢力給自己當炮灰,
等等。
最關鍵的一點,他如何做到打贏赤壁之戰的?
搞清楚這些,就明白了:為什麼孫權要冒險打赤壁之戰掙這份軍功?
他得到的好處,比劉備多太多了。
一仗就破了外敵,平了內亂。
他要準備多久,做多少工作,才能保證這些棋子都按他的套路去走?
任何一步出點差池,都是滿盤皆輸。
這才是皇帝要學習的帝王權謀。
燒不燒腦?
換做是我,就算把三國志提前給我看了,我都不敢接這活。


05

其實,這件小事還有更為複雜的一面!
前面說,呂蒙怕孫權猜忌,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因為呂蒙在孫權上位之前,是張昭提拔的將領,
他歷史不乾淨,不清白!
他知道張昭的囂張,也見識了孫權的手腕,這兩人都不是好惹的大人物。
他一個軍分區司令,只能夾著尾巴做人。
赤壁之戰大勝,政治平衡被打破的時候,孫權來找他談話,這是什麼?是試探!
朋友們,這裡還有個知識點要記一下:
如果高層變動之際,領導找你談話,那就是你表忠心的時候。
(勸退那種不算哈)
呂蒙當然聽得出是升職加薪的意思,也聽出了試探他的意味!
可是他之前跟張昭又不清不楚。
如果答應太快,絕對有問題。
說明這人不老實,還心向著張昭那邊。
那麼呂蒙仕途也就到此為止了。
保不齊還要被拉清單。
可以想象,呂蒙當時心情有多緊張,有多惶恐!
蒙辭以軍中多務。
他只能推辭,表示他知道自己成分不乾淨,沒什麼指望,往後也不想跟張昭混了。
以退為進,是他的唯一的選擇。
孫權其實不在乎那點歷史舊賬,
要的就是他現在這種誠惶誠恐的態度。
下屬對上司謙卑畏懼,是每個領導都想看到的。
這代表臣服。
那就可以放心提拔栽培了。
卿言多務,孰若孤?
朋友們,這裡又有一個知識點需要記一下:
如果領導在教導你的時候,拿自己做例子,那就是沒把你當外人了。
這裡開始,孫權就徹底完成了對呂蒙的收編。
既然如此,魯肅作為孫權根正苗紅的嫡系,當然明白主公的意思咯,於是對呂蒙一番恭維示好。
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06

這裡還有個知識點需要記一下:
如果上級領導去看望慰問你的家人,那就是把你當小兄弟了,以後大家就是一條船上的人了。
這是魯肅以老員工姿態主動接納新同事之舉,從此兩人搭上了班子。
不過,也沒那麼簡單,也可以說魯肅是以組織名義去他家考察的。
這種考察還帶有威懾性質,是一種恩威並施的手段。
讓呂蒙感恩戴德之餘,也心存畏懼,自己家庭情況上面都瞭如指掌,還敢有異心?
當年李陵戰敗被俘,他的妻兒老小不就被殺光了麼。
歷史上皇帝封賞提拔官員,都會派人去家裡宣旨,家庭成員必須全部到場跪謝,這其實就是一種委婉的考察方式。


07

這種掌握下屬的組織行為,仍然廣泛存在。
檔案也要反覆調查核實。
不然,他就跟高育良一個下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