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里的名字,來源於小學第一篇課文中的“一去二三里”,平日除了朝九晚五外,更喜歡去逛逛公園、植物園等,任何有自然景觀的地方,都能給他帶來放鬆、自由的感受。
最開始構思自己的家要追溯到初高中時期,那時候很喜歡看的一個節目是《交換空間》,也是第一次對裝扮房子這件事有了概念,真正開始琢磨未來家的樣子大概是在研究生時期,也開始逐步具體化。
選這套房子的時候,一里是在以單位為圓心,通勤 30 分鐘為半徑的範圍內挑選的,104 平方米三室兩廳,因為目前暫不考慮未來組成家庭或有小朋友等情況,也不想因為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讓渡當下對生活的期待,所以整個家的需求都是圍繞自己來的,生活和交通都很方便,價格也在可接受範圍內。
“我期望家裡所有東西都是自己喜愛的,畢竟灰塵落在喜歡的傢俱上時,才會更勤快一點兒不是嗎?”
將原客廳和陽臺之間的移門拆除,陽臺納入作為客廳的延伸空間。
房子是精裝修,改動最大的部分集中在客廳和臥室。最初規劃時,一里是希望餐桌可以靠近窗戶的,這樣早晚餐分別有朝陽和夕陽相伴,但裝修大概就是一個不斷跟自我妥協的過程,因為戶型原因,客餐廳連在一起,如果將餐桌放在窗邊就會打破合理的動線,於是只能原封不動,將空間一分為二即可。
其次就是選擇塗料打造主基調,一里想要的“白”,大概就是甲方眼裡的“那種白”。一天沒上牆就一天焦慮糾結,好在最終這個“那種白”沒有讓他失望。幾乎全屋的牆和頂都用了藝術塗料,打造出一種渾然天成的隱雅氛圍。
全屋除了中央空調處吊頂外,還有 8 公分的薄吊頂,便於嵌入燈具。
當初一里被這所房子吸引,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地板,原本精裝修的地板很符合他的審美,所以除了拆除牆體的區域做了填補,其他並不需要改造。(不過精裝修涉及到硬裝部分改造,建議前期將全屋地板拆除後歸置一處,硬裝結束後安裝,主要是避免在改造施工工程中的磕碰。)同時為了讓室內不被陽光直射又擁有柔和的光感,窗邊選了亞麻材質羅馬簾,一來符合空間氛圍,二來也沒有布藝的冗贅,非常協調。
傢俱單品是家居空間裡最提氣的存在,TOGO 的沙發是一里讀書時就開始留意的,沙發於空間就像眼睛於我們,決定了整個客廳的氣質,好在提前就確認好的沙發,在購入房子找設計師時也收穫了很大的肯定,當時心裡覺得很有緣份,也基本確認拜託由見設計來進行後續設計了。
還有 Fritz Hansen 的中古餐桌,餐桌應該是兩人挑選戰線拉的最久的傢俱了,不僅需要精緻簡約,還要有與空間氣氛融為一體的獨特氣質,經過數輪挑-否-挑-否之後,終於敲定這個特別的方圓款,素淨的桌面顯色度很好,不鏽鋼桌腿配合單椅,既有復古風的味道,又不失現代感的利落,算得上相得益彰。
不想要太擁擠的家,所以設計和陳列傢俱都不追求“滿”,以致於有時候看起來更像展館,陳列出各種好看的物什,這些令他舒適宅家的必要因素,一里更願意稱為自己收集的“玩具”,硬裝就像搭建“玩具收納盒”的過程,軟裝就是把喜歡的“玩具”排列分佈。
“與其說這些物品給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不如說是他們組成了我喜歡生活的一部分。”
原戶型是三室兩廳,因為是獨居,所以設計師將原主、次臥之間的牆體拆除,次臥納入主臥改為衣帽間,實現套間自由。
床頭部分沒有像傳統那樣做璧龕或收納空間,直接留白,降低了臥室睡眠的拘束感,床頭只擺放必用物品,減少對各種電子設備的依賴,也算養成生活的好習慣。床品選擇也基本在棉麻、亞麻等材質中挑選,沒有經過漂染的亞麻原色,質感天然,沒有多餘的修飾,樸實中提升居室舒適度。
頂部處理成弧線形結構,既拉高了空間層次,還具備一絲藝術感,可謂細節見真章。
衣帽間設置在了一進臥室的位置,大概 9 個平方米,摺疊式黑色實木百葉門,在低飽和度的空間裡算是吸睛的一筆,也很符合設定,木門可以完全摺疊到兩側,櫃內衣物一目瞭然,使用起來方便高效,內部收納結構由宜家收納籃組成,靈活方便,還能隨時根據需求做調整。
鋪張地毯,這裡還能作為休閒區使用,擺把椅子就能閱讀、觀影…愜意自在。
相信不少人在擁有房子之前,都暢想過自己的家是什麼樣,風格、顏色、單品、功能…但也同時會被各種聲音左右,諸如學區房一步到位、要買大窗戶採光好、多幾間臥室日後父母朋友來玩方便等…這些或許是經驗之談,或許是好心提醒,但生活沒有一步到位,每個人對房子的需求也不能一概而論,把握好自己的方向前進,才能找到真正合適的家。
策劃 / Vivian
編輯 / Kiki
文字 / 劉洋
設計與圖片提供 / 由見設計
無論你是自由設計師,還是設計工作室或機構,只要作品足夠精彩,有看點,通通砸過來!打包您的作品圖片+文字+聯繫方式,
郵件至[email protected]即可參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