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電腦進入“AI時代”,老機型該如何“自救”?

個人電腦進入“AI時代”,老機型該如何“自救”?

此前在2019年第四季度,當Intel面臨著來自AMD“線程撕裂者”的競爭壓力時,他們推出了基於Cascade Lake-X架構的酷睿X 109xx系列處理器作為回應。

現在提到這個產品線,許多朋友首先想到的可能會是它毫無建樹的14nm製程、進步很小的性能,以及即便大幅降價(幾乎是直接砍半)後市場競爭力都略顯不足的“性價比”。但可能大家沒有注意到的是,Cascade Lake-X還是史上首款配備了DLBoost指令集的處理器架構。換句話說,它是普通消費者所能接觸到的、第一批支持原生加速AI應用程序的消費級PC CPU。

在這之後,隨著Intel的大力推廣,“AI算力”在PC處理器領域的存在感也得以迅速提升。自11代酷睿系列開始,Intel的移動和臺式CPU,以及它們內置的核顯也全都加入了AI加速指令集。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諸如“AI麥克風降噪”、“AI攝像頭識別”、“AI視頻超分”之類的功能,開始大量出現在PC上。

隨後在2023年,AMD也順應“PC AI處理器”的浪潮,首次在銳龍7000系移動版的7×40系列中,加入了自家的FPGA加速器單元(AMD稱之為XDNA核心),使得這部分CPU也具備了原生AI加速計算的能力。

不久前在接受採訪時,AMD客戶渠道業務副總裁兼總經理David McAfee還透露,他們可能會在兩三年內將AI加速器的功能普及到更多的銳龍CPU、特別是臺式機以及工作站(線程撕裂者)產品線中。在這些CPU上,原生的AI加速能力將不僅可以用於執行(第三方)AI應用,甚至能用於來改善CPU本身的頻率響應速度,以及多核之間的任務分配等。

再加上已經有消息顯示,微軟方面大概率將會在Windows 12中,開始推廣基於AI的交互體驗、智慧響應,以及性能調度功能。也就是說,從第10代酷睿X開始的Intel CPU,以及銳龍7×40系列或以後的AMD處理器,屆時都有可能會迎來一輪“打雞血”式的性能和體驗提升。但如果是不支持AI加速、更老的處理器,到時候就可能會無法完整體驗新系統的魅力,或是在體驗上有所欠缺了。

如此一來,對於屆時可能依然還在使用老電腦的用戶來說,他們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在不升級平臺、不更換CPU的前提下,縮小或者是消除這種差距呢?

其實是有辦法的。比如說我們在前文中就曾提及,Intel的核顯從11代開始也可以支持AI加速計算,因此老平臺就可以用一塊廉價的Xe Max獨顯(或者是屆時的低端ARC獨顯),插在主板上作為“AI加速器”來使用。而且它們還能帶來額外的視頻編解碼加速效果,整體來說性價比也相當高。

在這裡我們推薦Intel的低端獨顯,是因為它們可以完美兼容Intel自家的AI指令集,而Intel方面因為在PC AI方面佈局較早,因此屆時大概率也會被新的操作系統、新的軟件更好兼容。但有沒有可能NVIDIA或AMD的較新型號遊戲顯卡,到了Windows 12裡也可以被用於AI加速呢?考慮到它們普遍適配了微軟的機器學習API,所以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此單純升級顯卡,也可能會是老電腦適配未來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方式之一。

當然,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我的電腦沒位置再插額外的AI加速卡,直接換遊戲顯卡又覺得太貴,那麼有沒有更省錢的方式呢?其實還真有。

因為可能很多朋友不知道的是,Windows 11其實就已經原生適配了一些“AI加速棒”,它們的價格通常也極其低廉,而且只需要有USB接口就能使用,甚至不需要安裝驅動。從這一點來說,也不能排除微軟此舉本就有為更多電腦降低進入“AI時代”門檻的意味。畢竟只有讓更多的電腦、更多的用戶都具備可執行AI代碼的硬件,才能促進AI生態在PC領域的普及。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推薦閱讀:

手機影像越來越強,但拍視頻為何還是比不過相機

相較之下,專業相機的優勢並不僅僅只有大底。

V社主動下架海豚模擬器,任天堂不戰而屈人之兵

對於Steam來說,“得罪”任天堂顯然並沒有任何意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