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文脈 走向未來

賡續文脈 走向未來
來源: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6月初,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歷史研究院,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對如何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明作出了重要指示。優秀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傳承和發展的根本,如果丟掉了,就割斷了精神命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文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引領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中華文脈綿延繁盛、中華文明歷久彌新。
6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中國國家版本館考察調研。在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習近平總書記仔細查看了各類典籍版本,他強調,建設中國國家版本館初心宗旨是在我們這個歷史階段,把自古以來能收集到的典籍資料收集全、保護好,把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的文明繼續傳承下去。
6月2日,在中國歷史研究院內的中國考古博物館,總書記先後參觀文明起源和宅茲中國專題展,瞭解新石器時代和夏商周時期重大考古發現,並不時詢問相關研究工作進展。總書記強調,要實施好“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考古中國”等重大項目,做好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闡釋。
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李國強:“總書記到一些文物面前駐足觀看,比如說在二里頭綠松石龍形器前,在觀看的時候不僅瞭解這個器物出土的地點、年代、它的形制、它的工藝,從他的眼神當中也流露出對歷史文化的鐘愛。”
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歷史研究院都是總書記非常關注、親自決策成立的,對於傳承中華文明、做好中華文明起源的研究和闡釋等具有重要意義。在之後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總書記強調,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性來認識中國,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
李國強:“看得見多遠的歷史,才能走到多遠的未來,我們總是要知道中華民族的源頭在哪裡,知道源頭才能夠不斷從歷史當中看到中國人所走的道路是什麼。”
鑑往知來,黨的十八大以來,帶著對中華文明的深沉思索,總書記的“文化足跡”遍及全國。2022年10月,在河南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陽西北郊的殷墟遺址。殷墟是甲骨文的出土地,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在殷墟博物館,總書記端詳出土文物,詳細瞭解文物背後的歷史。
參觀殷墟遺址後,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還會偉大下去的。在河北參觀承德博物館後,總書記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在敦煌莫高窟考察時,總書記指出,敦煌文化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鑑、吸收各種文明的優秀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不僅考察各地文物古蹟,還多次在組織中央政治局學習時關注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全面深入瞭解中華文明的歷史。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院長臧峰宇:“總書記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很多重要的元素,共同塑造出了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中華文明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與和平性,綿延數千年的中華文明形成了潛移默化影響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的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2021年3月,在福建武夷山市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朱熹園,詳細瞭解朱熹生平及理學研究等情況。在朱熹園裡,總書記對朱熹留下的許多論述與專家進行交流。
在朱熹園,總書記說,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以時代精神激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要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不斷探索理論創新,把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並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四個自信”。
北京師範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康震:“總書記多次強調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的很多思想、觀念、言、行,都是我們現在治國理政非常重要的思想資源的來源。因為有了文化的自信基石,所以使得其他三個自信都牢牢地深深地紮根在這一片沃土之上。”
2013年,在山東曲阜孔子研究院,總書記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為條件。在湖南長沙嶽麓書院,總書記指出,要充分運用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緊密聯繫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奮鬥歷程,深刻領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內在道理。在四川眉州三蘇祠中,總書記強調,要善於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治國理政的理念和思維,廣泛借鑑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閉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國的東西為圭臬,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02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在2021年11月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上,在2022年10月作黨的二十大報告時,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闡明“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
臧峰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相結合的百年曆程中,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創造力。今天我們要築牢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一直身體力行,探尋中華文化保護傳承、守正創新之道。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前往莫高窟考察,在洞窟內查看歷史悠久的彩塑、壁畫時,他強調,要十分珍惜祖先留給我們的這份珍貴遺產,堅持保護優先的理念,運用先進科學技術提高保護水平,將這一世界文化遺產代代相傳。
護文明之火種,傳永續之文脈。在總書記的關心下,敦煌文物保護技術發展迅速,敦煌文化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遊學;在總書記的指示下,良渚遺址得到良好保護,良渚古城申遺成功,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實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國際主流學術界廣泛認可;在總書記“讓文物活起來”的號召下,今天,博物館已經成為大眾休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李國強:“總書記曾經講過讓放在博物館裡的文物活起來,讓文獻古籍也要活起來。怎麼樣讓大眾更好了解歷史,從歷史當中增強民族自豪感,既需要專家學者的努力,也需要社會多方面的力量,用現代科技更多的方式,更多的手段,讓專家學者們的研究、象牙塔裡研究的成果更多地走向民眾。”
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引領推動下,《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頒佈,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推動延續中華文脈、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被寫入“十四五”規劃綱要和黨的二十大報告,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有抓手、發展有路徑。
臧峰宇:“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與創新,賦予了中國式現代化以明確的任務和文化特質。我們現在要學習文化傳承發展,目的還是要把文化轉化成文明,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走過漫漫長路,踏上新的征程,我們應當如何擔當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提出新的要求: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做到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
臧峰宇:“這些重要論斷為我們做好文化工作指明瞭方向。我們必須長期堅持貫徹,不斷豐富發展。文化具有悠遠綿長的價值,我們要把它凝聚好、歸納好,成為我們這個民族走向未來的價值引領。”
康震:“總書記曾經說過,我們一定要在國際上、在全世界樹立我們作為文明大國、東方大國、負責任大國,要給全世界人民講清楚中華文明這一篇大故事。我們應該相信,只要我們的話語體系是創新的,他們必然能夠很好地領會中國故事,探索為什麼中國的治理經驗是這樣的,推動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中國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必須全面深入瞭解中華文明的歷史。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新徵程上,中華文明必將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
編輯:水 壽
校審:子 玪
中國歷史研究院官方訂閱號

歷史中國微信訂閱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