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話題 | 全面構建生育支持政策體系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養老服務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保障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圍繞鼓勵生育、保障生育的話題建言獻策,呼籲全面建立生育支持政策體系,降低生育成本,不斷促進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讓育齡女性“能生、生好”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人口問題,根據我國人口發展變化形勢,作出逐步調整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重大決策,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與此同時,我國人口發展近年來出現了一些顯著變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任重道遠。讓有生育意願的育齡人群儘可能實現生育目標,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院長喬傑建議,加強對育齡人群的醫療服務保障。在加強生殖健康知識普及、讓不孕症患者儘早開展助孕治療的同時,針對高育齡人群進行評估,重視高齡產婦身心健康,對併發症做好防護措施。圍繞使育齡女性“能生、生好”,多學科要交叉融合,自主研發提升生育力的新技術及新產品,加快從實驗臺到生育力促進應用場景的國產化進程,從源頭上改善妊娠結局。

生殖道感染臨床症狀隱匿,由於缺乏主動檢測的意識,許多患者未得到及時治療,從而引起嚴重的感染併發症,如不孕不育、不良妊娠等。生殖道感染也是造成早產、流產及胎兒畸形的重要原因。全國人大代表、聖湘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戴立忠調研後發現,我國生殖健康檢測存在檢測成本高、醫院普及度低、檢測靈敏度不足等痛點。他建議,在適齡人群中,尤其是育齡夫婦中,進行生殖道感染性病原體的精準篩查,確保孕前排查病原體感染,一旦出現感染,及時診治。

新生兒疾病篩查是出生缺陷三級預防措施,也是保證“生好”的重要手段。全國人大代表、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常巨平以治療脊髓性肌萎縮(SMA)患者為例建議,國家層面儘早將SMA納入新生兒疾病篩查病種範圍,通過民生工程、基金會或企業公益捐贈等形式,強化篩查、診斷、治療、監測和遺傳諮詢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出生缺陷防控體系。

建立多元成本分擔機制

“目前,優化生育政策主要靠政府推動實施,相關成本也主要由政府和個人承擔,這不利於優化生育政策發揮長效作用。”全國政協委員、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院長蔡秀軍表示,鼓勵和支持生育需要發動政府、社會、企業、家庭多方力量,構成多元參與、共同分擔的格局。

蔡秀軍呼籲,建立政府、企業、個人多元成本分擔機制。首先,填補用人單位在女職工孕產期的崗位缺口。教育、醫療單位的女職工比例較大,可探索建立跨區域、集團化的後備用工庫,為同一區域或同一集團內單位調配人員提供支撐。其次,降低企業生育成本負擔。根據生育女職工數量給予一定的財政補貼和稅費減免,對僱用員工替生育女員工代崗、為員工提供托育服務的支出給予企業所得稅抵扣。最後,加強宣傳樹立典型。對生育女職工比例較大的企業和保障女職工生育做法較為突出的企業進行褒揚宣傳,在相關專項資金使用和優惠政策適用方面給予傾斜。

蔡秀軍還有一個期待,即在稅收型生育支持政策上實現更大突破。從2022年1月1日起,納稅人照護3歲以下嬰幼兒子女的相關支出,按照每個嬰幼兒每月1000元的標準定額扣除,這一措施對減輕養育負擔發揮了積極作用。蔡秀軍在走訪調研中發現,群眾普遍期望能夠給予更大力度的稅收減免舉措。然而,省級及以下層面尚無制定相關稅收減免政策的權限。對此,蔡秀軍建議,允許有條件的地方在稅收型生育支持政策方面先行探索,立足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政策實施情況,研究納稅人在子女生育、養育、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分析稅收對優化生育的積極影響。同時,針對家庭多子女、殘疾子女等負擔較重的問題,提出針對性稅收減免舉措。

生育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確定的,在勞動婦女因生育子女而暫時中斷勞動時,由國家和社會對生育的職工婦女給予必要的物質幫助和生活保障的一項社會保險制度。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蘇北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主任魏華指出,大多數碩士、博士的在讀年齡集中在22~35歲,這正是女性黃金生育時期。這部分高校學生由於未參與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無法在校購買生育保險。魏華建議,政府、高校、個人三方按一定比例籌措生育保險基金,對生育的高校學生給予必要的物質幫助和生活保障。

宣傳引導正向婚育觀

全面構建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建設新型生育文化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政協副主席張光奇建議,在婚嫁方面,宣傳引導正向婚育觀、建設新型婚育文化,可以通過試點來深化。具體來講,按照東、中、西3個區域,遴選有鮮明人口發展特徵的3~5個省份建立生育支持政策試點,從政策、資金、項目上向試點省份傾斜,為全國制定統一的生育支持政策體系提供經驗。

“要推動實現適度生育水平,必須把轉變婚育觀念放在重要位置。”蔡秀軍指出,生育水平低迷受到當下婚育觀念影響。當前,部分青年受到輿論氛圍的影響,存在“恐婚”“恐育”的心態。

蔡秀軍還指出,目前各省份普遍將婚假、產假、陪產假、育兒假等生育假期延長,但國家醫保局在生育津貼的支付天數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的是生育一孩、二孩最多支付128天,生育三孩最多支付158天,與產假政策脫節。當下,浙江省採取各地醫保基金先期墊付的方式對延長產假期間的生育津貼進行支付,但長遠來看是不可持續的。

完善生育假期配套政策是不少代表、委員的共同建議。有代表、委員建議,國家層面充分考慮各省份延長產假的實際情況,統一規範並制定完善生育保險生育津貼支付政策,強化生育保險對參保女職工生育醫療費用、生育津貼待遇等保障作用,並在醫保目錄等方面給予地方部分授權。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中央常委、寧夏回族自治區醫療保障局局長楊淑麗建議,全面開展以生育力保護為主題的生殖健康知識教育普及工作,組織專家制定方案並形成統一規劃,推進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進校園。同時,全面開展以生育力保護為目標的公共衛生干預,對流產女性給予關愛服務,對低齡女性進行生育力干預和管理,推動女性形成自己是“生育力保護第一責任人”意識。

文:健康報首席記者姚常房 葉龍傑 記者張磊

編輯:於夢非

校對:楊真宇

審核:徐秉楠 陳飛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本文經「原本」原創認證,作者健康報社有限公司,點擊“閱讀原文”或訪問yuanben.io查詢【1GIZBO5Z】獲取授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