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八百四十一。(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夫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勝而甚,至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臟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
(接前文)咱們學《黃帝內經》最關鍵的就是記住一個原則,治療要因勢利導。比如說肺熱,只用苦寒不行,你得把肺熱宣發出來。比如寒在身體裡邊,它是往裡凝,往裡凝的話,這種情況下,咱能讓寒在到身體內臟,肯定不行,你得散寒,風流於表面呢,你得散風。(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溼性粘滯下沉,溼氣都往下走,這時候你應該利溼,從小便甚至從大便把溼排出來,還有一些溼在身體表面,你用汗法或者是用散法宣發出來,通過體表給他走,這都是因勢利導。
無論是風寒暑溼燥火還是內臟的各種雜病,只要遇到情況之後,要是能給他解到表就解到表,能給他通過大小便排就通過大小便排,古人還有吐法,但是吐法現在很少用,也有的患者諮詢,說彭博士你能不能給我開點藥讓我吐,其實這種情況很少,如果是經常反胃也對身體不好,除張子和之後,用吐法的醫家就沒有那麼多,我們大多數就是讓疾病往外走的方式,都是用汗法,包括把這些病散到皮膚上來,有的人散到皮膚上來,他是有點表證,就像感冒發燒或者有點出汗,或者有點鼻塞,骨節疼痛這種情況,他有有點像表證,實際上它是內在的病往外走,這時候用這些解表藥給他一解這個寒氣就出來了。
還有的人是身體裡邊的一些問題是通過大小便往外排,有的人在吃中藥的時候,小便特別特別的黃,而且味特別大,這說明什麼?(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就是把這些濁氣得排出來,通過小便往外排,還有人一吃中藥之後就腹瀉,有人的人一吃之後就大便,他就拉出來的就是特別黑,特別黏膩,把身體裡的病邪就給排出來了,但是通過中藥幫助身體恢復正氣之後往外排,這種情況雖然也是腹瀉藥但是他拉完了之後身體很輕鬆,他不會說拉完大便之後感覺身體虛弱,這就是區別身體正氣恢復還是邪氣當盛的一種表現,總而言之,用《黃帝內經》的話講就是“蒼天之氣,如風之吹雲”,就是我們把患者身體治好。
這種情況下,患者的感覺就是神清氣爽,特別舒適,同時邪氣也往外排,有的人一發汗之後,感覺渾身輕鬆了,有的人大便之後,感覺整個人都清爽了,這說明就是把這些邪氣排出去之後,身體就正氣恢復之後,陰陽調和,元氣能夠升清降濁,中氣斡旋,人就感覺大腦清爽,眼睛也亮了,渾身也有力氣了,感覺很輕盈,動作很敏捷,這實際就是中醫的這樣一個思路的,把病邪排出去的效果。這其實就是《黃帝內經》我們之前講的“邪氣之客於身也,以勝相加”,也就是說邪氣侵襲身體的時候是以勝相加的,但是咱們身體往外排的話,是“自得其位而起”,或者是“至其所生而愈”,就是通過元氣的恢復,把這些病邪排出去了就治好了。
最後一句話是“必先定五臟之脈,乃可言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也就是說根據五臟的平脈,定五臟之脈,就是五臟的脈象,比如春弦、夏鉤、秋毛、冬石,這就是五臟的脈象,脾脈是緩脈,也就是說五臟的平脈,根據平脈的情況,可以推斷患者的身體狀況是什麼時候病症重,什麼時候病症輕,推斷患者的病情輕重的時間以及預判患者的死生日期,也就是說什麼時候有危重的情況,什麼時候病情能好轉,根據這個情況來判斷,所以到最後還通過脈來定,這就是整段話的含義。(未完待續)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