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氣候炎熱,暑溼蒸騰,人的新陳代謝旺盛,汗液增多。這種天氣常使人感到睏倦乏力、食慾減退、煩躁易怒,甚至會出現胸悶、發熱、頭痛、身重、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這時在家中備些有解暑化溼、清熱解毒等作用的中藥,對養生保健、防治疾病都很有好處。
藿香
味辛,性溫,氣芳香,有解暑化溼、溫胃醒脾、和中止嘔、行氣止痛之功,為暑月常用要藥。多用於夏日受寒輕而暑溼重,症見惡寒發熱頭痛、胸膈滿悶、腹痛吐瀉、神疲體倦等,是治療溼困脾陽、飲食不振、舌苔垢膩最捷之藥。
每次10 ~ 15克(鮮品更好,每次30克),分2 ~ 3次煎服,代茶飲,可作消暑飲料。單用或與佩蘭、蘇葉、陳皮等同用。
暑熱較重、陰虛火旺、舌燥無苔、津液不布者不宜。
佩蘭
味辛,性平,氣清香,有清暑闢濁、醒脾化溼之功。可治療發熱頭痛、胸脘痞悶、食少嘔吐、腹痛腹瀉、口臭苔膩等症。
每次10克(鮮品更好,每次30克),分2 ~ 3次煎服,代茶飲。多與藿香配伍同用。
荷葉
味苦,性平,氣清香,有消暑化溼、升清醒脾、解毒闢穢之功。多用於治療夏日中暑胸悶、胃口不開以及痱毒、身癢等症,還可用於減肥。
可取鮮荷葉一角( 約1/3 ~ 1/4)或幹荷葉10 克,撕碎,煎水代茶飲,每日1 劑。用鮮荷葉蒸飯、煮粥也很好。
竹葉
每次10克,分2次煎服。單用或與麥冬、薄荷等同用。
薄荷
味辛,性涼,氣芳香,輕清涼散,有散風熱、清頭目、利咽喉、理氣鬱、闢穢惡之功。適用於風熱感冒或風火上攻引起的頭痛目赤、咽喉腫痛、胸脅悶脹,及夏感暑溼穢濁之氣所致的腹痛吐瀉、口臭口瘡等。
每次10克,用開水沖泡,代茶飲。單用或與菊花、花茶等同用。
菊花
味苦、甘,性微寒,能疏風散熱、平肝明目。常用於治療外感風熱、頭痛頭暈、目赤腫痛等。
每次6 ~ 10克,沸水沖泡,代茶飲。可單用或與金銀花、桑葉、薄荷、決明子同用。
若要清熱解毒,宜用野菊花。
金銀花
味甘,性寒,既能宣散風熱,又能清熱解毒、清心消暑,且不傷胃。可治療暑熱心煩、身患瘡癤、咽喉腫痛等。
每次10克,沸水沖泡,代茶飲。單用或與菊花等同用。
西洋參
味甘、微苦,性涼,功能補氣益陰、清熱除煩、生津止渴、消暑解酒,為夏日進補之佳品。凡夏日傷暑傷氣、體質虛弱,有虛熱煩倦、咽乾口渴、食慾不振、精神萎靡等表現,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最為適宜。
每次3 ~ 6克,水煎服。單用或與麥冬、五味子、竹葉、金銀花等同用。
西洋參中的有效成分會被茶葉中所含的大量鞣酸破壞,服用後最好2 ~ 3日再喝茶。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摘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林南
本文編輯:朝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