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龍”殲滅日軍觀摩團,這場神奇戰鬥的原型是誰?

閱 讀 需 要 8 分鐘
電視劇《亮劍》中有這樣一次神奇的戰鬥:八路軍386旅獨立團團長李雲龍偶然發現日軍觀摩團車隊,果斷決定打擊,當即殲滅日軍百餘人,其中包括多名高級軍官。

影視劇中,李雲龍正在觀察敵軍。來源/電視劇《亮劍》劇照

而在八路軍386旅真實的抗戰史中,可以找到這段故事的原型:發生於1943年的——韓略村伏擊戰。此戰一舉擊斃日軍近200人,其中一名少將、六名大佐,而八路軍損失很小,堪稱以少勝多、出奇制勝的經典之戰。
影視劇中的日軍觀摩團車隊。來源/電視劇《亮劍》劇照

韓略村戰鬥的幕後功臣,便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屢出奇兵、立下赫赫戰功,以作戰和情報而著稱的“兩棲將軍”——時任386旅旅長的陳賡。

386旅旅長陳賡(右)和參謀長周希漢(左)

從黃埔軍校到南昌起義,從上海的中共中央特科到八路軍第129師386旅,從解放戰爭到朝鮮戰爭…..他的傳奇不勝枚舉。值此陳賡誕辰120週年之際,謹以此文紀念這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以奇制勝、以少勝多戰例,戎馬倥傯、一生征戰的“開國大將”。

陳賡(1903.2.27—1961.3.16)
關於韓略村戰鬥,歷史文獻中有著這樣的記載:1943年10月, 日偽軍二萬餘人,對太嶽根據地進行掃蕩。日軍從各處調集軍官組成觀摩團來太嶽戰地觀戰,這批軍官在路途中突遭我軍伏擊於臨屯公路之韓略村。除了三人逃脫以外,其餘均被殲滅,其中有少將一名、大佐六名。

這場戰鬥的背後,還有一個謎團——這是偶然發生的“遭遇戰”嗎?
其實,這是一場由八路軍386旅陳賡旅長一手導演的伏擊戰。陳賡在日軍中埋伏了一個情報小組,提前偵獲日軍車隊出動的準確情報,命令王近山率16團預先設伏,打了一個漂亮的殲滅戰。由於保密的原因,這方面的情報工作長期沒有披露,以至於一些軍史文章也把這次戰鬥當成了遭遇戰。

部署情報網

抗日戰爭時期,陳賡任386旅旅長兼太嶽軍區司令員,在山西敵後作戰。這裡的作戰環境非常複雜,敵軍有日軍和偽軍,友軍有中央軍和晉綏軍。日軍不僅軍事實力強,間諜活動的能力也很強。一方面對八路軍嚴加掃蕩,另一方面秘密拉攏閻錫山的晉綏軍。重視情報工作的陳賡,一方面指揮軍事作戰,另一方面抓緊秘密情報部署。

抗戰時期的陳賡
秘密戰爭需要的是長期準備。抗日戰爭初起,陳賡就著手佈置情報工作。1940年6月,共產黨員陳濤所在的晉綏軍部隊,被日軍收編成了偽軍。陳濤按照黨組織的指示,就地潛伏。能文能武的陳濤得到日軍器重,身居要職、手握兵權之後,打算率部起義,把部隊拉出臨汾城。但時任八路軍太嶽軍區司令員的陳賡卻不同意陳濤的起義計劃,他認為偵察敵人內部的情報比率領幾百人起義重要得多,要陳濤繼續潛伏,等待時機。

陳賡又精心設計,圍繞陳濤建立一個情報站,特派朱向離潛入臨汾就地領導。陳濤把朱向離安插在晉南紡織廠當經理,這個工廠又掩護了一批秘密情報員。臨汾情報站不斷送出情報,導致日軍掃蕩總是找不到八路軍。駐守臨汾的日軍六十九師團見此情況,打算吸收熟悉當地情況的特務。

這時,陳賡出手了:安排偽軍司令陳濤積極靠攏日軍特務,主動提供八路軍的情報。日軍得到陳濤的情報,暗夜出城,突然襲擊,果然發現八路軍的駐地,此時八路軍雖然已逃脫,但日軍逐漸信任陳濤,讓陳濤出任日軍特務班長。陳濤的特務工作相當出色,日軍的情報文件裡八路軍內情不斷增多。其實,這些都是陳賡提供的假情報。

陳賡不僅使用情報員,更愛護情報員。朱向離和陳濤在臨汾城裡搞情報,都有公開的社會身份。陳賡安排,讓朱向離的女兒朱燁麗和陳濤的妹妹劉鄉也進城,這樣就像個普通家庭。陳濤在臨汾城裡頗吃香,又沒有結婚,許多富貴人家都想同他結親,甚至還有漢奸特務上門。為了更好地掩護陳濤,組織上安排了年輕單純的李敏與他相識。不久兩人舉行了隆重的婚禮。

陳濤與李敏

為了減除潛伏同志的後顧之憂,陳賡又把朱向離的女兒和兒子接到延安,就讀十八集團軍子弟學校。每到週末,總是把這兩個孩子接到陳賡在延安的家,陳賡和夫人傅涯就是孩子的爸媽!朱向離的女兒朱燁麗長大了,陳賡又親自過問她的婚姻大事……曾任臨汾旅政委和60軍政委的彭勃(朱燁麗的丈夫),年近百歲時回憶起這段往事,還感念著陳賡。

朱向離

奇襲觀察團

陳賡對臨汾情報站的精心維護,終於有了大用處。

1943年夏秋,日軍對八路軍太嶽區發起“鐵滾大掃蕩”。臨汾情報站接到緊急任務——偵察敵軍的掃蕩計劃。

陳濤接到陳賡託交通送來的假情報後,立即親自送往日軍司令部。原來,陳賡得到臨汾情報,已經提前把部隊調出日軍的包圍圈,現在又想通過假情報將日軍引入我軍的埋伏。陳濤進入日軍參謀部,在情報室的牆上看到那幅“龍虎地圖”,上面標明的兩軍部署又有了新的變化。

陳濤要找的加藤大尉不在,碰到個日本軍官丸山,那人無意中向對陳濤透露:北平來了個士官學校參觀團,一百多人後天去前線參觀,加藤大尉正忙著接待這個參觀團。陳濤乘機打聽這個參觀團,得知這些學員都是從部隊選拔出來準備提拔的士官,東京大本營非常重視,特別派來高級軍官現場教學。

陳賡(中)在延安中央黨校與莫文驊(右)、陳鬱在一起
朱向離和陳濤等人聚會研究,認為敵人已經上了假情報的當,準備拿一場重大勝利來現場教學邀功請賞。這時加藤要求陳濤派人出城偵察,保證參觀團的出行安全。於是就有這樣一幕:八路軍臨汾情報站的交通員,拿著日軍情報官開具的通行證,出城給八路軍送信。

陳賡接到這份重要情報,立即電令第二分區司令王近山佈置十六團伏擊,要求“速戰、速決、速離”。王近山查看地形,選擇在韓略村伏擊。這裡雖然離敵人據點很近,但溝深坡陡便於伏擊。
10月24日,參觀團進入伏擊地域,十六團先敵開火,打掉頭尾兩輛汽車,堵住車隊前進後退的道路,形成關門打狗之勢。打掃戰場發現,屍體中有多名大佐,為首的是服部直臣少將。

陳賡設計的韓略村伏擊戰,是情報運用於作戰的傑出戰例。中央情報部特別緻電太嶽軍區司令員陳賡、政委薄一波,表彰臨汾情報站。延安出版的解放日報,在頭版表彰這次“臨屯公路上的伏擊戰”。

陳賡善打聰明仗的故事很多很多,可是,那韓略村戰鬥背後的秘密,卻長久沒能披露。直到陳賡去世多年以後,曾任太嶽軍區政委的薄一波派人找到陳濤,陳濤按照組織的要求寫出回憶臨汾情報站的文章。而這段秘密真正被世人廣為知曉,已是2007年了。那一年,韓略村戰鬥已經過去64年,陳賡逝世也已經46年。
在山西敵後抗戰,陳賡非常重視對日本的秘密情報工作,不僅在駐地附近的臨汾設立情報站,還在長治、太原,都設立了秘密情報站。山西的敵軍動向,陳賡總是能夠提前偵獲。閻錫山部隊與八路軍摩擦,甚至秘密勾連日寇,這些行為陳賡也能及時揭露。

陳賡就是這樣一個情報意識特別強的將軍,所以一旦亮劍,必刺要害!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