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經絡

帶你認識經絡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經絡的概念



經絡是一個道路,能夠運行全身的氣血,能夠聯絡全身,聯絡臟腑肢節,溝通上下內外。經絡的這個定義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氣血運行的道路,二是聯絡全身的道路
 
經絡還有另外一種定義方法:所謂的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可能把經絡稱為經脈和絡脈的總稱,更有助於我們系統條理化學習《經絡》這門課程。而稱經絡是一個道路,能夠運行氣血、能夠聯絡全身,這是我們現代人所講出來的。隨著對經絡研究的深入,對經絡本質的揭示可能還會產生一些新的認識和看法。因為隨著醫學的發展,認識深度也會隨之增加。
 


就現在我們對經絡的認知,可以將以上兩種對經絡的定義進行合併,更全貌的展示經絡是什麼:

經脈和絡脈


經脈、絡脈合稱為“經絡”。《說文解字》中“經”為“通道”之意,可以理解為路徑、途徑。經脈縱行人體上下,溝通臟腑表裡,是經絡系統的主幹。《說文解字》中“絡”為“連結”之意,可以理解為聯絡、網絡。絡脈橫行經脈之間,交錯分佈在全身各處,是經絡系統的分支。

 
經脈共有五十六條,包括十二經脈各有兩條,左右是對稱的,所以十二經脈共有二十四條;十二經別也是左右對稱的,也是二十四條,加起來是四十八條;奇經八脈有八條經脈,因此,總共是五十六條經脈。而五十六條經脈當中,只有帶脈起於季脅位於胸部兩側的第十一、第十二肋的軟骨,如腹部腰帶一樣環腰一週,也只有帶脈是橫行的,其餘五十五條經脈都是縱行的。
 


絡脈是經脈的分支,既有縱行的也有橫行的,縱橫交錯,就像網絡一樣遍佈於全身,一般常稱為“網狀分佈”。
 
經脈和絡脈共同把人體的臟腑、器官、孔竅以及皮肉筋骨等組織連接成了一個有機的統一的整體。這有機整體是如何構成的?一些複雜的組織如何構成了一個內外協調統一的整體?對此,我們認為主要是依靠著經絡的聯絡作用。
 
《靈樞•本髒篇》指出:“經絡者,所以行氣血而榮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概括了經絡的功能作用。經絡是溝通內外、聯繫上下、運行氣血、輸布營養、協同完成臟腑功能、維持機體生命活動的通道。對於有機體來說,經絡既是軀體各部的聯絡系統,運行氣血的循環系統,主束骨而利關節的運動系統,又是疾病傳變的反應系統,抗禦外邪的防衛系統,調節陰陽平衡的調整系統。經脈和絡脈合為一體分佈於全身,二者之間既有緊密的聯繫,不可分割;又有明顯的區別,各有特點。
 
1、經深絡淺
 
《靈樞·經脈》說:“何以知經脈之與絡脈異也?黃帝曰:經脈者,常不可見也……脈之見者,皆絡脈也”,“經脈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間,深而不見……諸脈之浮而常見者皆絡脈也” 。
 
分肉之肌肉,前人成肌肉外層為白肉,內層為赤肉,赤白相分,或謂肌肉間界限分明,故取名“分肉”。
 
由於經脈在體內深伏難見,絡脈在體表淺顯易察,在病理狀態下,經脈為病一般從體表也是難以察覺的,只能藉助於脈診來了解經脈的虛實情況。而絡脈為病則常常可以在體表絡脈的分佈區見到一些不同的病理變化。經深絡淺只是相對而言。絡脈本身也有淺有深,如陽絡較淺,陰絡較深。淺表的絡脈也有深入體內、網絡內臟的。但就每一個臟腑、每一個組織而言,經脈和絡脈的配布形式仍是經脈在深層,絡脈在淺表。
 
經絡學裡還有一個“皮部”的概念,就是體表的皮膚按經絡循行分佈部位的區分。學習經絡,我們有時會聽到“十二皮部”的說法,就是十二經脈及其所屬的絡脈在皮表的分區,也是十二經脈之氣的散佈所在。“皮部”的概念就不考慮經脈和絡脈的深淺,相當於全部投射到皮膚上,劃分出相應的區域。
 
下圖是人體14經脈(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中的任督二脈)前面皮部圖,顯示了十個皮部,督脈,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對應的皮部在人體的後面,前面看不見。

按照皮部理論,不同部位的皮膚和不同的經脈有一個對應關係,而不同的經脈與不同的臟腑也有一定的對應關係,據此可以幫助我們治疾病。在診斷方面,可以根據不同部位皮膚色澤和形態的變化來診斷相應臟腑和相應經絡的病變。如,背部膀胱經皮部的肝俞穴有結節或筋結,說明肝氣不舒,肝經不利。而手厥陰心包經處皮膚泛紅、紅疹,說明心包經有熱,這個診斷價值是非常高的。
 
要指導治療也會非常確切。在皮膚的一定部位我們還可以敷藥,民間廣泛流傳的“冬病夏治”的穴位敷貼法、敷肚臍療法、溫灸、熱熨等治法,都是在體表局部用一些藥物或者用一些物理的方法,以達到洽療或是調節相應臟腑、經絡生理功動,調節內臟功能,治療內臟病變的作用。
 
2、經直絡橫
 
經脈是經絡系統的主幹部分,呈線狀縱行人體上下,循行路線較長。故《醫學入門》中說:“徑直者為經”。經脈在直行的過程中,能越過大小關節並與相應的臟腑、組織、器官發生規律性聯繫。絡脈是經絡系統的分支部分,呈網狀橫行於經脈之間,循行路線較短。在橫行的過程中,一般不能越過較大的關節,與臟腑、組織、器官的聯繫也不如經脈那樣有規律。故《靈樞·脈度》說:“支而橫者為絡”。《靈樞·經脈》說:“諸絡脈皆不能經大節之間,必行絕道而出”。

 
3、經粗絡細
 
經脈譬如樹幹,是經絡系統的主幹,較為粗大,《黃帝內經》稱之為“大經”;絡脈譬如樹枝,是經絡系統的分支,結構細小,《黃帝內經》稱之為“小絡”。尤其是孫絡、浮絡更為細小(所謂“十五大絡”之稱,只是與孫絡、浮絡相對而言)。故《類經》雲:“絡有大小,大者曰‘大絡’,小者曰‘孫絡’……絡之別者為‘孫’,‘孫’者言其小也。凡人遍體細脈,即皆膚腠之孫絡也。”“經即大地之江河,絡猶原野之百川。”對經脈與絡脈的粗細之別做了較為形象的描述。
 
4、經少絡多
 
經脈包括十二經脈、奇經八脈和十二經別,它們都有固定的數目。經脈的附屬結構十二經筋、十二皮部也是以“十二”為數來劃分的。絡脈包括十六大絡、孫絡、浮絡。除十六大絡有固定的數目外,孫絡、浮絡都是數以萬計、數不勝數的。《針經指南》說:“絡有一十五,有橫絡三百餘,有絲絡一萬八千,有孫絡不知其紀。”

《問中醫幾度秋涼》在線閱讀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在線閱讀(小郎中學醫記)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