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有一半以上的癌症患者飽受癌痛折磨。癌痛對患者的身心造成雙重傷害,同時也讓家屬和醫生都備受煎熬。治療癌痛的常用方法是止痛藥,但也存在藥物耐受、不良反應多等問題。除了西藥之外,還有什麼解決方法?其實中藥也能發揮良效。
運用中醫藥療法治療輕中度癌痛,療效是比較確切的。對於疑難的重度疼痛,若能配合嗎啡類藥物使用,亦能取得一定的療效,而且能減輕阿片類藥物的副作用,有類似於增效減毒的作用。
筆者認為,仲景方芍藥甘草附子湯的組方思路對中醫治療癌痛就具有一定的啟發作用。同時,筆者用芍藥甘草附子湯加減治療癌痛也已取得了一定的療效。
陳某,男,68歲。2016年7月2日初診。
患者訴2個月前因“上腹部隱痛不適”就診當地醫院,查CA 199>12000U/mL,腹部超示胰頭佔位,後腹膜淋巴結腫大。CT引導下穿刺活檢後確診:導管腺癌。患者及家屬拒絕手術和化療,欲求中醫藥治療。
刻下症見:消瘦乏力,語聲低微,腹部脹痛,腰背部隱痛,夜間疼痛加重,甚時夜不成寐,時有噁心,進食不多,大便2~3日/次、質軟,服用曲馬多緩釋片100mg,12小時1次。視其舌淡胖、邊齒痕,苔薄白膩,脈沉遲。辨為寒溼凝滯證,治療以溫中化溼為法,以芍藥甘草附子湯加味。
處方:赤芍30g,甘草15g,制附子15g (先煎),黨參15g,茯苓15g,白朮15g,炒蒼朮9g,八月札15g,英術15g。7劑,水煎服。
二診時,患者訴服藥後感精神狀態好轉,尤其是腹部、背部疼痛明顯減輕,自訴“渾身輕鬆”了,大便亦比之前爽快許多。視其舌苔仍白說明寒溼之盛。予以前方加減繼服。再合芳香化溼法,芍藥甘草附子湯合達原飲加減。
處方:赤芍30g,甘草15g,制附子15g (先煎),黨參15g,茯苓15g,炒蒼朮9g,八月札15g,莪術15g,藿香10g,草果6g,炒檳榔24g,厚朴12g。14劑,水煎服。
三診時,患者訴胃納大增,體力亦增,人重了1.5kg,見其喜上眉頭,家屬亦言近幾日心情朗悅,每夜於運河邊散步而不覺疲勞。後續凡有腹痛或背痛時,亦皆以本方加減治療,時而合逍遙散,時而合歸脾湯,時而合四逆湯等,共計15月餘,直到去世。
20首經方治療腫瘤心悟
《腫瘤經方門徑:20首經方治療腫瘤心悟》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作者在本書中對20首經方在腫瘤治療中的運用進行了系統地梳理與深入地剖析,並對每一首經方皆詳細解說了其在各種腫瘤治療中的心得和見解。作者陳濱海教授出生於醫學世家,先後師從於周鬱鴻、張光霽、龐德湘等多位名師。臨證治學以經典為本,旁及各家,擅長運用經方、膏方、丸散、針灸、外治等手段治療各類惡性腫瘤(肺癌、腸癌、乳腺癌、胃癌、肝癌、卵巢癌、鼻咽癌等)、癌前病變(腸化、結節等)、外感內傷雜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