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丨慈禧太后的美容方,真的適合現代人麼?

七夕節丨慈禧太后的美容方,真的適合現代人麼?
正如狄仁傑有元芳,包拯有展昭,每一個斷案如神的大人,都有一個武功蓋世的人作為左膀右臂,宮鬥戲中,每一位花容玉貌的小主,身後都有一個太醫作為心腹顧問。
各位太醫們憑著自己的妙手,每每讓小主們化險為夷。
不僅如此,太醫還兼顧她們的飲食起居,畢竟內外兼調,才能容光煥發,在宮鬥中步步高昇。
這不,就連江南名醫葉天士,也被編劇請到《延禧攻略》裡了。
戲中之事,絕非空穴來風。
一個貼心的好中醫,對於一個女人來說,太重要了。
不用說各種疾病,更不用說經、帶,光是美容這件事,中醫都能為你效勞許多。
花容玉貌是每個女人的夢想,哪怕敷點兒藥在臉上,都希望能改善肌膚。
有了這種思想,於是有了面膜,有的叫面脂。
總之就是將精心配伍的藥材,碾成細粉,調成糊狀,塗在臉上的,或是把藥末泡水用來洗臉。
光這麼個玩意兒,都花了歷代醫家很多心思呢,歷來配方甚多,不勝枚舉。
玉容散,又是其中常見的一個方名。
就我能找到的資料看,這類美容的方子,較早見於初唐醫家孫思邈的《千金要方》。
其中記錄了五香散、玉屑面脂、鹿角散、桃花丸、白瓜子丸等。
一共81個方子,可以說是集前代之大成。
真正用玉容散作為方名的,較早見於元代的《御藥院方》。
這是元朝著名宮廷醫家許國禎所著,記載了宋、金、元三朝御藥院所制的成方。
其中的玉容散,有兩個方子:
  • 其一,是治臉上起瘢痕、粉刺、黑頭的。

    藥用牽牛、白芷、甘松、廣零陵香、瓜蔞根、川芎、細辛、阿膠、豬牙皂、楮桃兒、藁本。

    研成細末,每次用一錢,洗臉,早晚各用一次。

  • 其二,是治臉上的各種黑點和瘢痕的。

    藥用白芨、白蘞、白殭蠶、鍾乳粉、白附子、冬瓜子、韶腦、楮桃兒、麝香。

    也是研末調勻,晚上用。

此外,本書還記載了許多美白方,如玉女粉、皇后洗面藥、御前洗面藥等。
可見當時的宮中,上至皇后,下至宮女,為了容顏,也是蠻拼的。
宮中如此,民間富貴之家又何嘗不然?
在愛美之風的影響下,就連葉天士都沒能免俗。
他在《種福堂公選良方》中,也記載了有玉容散的方,用於除雀斑。
方曰:
白殭蠶、白附子、白芷、山奈、硼砂各三錢
石膏、滑石各五錢
白丁香一錢
冰片三分
臨睡用少許,用水拌勻,塗在臉上,如果用人乳拌塗,更妙。
此方用藥精到,統共只有九味藥,果然是葉先生的風格。
與此同時,清朝的宮廷,玉容散也盛行,其配方甚至都寫進了當時御編中醫教材《醫宗金鑑》
其方為:
白牽牛 糰粉 白蘞 白細辛
甘松 白鴿糞 白芨 白蓮蕊
白芷 白朮 白殭蠶 白茯苓
荊芥 獨活 羌活 白附子
鷹條白 白扁豆 防風 白丁香
有人也許要問了,這麼多玉容散的方子,到底哪個好呢?
其實,都挺好,這些方子都傾注著不同醫家的心血。
但它是因人而異的,所以方子會有所差異。
怪到了慈禧太后手裡,《醫宗金鑑》中的玉容散就不好用了。
慈禧不但臉上生了雀斑,而且常常覺得臉上有跳動感,這是面風
於是,光緒十四年,太醫李德昌、王永隆對這個方進行了加減,減去羌活、獨活,茯苓、白扁豆,加山奈。
這一年慈禧已經53歲了,皮膚是有些老。
所以要去掉羌活、獨活這兩個比較峻猛的散風藥,以免使皮膚更乾燥。
對於慈禧來說,臉上什麼好藥沒用過?
茯苓、扁豆過於平淡,已經不起作用了,所以也去掉。
山奈芳香透絡,可以引諸藥入絡而逐風痰,所以加進去。
這個方子兼顧了美容和治療面風抽動,可以說是相當精妙。
不過,可笑的是,現在很多中醫做出來的玉容散,動不動就說是慈禧太后的方子。
如果真是這樣,反倒壞了,這個方子並不是每個人都能用的
老太太治面風的方子,怎麼適合年輕女生們美白呢?
弄不好,沒有面風也要弄出面風來,把臉敷抽了!
看來,中醫既要有中醫思維,還要有文獻學功底。
否則,照搬道聽途說的方子,最誤事。
清艾軒從2011年開始做玉容散,用的是哪個方子呢?
哪個都不是!
但是,根據歷朝歷代的古方加減,兼顧了現代人的體質和麵部特徵
在屢次製作中,也根據顧客反饋的意見,對配方多次進行改良。
這樣得出來的方子,於我們現代人才是真正合用的。
不照搬古方,才是中醫人真正的自信!
店鋪七夕活動開始今天開始,兩款面膜和人參茯苓茶折扣,面膜外敷,茶內調,內外兼修,給愛美的她
點擊“閱讀原文”,也可進入微店: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