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關於iPhone 15系列新機的爆料已經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詳細了。比如關於它會換用新的接口這件事,以前還只是有各種傳言或是設計圖曝光,但就在最近幾天,居然有消息源公佈了據稱是該系列機型的接口板零部件實拍圖現身,並且在它身上也出現了一些超出此前預期的“新玩意”。
正如此前各種爆料透露的那樣,目前曝光的iPhone 15系列機型接口板,就直接證明了它的接口大概率將換用USB Type-C。但是USB Type-C只是一種接口的形狀規範,它其實並不能說明新機用的就是USB傳輸協議。
接口的形狀與真正用途,很多時候其實都不能“想當然”
其實這並不難理解,就好比某些聲卡上的“HDMI”接口,實際可能就只能傳輸數字音頻信號的I2S接口;如果在一些家庭影院設備背部看到“3.5mm”接口,那麼它也很可能不是用來插耳機的,而是專門用於實現跨設備同步開關機的12V Trigger接口。所以看似相同的接口形狀其實很多時候都會因為內部線路、軟件邏輯的定義,實際上具備完全不同的功能取向。
-
比如說,新iPhone的“Type-C”就可能並不是USB
回到目前曝光的iPhone新機上也是同理,雖然它的接口看起來很像是“USB Type-C”,但由於其接口後部的電路板上比一般的Type-C接口多了一顆Retimer芯片,因此情況就很可能大不相同了。
Retimer芯片是做什麼的?簡單來說,這是一種用於增強接口信號強度、減少線損的特殊芯片。它可以讓信號在更長的線纜裡保持更高的完整度,提高數據傳輸的可靠性。通常來說,帶寬越高、功能越多、常用線纜越長的接口,就越是需要在電路板上額外增設Retimer芯片。
但問題在於Retimer芯片是極為昂貴的,而且對於常見的USB接口來說,它們根本用不到如此之高的信號純淨度、更用不著考慮什麼對於超長線纜的兼容性。正因如此,當蘋果在iPhone的“Type-C”接口後面加入一顆Retimer芯片時,就不免令人懷疑,新款iPhone(至少在Pro型號上)很可能使用的根本不是什麼USB Type-C、而是Thunderbolt4,也就是所謂的雷電4/雷靂4接口。
-
iPhone用上雷靂4?其實這很符合產品調性
老實說,無論從技術、還是用途上來說,其實這都講得通。因為Thunderbolt4和USB3.1/USB4“共用”Type-C接口外觀,所以僅從接口形狀上來說,它們之間被誤認實在是太正常不過。
但Thunderbolt4具備高達40Gbps的傳輸帶寬,同時許多專業Thunderbolt4設備的傳輸線纜也是非常長的,這也就意味著它確實需要在接口內部使用額外的信號增強芯片。
而且從用途上來說,採用Thunderbolt4接口就意味著新款iPhone不只是具備更快的有線數據傳輸速度,而且還很可能使得其具備了對於一些特定專業設備的擴展兼容性。比如說專業的調音臺、專業的視頻採集卡,甚至於4K以上分辨率的專業顯示器。
想象一下,當你用iPhone拍攝了一段杜比視界HDR視頻,然後把手機插上8K分辨率監視器大屏,一邊回放查看視頻、一邊再將數據導入到連接在顯示器上的磁盤陣列裡,並且幾秒鐘就能完成全部的備份。這是不是就顯得非常愜意,而且“生產力”屬性直接拉滿了?
使用iPhone拍攝專業視頻的做法,早已被一些攝影師/電影導演實踐過了
然而這樣一來一個新的問題就產生了,眾所周知,很多時候蘋果的新品設計都會和快被友商們的“致敬”。那麼如果新款iPhone真的一口氣從原本只具備480Mbps(0.48Gbps)帶寬的Lighting接口,換成快了80倍以上的Thunderbolt4,會有安卓陣營廠商跟風嗎?
-
答案是肯定的,不過時間上可能沒那麼快
有的朋友可能還記得,很多年前、也就是差不多驍龍800的時代,當時其實已經有一部分安卓手機用上了5Gbps帶寬的USB3.0/3.1接口,但那個時候絕大多數機型都選擇了規避這一設計。
這是因為USB3.0的信號規範存在問題,它天生就會干擾WiFi的2.4GHz頻段、從而可能會降低WiFi網絡的速度。這也是為什麼很多高端WiFi路由器直到今天依然會配備USB3.0接口,但默認不開啟USB3.0模式的原因。
但隨著時間的演進,2.4GHz WiFi如今早已被邊緣化,整個WiFi產業、WiFi設備這些年的技術進步,基本上都是圍繞著5GHz、6GHz的高頻頻段進行。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USB對於2.4GHz WiFi信號的干擾問題其實並沒有被解決,但由於2.4GHz頻段本身對於WiFi來說變得不再重要了,所以在如今的一些高端安卓手機、平板上,也就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5Gbps、10Gbps的USB3.x接口了。
其次,蘋果之所以能夠在他們現在的Mac、iPad產品線上提供Thunderbolt4接口,是因為其直接在自研的M系列芯片裡集成了Thunderbolt4控制器。而未來在3nm製程的加持(以及產品本身的專業性定位和價格支撐)下,將類似的控制器單元塞進新款iPhone的A系列仿生芯片裡,也並不是太難的事情。
驍龍8 Gen2原生只支持USB3.1
然而查詢安卓陣營SoC信息就會發現,至少到目前為止,尚未有SoC集成有原生的USB4或Thunderbolt4功能。如果手機廠商選擇“外掛芯片”來為產品配備這一接口的話,不僅可能會導致比較明顯的成本上漲,而且還可能會有發熱、功耗等方面的問題。
不過據相關爆料顯示,在即將發佈的高通驍龍8CX Gen4裡,它或將集成USB4/Thunderbolt4控制單元,甚至可以支持多達3路的Thunderbolt4視頻輸出。因此不難推斷,最快在今年年底的驍龍8 Gen3,最慢到明年年底的驍龍8 Gen4(與8CX Gen4同架構)上,或許就能看到用於安卓手機的SoC集成Thunderbolt4控制器方案了。
最為重要的是,有了蘋果的“帶頭作用”,淘汰USB2.0(甚至是3.x)很有可能將會成為整個安卓旗艦機型的“共識”。對於早就厭倦了龜速有線傳輸的用戶而言,這顯然將會是一樁大好事。
人像還是“打鳥”?如今究竟需要怎樣的手機長焦
要大底還是高倍率,其實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