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桑拿”,緩緩來

八月“桑拿”,緩緩來

八月“桑拿”,緩緩來

北京中醫藥大學/戚姝婭 李朝峰

     進入八月,也就意味著要立秋了。今年8月8日立秋,但別高興太早,立秋並不代表酷熱難耐的盛夏已經結束,正相反,更加難忍的“桑拿天”,俗話說的“秋老虎”,也就是長夏要來了。

     長夏是個特別的時間段,首見於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之《素問·金匱真言論》篇。《素問·藏氣法時論》王冰次注云:“長夏,謂六月也。夏為土母,土長於中,以長而治,故云長夏。”意思就是“長夏”從夏天生長出來。由此可見,應讀zhǎng,音掌,長就是生長的意思。“長夏”的定義在中醫界仍有些爭議,但較公認的說法為:長夏是夏末秋初,涵蓋了小暑、大暑、立秋、處暑四個節氣,也就是農曆七月下旬至九月上旬。此期間,氣候炎熱多雨,大氣壓偏低,氣候沉悶,空氣溼度大,人處其間,猶如置身桑拿房,故而戲稱其為“桑拿天”。

     以中醫角度分析,長夏在五行屬土,在五方屬中央,在五氣屬溼,在五臟屬脾,在五體屬肌肉。《素問·藏氣法時論》雲:“脾主長夏。”意即,長夏與脾相對應,其間最易出現問題的就是脾。因為,長夏期間多溼氣,而脾,素有“喜燥惡溼”的特點,溼氣重易礙脾。脾主運化水溼,脾失健運,則易出現消化不良、胃口不好、腹瀉、噯氣、痰溼等症狀。為了讓大家更好地在“桑拿天”中享受生活,下面就簡單聊聊長夏期間的常見疾病及預防保健。

臨床常見疾病 

1  消化系統疾病

     此類疾病多表現為脾胃不和,身體倦怠,納呆胸悶、口中黏膩、噁心嘔吐、大便溏而不爽等。發病主要原因就是,長夏天氣炎熱,人體陽氣外洩較多,中寒脾胃較弱,溼邪侵入人體,阻滯脾胃氣機。

2  中暑

     中醫之暑,分“陽暑”和“陰暑”。而長夏因溼邪勝則多引起“陰暑”,陰暑,是相對於中暑(即陽暑)而言的。中醫認為,陰暑是“靜而得之”,指夏季因氣候炎熱而吹風納涼,或飲冷無度,中氣內虛,以致暑熱與風寒溼之邪乘虛侵襲而為病。陰暑的主要病狀有發熱惡寒、無汗、身重疼痛、神疲倦怠、舌質淡、苔薄黃、脈弦細等。

3  感冒

     長夏雖氣候炎熱,但已立秋夜晚轉涼,晝夜溫差較大,加之氣候多變,納涼不注意,機體很容易感受風寒,另受溼邪,多表現為:發熱惡寒、全身疼痛、四肢無力、頭重如裹等。

4  暑溼關節疼痛

     “脾為後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二者有先後天的關係。以中醫的整體觀來說:脾運化功能的減弱導致後天之精生成減少,不能滋養腎中先天精氣,脾陽的虛弱也會引起腎陽的溫煦不足,腎主骨生髓,再加上季節潮溼多雨,溼邪滯留關節,因此長夏季節風溼骨病常常復發。

5  溼疹、皮膚病

     長夏季節,溼氣最大。如果是肥胖體質、氣血運化失調體質,尤其是腫瘤與皮膚病、風溼等患者,及常有癢、瘡等現象發生者,在長夏季節必須注意防溼與祛溼,否則易加重。

     以上常見病尤以兒童及中老年人最需注意。

長夏的預防保健

1  飲食合理

     脾主長夏,溼熱天氣下,人的消化功能會下降,過食肥甘或暴飲暴食都會加重脾胃負擔,又因胃口差、進食少或不規律,減少機體的營養攝取。故而,長夏的飲食應以富有營養的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如:豆類、穀物類、蛋類,當季的水果蔬菜也宜多食。

2  適量運動

     脾主四肢,因此適量的運動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同時,運動還可以活躍體陽以維護人體氣血。夏季是人體氣血最為活躍的時候,在此季節,人體要自然地通過活躍氣血來疏通瘀滯與維護經絡暢通,而人體氣血活躍要依賴活躍體陽來維護。此外在長夏,每天適當的運動出汗,還有益於促進代謝和祛溼排毒。

3  注意除溼

     這裡的除溼,不僅指環境的溼還指體內的溼。除環境避免潮溼外,就是平常生活中,多晾曬被褥衣物,衣服儘量選擇寬鬆舒適的純棉織物等以利溼氣散發;經常水上工作者、野外工作者、涉水淋雨者,尤其更要注意防水溼入侵。體內的除溼,則要藉助日常飲食、鍛鍊相結合來完成。比如:飲食多使用利水滲溼的薏苡仁、扁豆、茯苓、瓜類等;或者是辛香燥溼的蒼朮、佩蘭等。日常如上所述適量運動排汗等。

4  心情平靜

     長夏氣候悶熱潮溼且多變,都極易促使人們發生身心浮躁與氣血上攻等現象,這些現象又是導致現代亞健康與慢性病的罪魁禍首。因此,長夏養生,最宜養心,做到平心靜氣、心情愉悅,抑制“心浮氣躁”的現象。

附清爽利水粥

綠豆粳米粥

     綠豆60克,粳米100克。將綠豆放入溫水中浸泡2個小時,再和粳米一起加1000毫升清水煮粥。此粥可每日早晚各吃一次,有祛熱毒、止煩渴、消水腫的作用,特別適合老人和兒童食用。

苦瓜菊花粥

     苦瓜100克,菊花50克,粳米60克,冰糖適量。苦瓜洗淨去瓤,切成小塊。粳米和菊花洗淨,二者同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水開後,將苦瓜塊、冰糖加入鍋中,改用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可。此粥可清暑熱、止痢解毒,適用於中暑煩渴、下痢等症的輔助食療。忌同時食用溫燥、麻辣、厚膩的食物。

西瓜皮粥

     西瓜皮100克,大米50克。將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大米淘洗乾淨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水和西瓜皮用旺火煮沸,再轉用小火煮成粥,調入白糖,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作用,常食可防中暑。

薏苡仁小豆粥

     薏苡仁20克,赤小豆30克,大米100克,水適量。將薏苡仁、赤小豆用冷水浸泡2小時,大米洗淨,加入適量水,同煮成粥,能健脾滲溼、清熱消暑。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