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中醫大家丁甘仁,是這麼治療咳喘病證的

丁 甘 仁

丁甘仁(1865~1926),名澤周,江蘇孟河人,近代著名中醫學家。學有淵源,先受教於其兄松溪(費伯雄之徒),繼受業於圩塘馬仲清,又從巢氏習外科,故通曉內科及外科、咽喉科。1915年始,與夏應堂、謝利恆等創辦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及女子中醫專門學校,又興辦滬南、滬北廣益中醫院,為廣大勞動人民服務,又為學生實習建立基地,從此各省求學者聞風而來,年有增加,因之門牆桃李,遍及全國,丁氏內科醫學得以逐步形成。他還出任上海中醫學會會長,併發行《中醫雜誌》。常與汪蓮石、餘聽鴻、唐容川、張聿青諸同道相交往,吸取各家之長。著作有《丁甘仁醫案》《喉痧證治概要》等。子孫輩皆傳其業。

咳 喘 醫 案

朱左 新寒引動痰飲,漬之於肺,咳嗽氣急又發,形寒怯冷,苔薄膩,脈弦滑。仿金匱痰飲之病,宜以溫藥和之。

川桂枝(八分) 雲苓(三錢) 生白朮(五錢) 清炙草(五分) 姜半夏(二錢) 橘紅(一錢)光杏仁(三錢) 炙遠志(一錢) 炙白蘇子(五錢) 旋覆花(包,五錢) 萊菔子(炒、研,二錢)鵝管石(煅,一錢)

俞右 暴寒外束,痰飲內聚,支塞於肺,肅降失司,氣喘咳嗽大發,故日夜不能平臥,形寒怯冷,納少泛惡,苔白膩,脈浮弦而滑。擬小青龍湯加減,疏解外邪,溫化痰飲。

蜜炙麻黃(四分) 川桂枝(八分) 雲苓(三錢) 姜半夏(二錢) 五味子(四分) 淡乾薑(四分)炙蘇子(二錢) 光杏仁(三錢) 熟附片(一錢) 鵝管石( 煅,一錢) 哮吼紫金丹(另吞,連服二天,兩粒)

【二診】 服小青龍湯兩劑,氣喘咳嗽,日中大減,夜則依然,納少泛惡,苔薄膩,脈弦滑。夜為陰盛之時,飲邪竊踞陽位,阻塞氣機,肺胃下降之令失司,再以溫化飲邪,肅降肺氣。

川桂枝(八分) 雲苓(三錢) 姜半夏(二錢) 橘紅(一錢) 五味子(四分) 淡乾薑(四分)水炙遠志(五分) 光杏仁(三錢) 炙蘇子(五錢) 旋覆花(包,五錢) 熟附片(一錢) 鵝管石(煅 ,一錢)

【三診】 氣喘咳嗽,夜亦輕減,泛惡亦止,惟痰飲根株已久,一時難以驟化。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今擬理脾肅肺,溫化痰飲。

原方去旋覆花、遠志二味,加生白朮(五錢)、炒補骨脂(五錢)。

屈左 痰飲咳嗽已有多年,加之遍體浮腫,大腹脹滿,氣喘不能平臥,腑行溏薄,穀食衰少,舌苔淡白,脈象沉細。此脾腎之陽式微,水飲氾濫橫溢,上激於肺則喘,灌溉肌腠則腫,凝聚膜原則脹,陽氣不到之處,即是水溼盤踞之所,陰霾瀰漫,真陽埋沒,恙勢至此地步,已入危險一途。勉擬振動腎陽,以驅水溼,健運太陰,而化濁氣,真武、腎氣、五苓、五皮合黑錫丹,複方圖治,冀望離照當空,濁陰消散,始有轉機之幸。

熟附子塊(二錢) 生於術(三錢) 連皮苓(四錢) 川桂枝(八分) 豬苓(二錢) 澤瀉(二錢)陳皮(一錢) 大腹皮(二錢) 水炙桑皮(二錢) 淡姜皮(五分) 炒補骨脂(五錢) 陳葫蘆瓢(四錢)黑錫丹(吞服,一錢) 濟生腎氣丸(清晨另吞,三錢)

【二診】 前方已服五劑,氣喘較平,小溲漸多,腫亦見消,而大腹脹滿,納谷不香,咳嗽夜盛,脈象沉弦,陽氣有來複之漸,水溼有下行之勢,既見效機,率由舊章。

原方去黑錫丹,加冬瓜皮(二兩),煎湯代水。

【三診】 又服五劑,喘已平,遍體浮腫減其大半,腹脹滿亦松,已有轉機。惟納谷不香,神疲肢倦,脈左弦右濡,舌雖幹,不欲飲,腎少生生之氣,脾胃運輸無權,津液不能上潮,猶釜底無薪,鍋蓋無汽水也,勿可因舌幹而改弦易轍,致反棄前功。仍守溫腎陽以驅水溼,暖脾土而化濁陰。

熟附塊(五錢) 連皮苓(四錢) 生於術(三錢) 川桂枝(六分) 豬苓(二錢) 福澤瀉(五錢)陳皮(一錢) 大腹皮(二錢) 水炙桑皮(五錢) 淡姜皮(五分) 炒補骨脂(五錢) 冬瓜子皮(各三錢)陳葫蘆瓢(四錢) 濟生腎氣丸(清晨吞服,三錢)

【四診】 喘平腫消,腹脹滿亦去六七,而咳嗽時輕時劇,納少形瘦,神疲倦怠,口乾欲飲,舌轉淡紅,脈象左虛弦,右濡滑。脾腎虧而難復,水溼化而未盡也。今擬平補脾腎,順氣化痰。

炒潞黨參(五錢) 連皮苓(四錢) 生於術(三錢) 陳廣皮(一錢) 仙半夏(二錢) 炙遠志(一錢)炙白蘇子(五錢) 旋覆花(包,五錢) 水炙桑皮(五錢) 大腹皮(二錢) 炒補骨脂(五錢) 冬瓜子皮(各三錢) 陳葫蘆瓤(四錢) 濟生腎氣丸(清晨吞服,三錢)

【五診】 喘平腫退,腹滿亦消,惟咳嗽清晨較甚,形瘦神疲,納谷不香,脈濡滑無力,脾腎虧虛,難以驟復,痰飲根株,亦不易除也。今以丸藥緩圖,而善其後。

六君子丸每早服三錢,濟生腎氣丸午後服三錢。

文右 舊有痰飲咳嗽,觸受風溫之邪,由皮毛而上幹肺系,蘊鬱陽明。飲邪得溫氣之燻蒸,變為膠濁之痰,互阻上焦,太陰清肅無權,以致氣喘大發,喉有鉤聲,咳痰不出,發熱畏風,舌苔膩黃,脈象浮弦而滑。閱前方降氣化痰,似亦近理,然邪不外達,痰濁膠固益甚,頗慮壅閉之險。書雲∶喘之為病,在肺為實,在腎為虛。此肺實之喘也,急擬麻杏石甘湯加味,清開溫邪,肅肺滌痰,冀望熱退氣平為幸。

蜜炙麻黃(四分) 光杏仁(三錢) 生石膏(打,三錢) 生甘草(五分) 炙白蘇子(二錢) 旋覆花(包,五錢) 竹瀝半夏(三錢) 水炙遠志(一錢) 炙兜鈴(一錢) 海浮石(三錢) 象貝母(三錢) 冬瓜子(三錢) 活蘆根(去節,一尺) 淡竹瀝(沖服,一兩)

【二診】 前投麻杏石甘湯加味,已服兩劑,氣喘已平,身熱亦退,佳象也。惟咳嗽痰多,胸悶不思飲食,苔薄黃,脈滑數不靖,溫邪已得外達,痰濁留戀上焦,肺胃肅降失司,適值經臨,少腹隱痛,挾宿瘀也。今制小其劑,佐入和營祛瘀之品。

炙白蘇子(二錢) 光杏仁(三錢) 象貝母(三錢) 水炙桑葉皮(各二錢) 竹瀝半夏(二錢)水炙遠志(一錢) 旋覆花(包,五錢) 海浮石(三錢) 炙兜鈴(一錢) 紫丹參(二錢) 茺蔚子(三錢)冬瓜子(三錢) 幹蘆根(去節,一兩)

胡左 暴感寒涼,內停食滯,引動痰飲,互阻中上二焦,肺胃之氣不得下降,哮喘喉有痰聲,胸悶嘔吐,不能納谷,身熱惡風,有汗不解,苔膩,脈弦滑,此留飲也。

擬五苓、平胃,解肌達邪,和胃滌飲。

川桂枝(五分) 雲豬苓(各三錢) 福澤瀉(五錢) 陳皮(一錢) 蒼朮(一錢) 濃樸(二錢)半夏(五錢) 枳實炭(一錢) 白蔻仁(五分) 炒麥芽(四錢) 萊菔子(炒研,三錢) 藿香梗(五錢)玉樞丹(開水磨沖服,四分)

【二診】 寒熱解,哮喘平,嘔吐亦減,而胸悶噯氣,不能納谷,小溲短赤,腑氣不行,苔薄膩,脈弦滑,宿食留飲,難以驟化,夜不能寐,胃不和則臥不安。胃以通為補,今擬通胃消滯,和中滌飲。

陳廣皮(一錢) 仙半夏(二錢) 枳實炭(一錢) 濃樸(一錢) 赤茯苓(三錢) 澤瀉(五錢)姜竹茹(五錢) 萊菔子(炒研,三錢) 生苡仁(四錢) 炒谷麥芽(各三錢)

阮左 酒溼傷脾,脾失健運,水谷入胃,不生津液,化為痰飲。飲射於肺則咳嗽泛吐,飲流脅下,則脅肋引痛。脅乃肝膽之位,飲氣在脅,則肝氣拂鬱,此懸飲也,仿仲聖治飲不治咳之例。

炙蘇子(五錢) 葶藶子(炒研,一錢) 水炙桑皮(二錢) 全瓜蔞(切,四錢) 姜半夏(二錢)橘紅(一錢) 茯苓(一錢) 白蒺藜(三錢) 川鬱金(一錢五分) 枳椇子(三錢) 椒目(二十粒) 生薑(二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