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箭頭處“人衛中醫”,關注我們哦!!
本書系作者於1982—1986年在廣泛採訪記錄建昌幫老藥工與相關人員的口述,觀察該幫傳統特色品種炮製的實際操作,參考古今醫藥炮製典籍的基礎上,去粗取精,整理編輯而成。此後30餘年間,又經作者採訪補充、磨礪修訂,深入系統探討了建昌幫藥業及炮製發展史,歸納了建昌幫藥業的類型與炮製特色,並配以炮製工具與飲片的彩圖與墨線圖300餘幅,真實展現了炮製工具與炮製後的飲片形態。
本書共分總論、各論兩部分。總論收載建昌幫藥業及炮製簡史,傳統炮製工具、輔料、方法及其應用,以及傳統中藥養護保管方法。各論以介紹炮製方法為主,收載各炮製法具有代表性的中藥109種(不含附藥)。各炮製法忠實記錄建昌幫老藥工實際操作法,保留其口述的行話術語,必要時附以解釋。
本書保留了建昌幫清代至近代的寶貴傳統炮製經驗,地方色彩濃郁,用料土特,製法考究,記述翔實,能為中藥炮製生產、科研提供技術資料,有一定指導和實用價值。
一、炆法
炆(wén)法系將淨藥材潤透後,裝入陶製炆藥壇內加水和輔料,置糠火中用文火慢慢煨煮至熟的製法。
1.炆法的特色 方便炮製某些忌銅鐵的藥材。其容器為無釉陶器,大量加工用陶器壇,少量加工用砂罐,能使藥材真味不失。火用糠之微火,壇(或罐)口加蓋,可保純香氣味不散,味厚不膩,滋補力勝。若加液體輔料,更易深入藥材,兼具濃縮厚汁之功。
2.炆法的操作 炆制操作亦不難:取淨藥材先潤透,放入壇內,裝藥高度以壇高的2/3處為宜。再加入適量清水和輔料,水離壇口約7cm,加蓋。壇置圍灶內,底部兩邊以磚架起,數壇同炆時,每壇間隔5~10cm。壇底與四周置少量幹稻草和定量木炭,方便導燃。圍灶內及壇四周堆圍定量幹糠。以稻草點燃糠火,煨煮4~6小時或10~48小時,至藥熟糠燼。待糠灰變冷起壇,取出藥材,再按各藥具體炮製要求繼續加工。每淨藥材100kg,用幹糠50~100kg,木炭5kg。常用此法的藥材有熟地黃、何首烏、黃精、巴戟天、遠志等。
(5)炆首烏、熟地黃、黃精類質地柔軟的藥材時,如壇底留有少量藥汁,應將藥材取出晾曬至半乾,再吸盡原汁;炆巴戟天、遠志等留有的少量原汁可棄之。
4.炆法的工藝流程 淨生藥材(先潤軟化)→裝藥入壇→加水(或輔料)→將壇入圍灶內(底部以磚架起,以稻草點燃壇四周糠、炭)→微火炆(糠火炆10~48小時,藥熟糠燼灰冷為度)→起壇出藥→炆製成品(按各藥具體要求繼續加工炮製)
二、炆黃精傳統炮製法
【用名•應付】黃精、黃精姜、制黃精、酒黃精、炆黃精、蒸黃精(均付炆黃精或蒸黃精)。
【來源】本品為百合科植物黃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滇黃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或多花黃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乾燥根莖,野生或栽培。主產於湖南、貴州、浙江等地。習以湖南產者為道地。春秋或立冬採挖,挖取根莖,除去地上部分及鬚根,洗去泥土,置蒸籠內蒸至顯油潤時,取出,曬或烘乾。或置鍋內水中煮沸後撈出曬或烘乾。藥材以塊大、色黃、斷面透明、身幹、質潤澤者為佳。
【製法實錄】制黃精的炮製方法有蒸、炆兩法。
1.炆黃精 ①取原藥材,入容器內。用清水搶水洗淨灰屑,換清水,水過藥面7~10cm,夏秋浸6~8小時,冬春浸1日,至藥材稍脹,取出,瀝乾餘水。②放入炆藥壇內,每壇裝藥高度約為壇的2/3處高,加入清水,水面約離壇口7cm,加上壇蓋。③將壇移至圍灶內,壇底兩邊用磚架起,數壇同炆制時,每壇間隔3~7cm,壇底與壇間放置適量稻草、木炭(每藥材100kg,用木炭5kg),壇四周堆放定量幹糠(每藥材100kg,用幹糠80kg)。④點燃幹糠後炆制1天,密閉燜一夜,至黃精熟透滋潤,僅留少量藥汁時取出。如留有餘汁,將藥材曬乾,入容器內吸盡為度,再曬乾。⑤放容器內,加入定量黃酒(每黃精100kg,用黃酒20kg),拌勻浸潤1天,吸進藥汁為度。⑥入木甑內,待鍋中水沸,隔水坐鍋上,用武火蒸4~6小時,停火悶一夜,待轉黑色取出。⑦曬半乾,切斜厚片,再曬乾,篩去灰屑即得。損耗約30%。
2.蒸黃精 ①取原藥材,用清水搶水洗淨泥沙灰屑,撈出,瀝乾餘水。②入木甑內,待鍋中水沸,隔水坐鍋上,用武火蒸4~6小時,以透心為度,停火密閉悶一夜,取出,曬至七八成幹,置容器內。③用定量黃酒(每黃精100kg,用黃酒20kg)均勻噴灑,潤1天,以吸盡酒液為度,取出。④入木甑內,待鍋中水沸,隔水坐鍋上,用武火蒸4~6小時,停火密閉悶一夜,待轉黑色為度。⑤取出曬半乾,切斜厚片,曬至全乾,篩去灰屑即得。損耗約30%。
【成品性狀】制黃精:為不規則斜厚片,表面黑色,切面中心黑褐色,略具光澤,味甜,微有酒氣。
炆黃精
蒸黃精
【炮製機理】生黃精有刺激咽喉的副作用,炆或蒸制可去其副作用,使藥材味厚氣香,增強補脾益腎之功。加酒則補而不膩,並增強補中氣、強筋骨之功。
【性能劑量】甘,平。入脾、肺、腎經。補中益氣,潤心肺,強筋骨。治虛損寒熱,肺癆咳血,病後體虛食少,筋骨軟弱,風溼疼痛,風癩癬疾。均用蒸製品,炆製品通用。內服:煎湯,10~15g。
【貯藏】入容器內,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黴、防蛀。
2.炆製法其他注意事項詳見前文“炆法的注意事項”。
特別提示:
由於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文章分發機制,不按時間推送,而是按權重隨機推送,為了保證您能看到我們的推送,不錯過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動,請將我們的公眾號設為星標,讓我們每天與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與國醫大師攀談!
END
【本文選自《建昌幫中藥傳統炮製法》,人民衛生出版社,主編:梅開豐,張禎祥。人衛中醫編輯整理。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掃描下圖二維碼可查看本書詳情。】
長按上方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
進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