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胃養肺巧食鴨

健胃養肺巧食鴨

鴨屬脊椎動物門,鳥綱雁形目,鴨科動物,是由野生綠頭鴨和斑嘴鴨馴化而來。中醫認為,鴨為水禽,吃的食物多為水生物,故其肉性寒,味甘、鹹,歸肺、胃、腎經。有補虛清熱、除溼解毒、滋陰養胃、補腎利水等功效。適用於治療虛勞骨蒸、咳嗽、水腫、熱毒、瀉洩、各種貧血、虛勞吐血等症。

元朝的御醫忽思慧在《飲膳正要》裡說,鴨肉味甘、冷、無毒,補內虛,消毒熱,利水道,可用於頭痛、陰虛失眠、肺熱咳嗽、腎炎水腫、小便不利、低熱等症。清·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鴨肉可大補虛勞,有滋五臟之陰、清虛勞之熱、補血行水、養胃生津、止咳息驚”的作用。《本草綱目》記載:“治水,利小便,宜用青頭雄鴨;治虛勞熱毒,宜用烏骨白鴨。”

現代研究表明,鴨肉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富含蛋白質、維生素以及鈣、磷、鎂、硒、鐵等多種礦物質和微量元素,能補充人體所需的多種營養物質。鴨肉的脂肪最為健康,含量約為7.5%,其脂肪不同於豬油、羊油或其他動物油,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比例接近理想值,其化學成分近似橄欖油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防治心腦血管疾病及動脈粥樣硬化十分有益。而且其脂肪酸的熔點低,易於消化

鴨肉富含的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E較其他肉類多,能有效抵抗腳氣病、神經炎和多種炎症,還能健體魄、抗衰老。鴨肉中含有較為豐富的煙酸,它是構成人體內兩種重要輔酶的成分之一,對心肌梗死等心臟疾病患者有保護作用


此外100克鴨肉裡面富含約有300毫克的鉀,鉀跟心臟節律有關,而且鉀高了能夠對抗鈉。鹽吃多了鈉高了是造成高血壓的原因,所以日常生活中多吃點鴨肉取代其他的肉菜,是非常健康的,尤其是對降壓降脂、保護心臟大有好處。


民間認為鴨是“健胃養肺的聖藥”,若鴨肉與其他材料巧妙搭配,如鴨肉粥、鴨肉湯等,對健脾和胃、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祛病保健大有裨益。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