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洗澡好,還是晚上洗澡好?3個時刻千萬別洗,否則大病小病不斷、埋下老病根

早上洗澡好,還是晚上洗澡好?3個時刻千萬別洗,否則大病小病不斷、埋下老病根

關於洗澡,大家聽過的說法不少。尤其是關於洗澡時間,討論得最多也最熱烈。

很多人關於洗澡時間的討論,主要聚焦在“早上洗好,還是晚上洗好”。下面我們就來簡單說說——


早上洗澡好,還是晚上洗澡好?

其實,早上洗澡和晚上洗澡二者各有優劣,大家可以看看自己更適合哪種來選擇。

1. 早上洗澡,提神醒腦

早上洗澡能讓人的精神處於一種既放鬆又警醒的狀態,有助於激發創造力。

油性皮膚的人、夜間出汗多者,建議可在早上洗澡,能洗去身體的粘膩。


需注意,早上是人體陽氣處在比較弱的時候,此時洗澡,毛孔全開,體溫下降,容易讓陽氣外洩,引起感冒。
所以,沐浴時,水溫不能過低,最好控制在40℃左右。

2. 晚上洗澡,舒緩壓力。
晚上洗個熱水澡,能讓我們的血液循環加速,緩解一天的緊張情緒,讓肌肉放鬆。

因此,睡眠不好的人、乾性皮膚的人、白天化妝的人、白天大量運動/忙活的人,適合在晚上洗澡。

睡意是在體溫下降的時候來的,而熱水浴會讓人的體溫升高,推遲大腦釋放“睡眠激素”的時間,讓你洗完後更加清醒。因此,為了不影響睡眠,建議在睡前2小時洗完澡。

說完了早上洗澡和晚上洗澡的差異,我們再來說說哪些時間不建議大家洗澡——

這3個時刻不能洗澡,千萬警惕

1.飢餓時

這裡說的飢餓時,主要是指人飢腸轆轆、甚至有點低血糖徵兆,即有手腳發軟、眼前發黑之感時,建議不要洗澡。

因為人在飢餓時,血糖其實已經在降低了。這時如果還強撐著去洗澡,不但會消耗體力使人更加筋疲力盡,還會因散發熱量而使血糖更低,從而出現頭暈、四肢乏力,甚至暈厥,嚴重時甚至會引發低血糖性休克。
注意:這裡的飢餓狀態,也包括空腹狀態。
2. 運動後

如今天氣轉涼,越來越多人開始運動了。而這一動起來,全身都是汗,黏糊糊的,總感覺渾身不舒服,恨不得立馬衝個澡。

且慢!

人在劇烈運動時,心率加快,肌肉內血流量增加。剛一停下,身體暫時還無法恢復平靜狀態。

此時人體會大量出汗,體表血管呈擴張狀態,若突然洗個澡,會讓血管急速收縮,導致血壓升高,容易損傷心腦血管。

對於一些本就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的人,突如其來的刺激,會更進一步導致冠狀動脈嚴重痙攣、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導致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那該怎麼辦才好呢?
劇烈運動後或身體在出汗時,最好先緩一緩,再慢慢喝上一杯溫水。
等不再冒汗了,再選擇與體溫相近的37~40度的溫水沖澡。如果受不了身上的汗臭味,可先用毛巾擦擦汗水,等心跳呼吸都平靜下來再去洗澡。


3. 飽食後
人飽食後,胃腸蠕動會加快,其對血液的需求量也會加大。這時,身體會運送部分血液到胃腸部輔助消化。

可是,如果此時立即洗澡,會使流向體表的血液增多,而胃腸道的血液供應會相對減少,從而影響胃腸道的正常功能。

當然,對於洗澡,大家也不必過於擔心。其實,只要不在以上3個時刻洗澡,且注意以下幾個細節,就可以洗個“健康安全澡”!

要想洗個健康澡,這幾個細節得知道

1. 次數不宜過勤
洗澡太頻繁,會把皮膚表面正常分泌的油脂及保護性菌群全部洗掉,容易引起皮膚瘙癢,皮膚的抵抗力也會減弱,容易得皮膚病。
我國南北方的洗澡習慣差異大,不管如何,洗澡頻率要因人而異。在北方冬天,一般每週洗一至兩次澡即可。而其它季節,洗澡頻次自己決定。

當然,皮脂腺分泌旺盛的人群,可適當增加次數。但注意每次洗澡,不宜超過20分鐘。
2. 浴室通風要做好

浴室通風不良加之悶熱潮溼,氣壓較低,易讓人缺氧。所以無論哪個季節洗澡,都最好不要緊閉門窗,而是應該打開排氣扇,或門窗留出縫隙。

3. 洗澡前,喝杯溫水
洗澡後會有口渴感覺,這是因為洗澡時皮膚會排汗,導致身體失水。所以,建議在洗澡前喝杯溫水,補充體內水分,避免發生低血壓等狀況。

4. 冷熱水交替洗澡
國醫大師鄧鐵濤教授認為,冷熱交替洗澡,能使血管一收一張,如同“血管體操”,對身體更有益處。

但需強調的是,熱水和冷水溫差不能過大。

熱水水溫最好在38~42攝氏度,冷水水溫為20~25攝氏度,要身體適應了之後,才能逐漸加大溫差,且洗澡時長應控制在10分鐘左右。
本文配圖均來源於壹圖網。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轉載須得授權,侵權必究

 

#多動腦,不易老#

編輯:violet

大家都在看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點個點個在看,一起養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