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子文化”成為新趨勢,小紅書趁機“補課”社交

“搭子文化”成為新趨勢,小紅書趁機“補課”社交

不論是應對複雜的人際往來、還是維護親密關係,抑或是不滿足現有的人際關係,社交壓力無疑都是橫在如今許多人心頭的一塊巨石。但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行業的不斷發展和大家生活方式的改變,人際交往的定義和範圍也不斷在拓寬,從而催生出了更多的可能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不久前#搭子是一種新型社交關係# 等相關話題登上了諸多社交平臺的熱搜榜。而所謂的搭子社交簡單來說,就是一種雙方因為有某種共同的興趣愛好、需求而建立的社交關係,主打垂直領域的精準陪伴,例如遊戲搭子、旅遊搭子等,且具有需要時彼此陪伴、分開後又互不打擾的特徵,號稱既可緩解社交壓力、又極具性價比。而且由於搭子雙方大多以往是陌生人,所以從本質上來說也是一種建立在陌生人基礎上的興趣社交。

雖然網絡中相關話題的討論熱度已漸漸退去,但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推崇這種社交關係。據DT研究院發佈的相關數據顯示,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擁有至少一個搭子,而明確拒絕搭子社交的只佔受訪人數的4.2%。同時在《中國青年報》的一份調查數據中也表明,在1335名受訪者中有68.9%認為搭子社交是踏出社交舒適圈、尋求新型社交模式的勇敢一步。

如今這種新型社交關係已經延伸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共享美食的“飯搭子”、相互督促的“學習搭子”、粉同一位明星的“追星搭子”和“演唱會搭子”等,並且各類找搭子的內容也已在各大社交平臺興起。君不見就連番茄小說這類網文平臺也緊跟這一趨勢,打造了虛擬IP形象“番卷卷”來作為用戶的“小說搭子”。

而一向有著“潮流集散地”、“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平臺”之稱的小紅書,自然也不會缺席這場“新風潮”。近期,小紅書App就上線了“找搭子”功能,可支持用戶根據自己的興趣喜好、需求來匹配和篩選潛在的夥伴,進而一起進行相關活動。

具體而言,該功能目前分為“找單人搭子”和“建群找搭子”兩種方式。以單人搭子為例,用戶選擇所需的搭子類型,比如遊戲搭子、追劇搭子、學習搭子等,在填寫自我介紹和要求後即可發出邀約,同時用戶還可發佈找搭子筆記。

事實上,這卻並非小紅書方面首次涉及社交領域。此前早在2021年,小紅書就曾上線陌生人社交功能“圈子”,並在2022年內測語音社交功能“語音現場”等。

到了今年,小紅書更是加快節奏,不僅更新群聊功能、新增了“群聊廣場”,並按興趣類別將群聊劃分包括職場、教育、美食、家居在內的20個類目,支持用戶自行加入,還上線了密友社交功能“咻咻”,以及面向熟人社交的“共享收藏夾”功能。其中,“咻咻”的玩法與一度出圈的密友社交App類似,也就是用戶在桌面添加咻咻小組件後,就能接收到綁定好友分享的照片。

毫無疑問,小紅書在社交領域非但不是初出茅廬、反而是圖謀已久,甚至無論陌生人興趣社交、還是熟人社交均有所涉及。那麼作為內容社區的小紅書,為何會如此執著於社交賽道呢?

其中的部分答案,或許可以從抖音身上找到。從當初的短視頻社交App“多閃”,到後來的“心圖”、“飛聊”、“派對島”等各式各樣的社交App,再到主站先後上線的“密友時刻”、“興趣匹配”、“抖音小窩”等功能,抖音對社交的意圖可謂是早已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用抖音集團CEO張楠的話來說,抖音做社交是順勢而為的過程,是用戶表達互動需求的發酵促進了抖音的社交。顯然,這個說法或許同樣適用於小紅書。不難發現,此前種草平臺的定位以及相對去中心化的推送機制,都為小紅書帶來了繁榮的UGC生態,而用戶在瀏覽筆記、查看他人經驗的過程中,難免會產生分享、表達,以及進一步互動和交流的需求。

除了進一步滿足用戶的需求外,小紅書乃至抖音等內容社區之所以執著於社交,或許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試圖藉助社交的高粘性,來增強用戶留存、減少用戶流失,以及打造出一個“連接器”,即通過社交將自家的內容社區與電商、本地生活服務等業務鏈接起來,從而擴大商業化的空間和想象力。例如平臺可以薦商家供用戶選擇,然後來向商家收取一定的佣金。

換句話說,小紅書或許是想走一條“用內容驅動社交,以社交拉動消費”的路徑,通過社交來進一步深化種草屬性,並向交易環節靠攏。如今不難發現,在頻繁加碼社交賽道的這近半年時間裡,小紅書的商業化也在進一步提速。就在不久前舉行的link電商夥伴週上,小紅書方面就明確了電商業務的前進方向,並宣佈開啟“買手時代”。

但想要真正吃到“社交”紅利,小紅書顯然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且不說如今社交賽道市場競爭激烈,已有微信、QQ這樣的巨頭,就僅以其此次推出的“找搭子”來說,這種“短平快”的社交方式固然可以幫助用戶降低社交的成本和壓力,但同樣也如同拆盲盒般充滿了各種不確定。

如今在小紅書中與此相關的避雷貼、勸退貼可謂比比皆是,顯然這些非但不能幫助小紅書強化社交屬性,反而還有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但只要求用戶擦亮眼睛、仔細辨別顯然行不通,畢竟找搭子的用戶本身就是希望能夠輕鬆高效的獲得舒適、無壓力的社交體驗,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瀏覽、篩選顯然就違背了這一初衷。

所以作為小紅書顯然需要更好地發揮“居中”的作用,來幫助用戶減少踩雷的風險,例如在匹配算法、反饋機制等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而且更進一步來說,降低用戶找搭子的成本、提高成功率,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用戶找搭子的頻率,並延長搭子社交的存續時間,進而幫助小紅書解決對用戶持續性消費的期望和搭子社交“短平快”特徵之間的矛盾。

如今不難發現,在進入存量時代後,幾乎所有的內容平臺都不約而同的在想方設法強化社交業務,並試圖用社交組建的閉環來將用戶留在自家平臺上。但截至目前,似乎並沒有哪一家能夠做出一款真正成功的社交產品或功能。因此趁著這股名為“搭子文化”的趨勢,小紅書能否成功“補課”社交還有待時間的驗證。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推薦閱讀:

首發3nm、全系換芯,蘋果要重新定義產品線

雖然看似沒什麼驚喜,但iPhone 15系列的Pro版並不簡單。

為了不讓消費者“困惑”,有必要犧牲他們的利益嗎

指責操作系統讓消費者感到“困惑”,真的是正確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