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頂方案將至,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或迎來普及

匯頂方案將至,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或迎來普及

日前有爆料稱,匯頂的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已測試完畢,年底或將正式商用,並且相比高通的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匯頂的成本更低。同時該消息源還透露,某大廠會在一段時間內獨享匯頂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方案,此後各廠商也將陸續推出採用這一方案的機型。

目前在安卓陣營中,屏下指紋識別幾乎已經成為了中高端機型標配的生物識別方案,並且在諸如解鎖、快捷支付等應用層面,也受到了大量用戶的認可。但事實上屏下指紋識別方案中也有很多“門道”,例如光學屏下指紋方案如何細分,以及其與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的區別等等。

現階段在安卓中高端機型上用得最多的,無疑是光學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其大致原理就是截至置於屏下的鏡頭或感光元器件來採集指紋的圖像信息,並通過與預置的信息比對來實現識別。

超薄屏下指紋識別技術示意圖

但需要注意的是,光學屏下指紋識別根據技術原理的不同,還分為了光學投射式(通常被稱為短焦屏下指紋)和光學透射式(通常被稱為超薄屏下指紋)兩種。其中,後者藉助OLED屏幕的特性,無需使用專用的指紋識別模塊,僅用更輕薄的光學傳感器就可收集和識別指紋信息,因此不僅所需佔用的空間不大,還能更靈活在屏幕上安置指紋識別區域。而前者則是相對落後的技術,雖然成本相對較低,但由於厚度更高,所以為了不侵佔電池所需的空間,安裝位置也相對固定。

雖然光學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具備識別速度快、應用場景廣泛等優勢,但同樣也有一些缺點,例如識別率相對較低,尤其是在溼手、有汙漬等情況下,識別出錯的概率相對較高。同時由於為了確保指紋識別的準確性,光學屏下指紋識別功能在進行識別時往往將會調高屏幕亮度,在光線不好的場景下使用時,這樣的設計對於用戶的視覺就不太友好了。

而如今屏下指紋識別的另一個方向則是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其原理是通過傳感器先向手指表面發射超聲波、並接受回波,藉助指紋表面皮膚和空氣之間密度的不同來構建一個3D圖像,進而與所存儲的信息進行對比,從而達到識別的目的。

高通改進後的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可支持同時讀取兩個指紋

值得一提是,由於採集的是3D圖像,因此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可以更方便地實現活體檢測,相比光學屏下指紋識別更加安全。而且由於目前的成本相比光學屏下指紋識別方案更高,且此前只有高通有成熟的解決方案,因此也只有極少數的旗艦產品會採用,諸如vivo X90 Pro+、三星Galaxy S23 Ultra等機型就配備的是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方案。

此前的主流方案是高通方面提供的3D Sonic Max方案,並且其已進化到第二代,在保留超聲波指紋傳感器能夠穿透玻璃和金屬等物體進行指紋掃描特徵的同時,還通過優化算法等方式,使得傳感器可以更精確地讀取手指的3D特徵,即便是在溼手、有汙漬等情況下也能準確的識別。


厚度僅0.2mm的超聲波指紋識別模塊

與上一代的方案相比,高通這一方案擁有更大傳感面積,所以用戶在使用時就可以在傳感器覆蓋區域內的任何位置來進行指紋識別,甚至可以支持同時讀取多個指紋,能夠進一步提升安全性。而且由於模塊僅有0.2mm的厚度,所以可以更加方便地隱藏在屏幕下方,對機身內部空間造成的影響更小。

相比光學屏下指紋識別,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方案還可以實現完全息屏狀態下的指紋識別功能,因此即便是在光線不好的情況下,也不會因為突然亮起的屏幕而讓用戶感到不適。此外由於所發射的超聲波具備更高的穿透性,也使得其在提供更全面指紋識別應用場景外,還可以作為全無孔手機的技術儲備之一。

但超聲波屏下指紋方案的成本更高

但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方案的普及,同樣也要面對不少的挑戰。其一便是成本問題,此前就曾有疑似某手機廠商的員工在社交平臺吐槽,稱超聲波屏下指紋方案的成本是超薄屏下的四倍,類似vivo手機的廣域大面積超聲波指紋識別方案成本自然也會更高。並且有消息顯示,很巧合的是,超薄屏下指紋的成本同樣也是短焦屏下指紋的四倍。不過隨著匯頂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方案的量產,也將有望幫助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快速普及。

除此之外,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方案要面對的另一個挑戰可能來自手機屏幕的貼膜。此前就曾有相關用戶反饋稱,在使用較厚的鋼化膜後,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出現了識別率、靈敏度下降的問題。因此如何在屏幕保護和指紋識別功能中找到一個合理的平衡點,也將是未來相關廠商需要關注的問題。

相信有不少朋友會疑惑,為什麼iPhone現在依舊在堅持使用面部識別,而不用已經非常成熟的屏下指紋識別方案。實際上,這與蘋果的技術路線以及產品策略高度相關。首先在技術路線方面,當蘋果選擇了將面部識別作為主要方向時,其實就已經與指紋識別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分支,而且在此前已經投入了相當多成本的面部識別,如果再掉頭轉向指紋識別,顯然經濟賬就算不過來了,而且此前機型也會面臨無法獲得升級的問題。

此外在產品層面,目前蘋果已經有諸多產品及應用已經與面部識別深度綁定,其中包括空間音頻應用、支付等,如直接切換到屏下指紋識別方案,例如AirPods通過面部掃描來建立個性化空間音頻方案的差異化應用,就或將要重頭再來。所以至少在短時間內,蘋果方面大概率還不會在iPhone上考慮換用指紋識別方案。

此前由於成本的問題,超聲波屏下指紋識別還只是少數頂級旗艦的專屬方案,但隨著匯頂的加入,極有可能意味著這一技術未來將會迎來大規模的普及。甚至還有望吸引更多的上游廠商加入,促進超聲波指紋識別相關技術的進一步成熟。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推薦閱讀:

首發3nm、全系換芯,蘋果要重新定義產品線

雖然看似沒什麼驚喜,但iPhone 15系列的Pro版並不簡單。

為了不讓消費者“困惑”,有必要犧牲他們的利益嗎

指責操作系統讓消費者感到“困惑”,真的是正確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