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我發了一個朋友圈,憂心忡忡地說:“今天這叫一個悶熱呀!完全沒有一點秋高氣爽的樣子。”我知道,接下來,又有很多人要生病了。
其實,那一段時間都是那樣的,溫度不算太高,31度左右吧,可溼度很大,就像快要下雨前的那種悶熱,但又不下雨。秋天本應秋高氣爽,這樣,積累了一夏的溼熱會漸漸散去,人體的精氣才會收斂。現在這麼悶,那麼,溼熱之氣只會在體內氤氳、醞釀,佈滿三焦。
果然,門診上,感冒發燒的人多起來了,尤其是孩子,有的還伴隨著嘔吐、腹瀉,有的說是感染了支原體,還有的抗原檢出陽了。必須是外感已久,體內溼熱的環境,才能讓這些病毒或病菌滋生啊。
我一家人,也相應地或多或少出現了一些症狀。
比如我,最近特別容易累,9月7號晚上,跟大學同學一起喝了回酒,很開心。第二天腹瀉,拉的全是水。誰知這麼一拉,居然感覺精神了,清爽了。酒雖然助長溼熱,也能疏通氣機,物極必反,溼從下瀉,也是暗合醫理了。
還有我妻子,9月初也是感覺無力,發低熱,舌苔白滿布,用了三仁湯加減後,又嗓子疼,這是溼氣化去,熱象就起來了,轉服銀翹解毒丸而愈。
更典型的是我兒子,前幾天感冒了。他這個比較典型,所以詳細說說:
他也是在這個大環境中受了溼熱的;
9月7日晚上,因為飯館的餃子太好吃了,他吃了很多,又產生了食積;
到了9號,週六,全天下雨,他中午在外面光著腳踩水,又受了涼。於是當天傍晚,感覺很睏倦,晚飯都沒吃就睡了,睡著以後,身上開始發熱。
10號上午還好,到了下午又發熱,有微汗,全天未解大便。
11號,週一,脈象呆鈍,舌有朱點,苔白厚膩。有口氣,咽痛,食慾全無。小便黃,上肢乏力,渾身都不舒服。此傷溼夾食之證,且已化火。我給他請假,並開方:
金銀花 連翹 牛蒡子 幹蘆根 淡竹葉
杏仁 生薏仁 滑石 白扁豆 生甘草
淡竹葉 滑石 法半夏 陳皮 幹蘆根
白扁豆 連翹 金銀花 杏仁 生甘草
另加服保和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