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體虛感冒 中醫有方有法

應對體虛感冒 中醫有方有法

天氣涼,對於一些體質虛弱的老年人來說,很容易著涼感冒,有時防不勝防。老年人感冒之後,往往是剛好些,一不小心感冒又復發了,而且,感冒痊癒也較慢,經常遷延十幾天。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老年病,若不及時治療與調理,不僅感冒病程長,還可能誘發或加重宿疾。

中醫稱反覆發作、遷延難愈的感冒為體虛感冒,可將其分為四種感冒,氣虛感冒、血虛感冒、陽虛感冒、陰虛感冒。


氣虛感冒

氣虛感冒症見惡寒重發熱輕,鼻塞流清涕,易自汗或無汗,咳嗽痰白,倦怠無力,氣短懶言,舌淡苔白,脈浮無力。治宜益氣解表,扶正祛邪。方用中成藥參蘇理肺丸(水丸),每次一袋,每日2~3 次。

若表虛自汗,易感邪者,可用玉屏風散,益氣固表止汗,以防感冒復發。若氣虛甚者,亦可用補中益氣湯(丸),以益氣昇陽,解表達邪。平日應多注意天氣變化,隨時增減衣物;飲食上多吃一些補氣食物,如蓮子、山藥、白扁豆、糯米、小米、大豆、大棗、牛肉等。

血虛感冒

血虛感冒的發病是由於素體血虛,或病久耗傷陰血,或失血導致血虛,加之感冒風熱或風寒之邪,陰血虧虛,汗源不足,不能作汗達邪,故纏綿難愈。其治療應養血解表、疏散風寒。可用荊芥8克,防風10克,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感冒愈後,可遵醫囑服用中成藥十全大補丸來調理血虛體質,每次1丸,每日2次。平日可多吃些養血食物,如黑木耳、瘦豬肉、紅棗、紅豆、桂圓、花生等,避免熬夜及勞累過度,少憂鬱思慮。

陽虛感冒

陽虛感冒表現為身熱輕,惡寒重,頭痛身痛,無汗或自汗,面色㿠白,語聲低微,四肢不溫,噴嚏流涕,咳嗽痰稀而白等症,舌淡胖苔白,脈沉細。治宜助陽解表,散寒祛邪,方用桂枝8克,防風10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感冒愈後,可遵醫囑服用中成藥桂附地黃丸(金匱腎氣丸),每次1丸,每日2次。平日多注意天氣變化,隨時增減衣物;飲食上多吃一些補陽食物,如羊肉、牛肉等溫熱食物,以補陽氣。可配合灸關元穴,位於肚臍下四橫指,每日1次,每次10分鐘,以補腎培元。

虛感冒

陰虛感冒症見頭痛身熱,微惡風寒,少汗或無汗,心煩囗幹,乾咳少痰,舌紅少苔,脈細數。治宜滋陰解表,疏風宣肺,可用蔥豉湯治療,取蔥白、淡豆豉各9克,薄荷6克。水煎,每日1劑,分2次服。

感冒愈後,可遵醫囑服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每次1丸,每日2次,來調理陰虛體質。平日可多食用些滋陰的食物,如枸杞子、鴨肉、百合等,少食辛辣及肥甘厚味之品。

感冒的護理與預防

在感冒期間煎藥宜輕煎,不可過煮。宜乘熱溫服,服後避風蓋被取汗,或配服熱粥以助藥力。發汗以全身溼潤微汗或中度汗出為宜,忌峻猛取汗,而致大汗淋漓,以防過汗傷津,或大汗亡陽。適度汗出為病邪外達之象,無汗是邪未外解,應進一步辨證論治。出汗後尤應避風保暖,以防復感外邪。並應多飲開水,飲食宜清淡易消化,適當臥床休息。

普通感冒的預防,主要在於平時注意鍛鍊身體,增強肺衛防護能力,衣服的增減應適時令之變化,預防非時之氣的侵襲。由於體質低下抗外邪能力減弱,還要時刻提防時行疫毒流行,可取貫眾、薄荷、蒲公英、板藍根等適量煎湯飲服。室內可用醋燻蒸,儘量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防止交叉感染。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摘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王琰

本文編輯:朝陽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