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ES PROJECTS
Peres Projects位於首爾的新空間
在成立的21年裡,Peres Projects培養了代代年輕藝術家,他們不少已成為藍籌股,或正在國際舞臺的焦點處。今年四月,該畫廊的新空間在首爾揭幕,這是其在三座城市(柏林、米蘭、首爾)內開設的第四處展示空間——首爾豐富的青年文化與成熟的藝術生態契合著畫廊深耕年輕藝術家的定位。時尚芭莎藝術專訪Peres Projects創始人哈維爾·佩雷斯(Javier Peres),與之探討畫廊的經營之道。
01
在首爾,梅開二度
九月初,首爾豔陽高照,但稍見涼爽。對話前,畫廊主哈維爾·佩雷斯正開車去往KIAF Seoul(Korean International Art Fair,韓國國際藝術博覽會)。從六號起,首爾的藝術從業者們迎來了每年最繁忙的一週。國際的焦點正在這裡:弗里茲(Frieze)在亞洲的第二場藝博會迴歸該城,同臺競技的還有韓國曆史最悠久的藝博會KIAF——兩者皆在首爾江南區的COEX會展中心舉辦。此外,該城有數場美術館大展同期舉行。目不暇接的藝術事件宣告著首爾的炙手可熱。
圖3:王子平《Unexpected Love Letter》,布面油畫,80×60cm,2023年,展出於香港巴塞爾,2023年,Courtesy Peres Projects
“首爾非常有活力,文化行業的體量很大,比如音樂、時尚與影視。這裡也有大量年輕人對藝術感興趣。並且,韓國對藝術品不徵收進口稅。”佩雷斯描述起該城的藝術與文化景觀,這是其兩年內將Peres Projects的兩個新空間落戶首爾的主要原因。
Peres Projects自2002年創立,總部設在柏林,當時的佩雷斯已對亞洲藝術有所關注,其首批代理的藝術家中便有華裔藝術家特倫斯·科(Terence Koh);近年來,80、90後藝術家李爽、王子平、MAK2亦加入畫廊。
而該地正是首爾最活躍的文化中心之一:韓國國家現當代藝術博物館在此落腳、三星董事長李健熙的個人收藏即將進駐;同在此街區的還有國際畫廊如貝浩登,本地領軍畫廊Kukje畫廊與學古齋等。“我們身處當代藝術的脈搏處。”佩雷斯分享道:“這極其鼓舞人心。”
02
三城四址
然而,這位在三座城市擁有四家畫廊的畫廊主,並非在最開始就從事藝術行業。
1972年,哈維爾·佩雷斯出生於古巴。8歲時,他跟隨家人流亡到委內瑞拉,隨後又在洛杉磯定居。祖父母收藏西班牙和拉丁美洲藝術品的愛好影響了佩雷斯,但真正令其想要開啟藝術生涯的節點發生在2002年。
Peres Projects創始人哈維爾·佩雷斯,by photographer Piotr Niepsuj
這一年,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SFMOMA)正在舉辦觀念藝術家伊娃·海瑟(Eva Hesse)的回顧展。參觀這場展覽時,佩雷斯還是一名移民律師,但生命的脆弱與藝術的共鳴讓他意識到藝術在其生命中的重量。“我需要以不同方式參與藝術行業與歷史。”
也在該年,Peres Projects的首個空間在洛杉磯揭幕。“我想與我覺得很有趣但沒得到應有曝光的藝術家建立聯繫。”那時,畫廊便代理了20歲出頭的丹·科倫(Dan Colen)和喬·布拉德雷(Joe Bradley);也為南非藝術家伯尼·塞爾(Berni Searle)、巴西藝術家Eli Sudbrack,以及攝影師兼製片人布魯斯·拉布魯斯(Bruce Labruce)辦展。畫廊對不同背景的藝術家與多種媒介和主題的關注,令洛杉磯藝術界很快注意到這家年輕的畫廊。
Peres Projects也因此收穫了世界各地的藏家,短短三年,畫廊擴張在即。“我們同時在歐洲和美國開展活動。我有大量歐洲客戶,在那裡開設空間是合乎邏輯的發展。”2005年,Peres Projects的第二個空間定址柏林卡爾馬克思大道(Karl-Marx-Allee)。“這座城市剛剛開始成為歐洲及其他地區年輕藝術家的首選目的地,而我是第一個在柏林開畫廊的外國人。”佩雷斯回憶道。
圖1&2:喬治·羅伊個展“Shit Mirror”現場,Peres Projects柏林空間,2022年,Photographed by: Timo Ohler
圖3&4:Beth Letian個展“Bring the Ground to You”現場,Peres Projects米蘭空間,2023年,Photographed by: T-space studio
洛杉磯與柏林的經歷讓他飛速成長,畫廊運營也趨於成熟。在其描述中,Peres Projects開設後的十年“很狂野,且處於實驗階段”,但令佩雷斯確定了畫廊孵化年輕藝術家的角色。
2012-2019年則是鞏固與擴張知名度的階段,畫廊每年參加十幾個藝博會,包括瑞士巴塞爾、香港巴塞爾和倫敦弗里茲,與國際藏家建立聯繫。隨之而來的疫情更令佩雷斯瞭解到畫廊紮根當地藝術生態的重要性——“這是與當地觀眾和機構建立牢固且密切聯繫最有效的方式,以推廣我們的藝術家。”
圖1:Mak2《Home Sweet Home: Too Hot to Handle 2》,布面丙烯,141×83cm×3,2022年,展出於香港巴塞爾,2023年,Courtesy Peres Projects
圖2:Manuel Solano《Camastros》,布面丙烯,215×300cm,2021年,展出於香港巴塞爾,2023年,Courtesy Peres Projects
圖3:保羅·薩瓦多《Desierto》,亞麻布油畫,220×190cm,2022年,展出於香港巴塞爾,2023年,Courtesy Peres Projects
迄今為止,這家國際畫廊正式在亞歐的三座城市(柏林、首爾、米蘭)擁有了四個空間。談及不同城市的運營策略時,佩雷斯總結道:“每個地區的藝術生態有其獨特的特徵和結構,但Peres Projects有共同的‘DNA’:支持我們認為的、發表此時代最重要聲音的年輕藝術家,並令觀眾儘早瞭解他們將塑造現在和未來的藝術史。”
03
新銳開拓者
實際上,Peres Projects培育了多位走向國際舞臺的藝術家——與畫廊共同成長起來的喬·布拉德雷與丹·科倫已被高古軒、卓納畫廊、厲蔚閣等頂級畫廊代理,作品亦曾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展出;而80、90後藝術家如奧斯汀·李(Austin Lee)、喬治·羅伊(George Rouy)正是國際市場的焦點,前者的個展也於2022年來到了中國。
畫廊在本地強悍的關係網向來是推進藝術家職業生涯的關鍵。自深入米蘭與首爾藝術生態後,Peres Projects的藝術家獲得了在頂級機構辦展的機會。譬如李爽即將參加位於米蘭的普拉達基金會(Fondazione Prada)舉辦的群展“Paraventi: Folding Screens from the 17th to 21st centuries”;而九月底,奧斯汀·李的個展也將在首爾樂天藝術博物館(Lotte Museum of Art)開幕。
利用關係網進行推廣,在佩雷斯看來只是畫廊為藝術家所做事情的20%。“更多是在幕後,我們會讓藝術家瞭解並抵達其潛能。”這種支持落在實處便是資助藝術家的創作。譬如李爽,“她的首件影像和雕塑作品都由我們資助創作。畫廊在藝術家職業生涯初期就進行這樣的‘投資’,其實並不常見。”佩雷斯談道。
同在九月,擁有多展廳的Peres Projects首爾新空間會展示藝術家保羅·薩瓦多(Paolo Salvador)的個展“刻在織物上的奧秘”(Misterios inscritos en tela)。2019年,他於斯萊德藝術學院畢業時和佩雷斯相識——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次年,藝術家便加入了Peres Projects。目前,畫廊已為薩瓦多辦過四場個展。正如佩雷斯所說:“他對色彩的非凡掌握、對個人經歷和本土宇宙論與現代哲學的探索令其作品富有層次,十分迷人。”
當藝術界的目光更為聚焦年輕藝術家時,Peres Projects早以深耕該領域20餘載。成立至今,佩雷斯極其堅定畫廊的核心使命。對他而言,這才是畫廊能夠經營至今的秘訣——“Peres Projects關注年輕藝術家,這是我們擅長的部分,畫廊的定位從未偏移。”
精彩回顧:
編輯、文 於明禕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