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點擊上圖有福利
26歲的小張是一名教育機構的英語老師,最近,小張媽媽老覺得胃酸反胃,於是小張決定陪媽媽去看病,沒想到自己被確診了白血病。
小張陪媽媽去的是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在做相關檢查時,小張突然想到年初體檢,血常規單子顯示白細胞偏高,由於沒有任何症狀,她便沒有當回事,想到難得抽空來趟醫院,順道掛了血液科的專家門診。
“您這個情況首先要考慮血液方面的疾病,由於白細胞異常高於正常水平,粒細胞為主,伴粒細胞增多及血小板增多,需要做骨穿和基因檢測來確診。” 接診的血液科佟紅豔教授耐心解釋道,小張的白細胞無緣由地升高,很有可能是慢性髓性白血病,這是一種影響血液以及骨髓的惡性腫瘤,它的特點是基因突破導致造血系統不受控制地“生產”大量白細胞,導致“血液平衡”被破壞。
周歆平副主任醫師為小張安排了骨穿塗片、染色體、基因檢測等一系列檢查。一個星期以後,基因檢測報告回報:BCR/ABL融合基因陽性,小張確診慢性髓性白血病, 俗稱“慢粒”。
得知自己得了白血病的小張,頓時覺得整個人都不好了,甚至以為自己的人生就要戛然而止。
“這種白血病可控可治,很多人都在藥物控制下結婚生孩子,生活質量依舊很好。”周歆平副主任醫師寬慰小張,她強調慢粒可以達到功能性治癒,大部分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工作結婚生子,但是需要按時口服靶向藥物。
“醫生,這個靶向藥是不是很貴?”聽到這裡,小張突然想起幾年前看過的電影《我不是藥神》,裡面那些患者得的就是慢粒,電影中一盒靶向藥要2萬多,一年要幾十萬,很多人為此傾家蕩產,最後放棄治療。
“《我不是藥神》已成過去式。”周歆平副主任醫師表示,慢粒治療的靶向藥已經納入了醫保,特別是近年來國產藥物的上市及醫保政策的普及使得患者負擔大大降低。
小張嚴格遵循醫囑服藥,一個月後她複查發現她的血象已經恢復了正常。
但佟紅豔教授強調,慢粒患者按時服藥很重要,切不可隨意停藥,並且要定期複查。如果擅自停藥,導致疾病復發甚至轉化成急性白血病,那就是令人“談白色變”的兇狠角色。
“我們在門診遇到的慢粒患者,絕大多數都是體檢時發現白細胞或者血小板偏高來就診。”佟紅豔教授表示,很多患者沒有體檢習慣,由於無任何不適就無法及時確診慢粒,進而讓慢粒自行發展,直到出現乏力、腹脹、巨脾等症狀,甚至轉化成急性白血病侵犯全身臟器、危及生命,才來就醫,那麼這時最善良的白血病已經不是“善茬”了。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朋友有血液病相關困擾,歡迎加入“血液病-浙醫在線病友會”,我們會不定期邀請專家進群交流。
如何入群?掃碼添加浙醫在線小助手六號(微信名:kbzyzx06)為好友,備註“血液”,小助手會邀您進群。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金晶
通訊員 王蕊 金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