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逐漸被忽視,LCD時代的餘輝已不再受關注

PPI逐漸被忽視,LCD時代的餘輝已不再受關注

近日,蘋果方面正式發佈了旗下iPhone 15系列四款新機,並與以往一樣受到了外界的眾多關注。根據官方公佈的信息顯示,其全系均採用了超視網膜XDR屏幕,具備460PPI,並支持最高2000nit的峰值亮度(戶外),其中Pro版機型還支持ProMotion自適應刷新率。

在這一大串屏幕相關的信息中,想必有個許多朋友看起來既熟悉又陌生的參數,那就是PPI。熟悉,是因為其在被蘋果最早提出後,曾引發了諸多廠商的跟隨;而陌生則是因為最近幾年,PPI已經越來越少被手機廠商所提及,甚至許多廠商已不再對其進行標註。事實上,這項參數從此前興起到如今默默無聞的背後,原因來自多個方面,其中就包含了技術進化、用戶需求,以及市場的變遷等。

PPI的計算方式相對較為複雜,遠不如分辨率來得直觀

PPI即Pixels Per Inch的縮寫,其所代表的是每英寸對角線上所擁有的像素(pixel)數量,當數值達到一定程度後,人眼在固定的視距上幾乎就無法分辨出屏幕像素顯示的顆粒點了。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iPhone 4的發佈會上,彼時喬布斯在介紹iPhone 4的屏幕時就曾提到,“當你所拿的東西在距離你10-12英寸(約25-30釐米)時,只要達到300PPI這個神奇數字以上,你的視網膜就無法分辨出像素點了”。根據其計算公式可以看出,其本質上是一個綜合值,單獨出現時僅能代表部分應用的體驗。

當年喬布斯講解PPI時的場景

在喬布斯當時的介紹中,iPhone 4的屏幕又被稱之視網膜屏(Retina Display),後續隨著手機屏幕分辨率的不斷提升,還進化出了高清視網膜(Liquid Display,即分辨率≥1792×828像素)和超視網膜屏(Super Retina Display,即分辨率≥2688×1242像素),而後面這兩種的PPI也都在300以上。

iPhone 15系列Pro版機型的超視網膜XDR屏幕

對當時的用戶而言,彼時手機屏幕正經歷LCD屏往全高清分辨率普及的過程,但由於技術條件的限制,部分LCD屏的顯示效果不那麼盡如人意,還存在分辨率不夠、畫面顆粒感嚴重等問題。而蘋果方面所提出的PPI,就能夠幫助用戶快速判斷屏幕的顯示效果。

但如今時代已經變了,目前智能手機中除了入門級產品外,基本已經實現屏幕分辨率的高清化,同時絕大多數中高端機型更是已經普及OLED屏幕,LCD通常只會在中低端產品上被採用。所以屏幕這一方面相差不大的前提下,繼續強調PPI顯然已經再無法體現自身優勢。

當前中高端機型已經普遍採用了OLED屏幕

而在用戶端,由於PPI的計算方式過於複雜,以及數值更偏體驗的性質,也代表著其無法給出更直觀的指向性結果。尤其是在目前搭載高分辨率、高刷新率屏幕機型眾多的情況下,類似屏幕分辨率、主控型號、存儲組合等參數,反而才是更能引起用戶關注的重點,PPI不再被提及也就不奇怪了。

但以上這些還不是PPI近年來逐漸變得默默無聞的根本原因,其當前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其自出現開始,就是一個為LCD量身打造的參數。在如今OLED已經在絕大多數中高端機型普及的情況下,繼續強調PPI雖然還有參考意義,但多少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LCD面板的標準RGB排列

在深入OLED屏的PPI參數前,首先得從屏幕面板的像素排列說起。在LCD面板上,一個像素會被平分為三等份,即紅、綠、藍三原色佔比一致,因此又被稱之為標準的RGB排列。但這在OLED面板上卻行不通,由於藍色子像素老化相對更快的原因,使得其燒屏現象更為嚴重,所以面板廠改進了像素排列的方式,通過減小子像素間距、增加紅色及藍色子像素面積,或是換用全新子像素排列等方式等來延長面板的使用壽命。

三星的Pentile排列加大了紅色及藍色子像素面積,但不可避免帶來了共用綠色子像素的問題

但這些方式帶來的結果是,由於減少了綠色子像素的數量,共用綠色子像素就成了不可避免的事情,因此其顯示效果不如標準的RGB排列,所以此時再用LCD的PPI概念來對比顯然就不科學了,因此業界也提出了“等效PPI”這個概念,通過加入轉換系數來計算OLED面板的PPI。但需要注意的是,等效PPI只能作為一個可供參考的數據。

鑽石排列或類鑽排列能夠有效提升等效PPI的數值

正是由於以上原因,在PPI(更準確地說是等效PPI)相同的情況下,彼時OLED的顯示效果就不如LCD細膩,也由此衍生出了“LCD永不為奴”的說法。但如今這種說法顯然也失去了紮實的數據支持,因為現在的高端OLED面板除了分辨率的大幅提高外,大多還採用了改進後的像素排列方式,例如三星的鑽石排列或其他廠商的類鑽排列,都有效提升了等效PPI。

例如,目前頂級旗艦機型大多采用2K分辨率或以上的屏幕,配合改進後的像素排列方式,等效PPI係數通常在80%左右,換算後的PPI已經遠超蘋果超視網膜屏的標準。具體而言,諸如vivo X90 Pro+、OPPO Find X6 Pro、小米13 Ultra的屏幕,分辨率基本在3200×1440這一級別,即使實際分辨率仍低於同等級LCD屏,但PPI也都達到了500以上,高於當前iPhone 15系列機型460PPI的均值。

如今還認為“LCD永不為奴”,就有些不合時宜了

所以從本質上來說,PPI這一技術參數是LCD屏幕時代高光時刻的產物,當時的“LCD永不為奴”更是LCD時代的“餘輝”。在如今絕大多數中高端機型已經普及OLED屏,LCD大多已轉戰入門級產品的情況下,還繼續沉溺於PPI,並用這一參數來衡量主流產品顯然就有些不合時宜了。因此PPI這個參數,也到了應該退場的時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推薦閱讀:

“純國產影像旗艦手機”,究竟還需要等多久

從領先到平平無奇,如今的國產旗艦CMOS究竟怎麼了。

用AIGC來薅內容平臺的羊毛?趁早打消這個念頭

這可能並不是一條發財的路,而是個巧妙的陷阱。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