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氣候多變,乍暖還寒,對心腦血管病人是個考驗,因為容易誘發心梗腦梗。
“一旦發現有中風跡象,不要拖,一定要及時就醫;如果已經發生中風,針灸中藥要及時上,而且越早越好。”湯養元劉永輝醫師說。
劉永輝,河南滑縣人,出身中醫世家,七代祖劉光明、曾祖父劉嵐峰,都是一代名醫。
劉永輝10歲跟隨祖父學醫。成年後,考上河南中醫藥大學進行系統學習。獨立行醫後,他師從全國百名老中醫畢福高學習針灸;後追隨院士石學敏教授研習“醒腦開竅針刺法”,得兩位老師傾囊相授。
之後,劉永輝將這些方法,逐一結合到劉氏中醫心法中,研發出一套專攻中風偏癱的針法,幫助了很多中風後遺症患者。
71歲杜阿姨中風第三天才看診
出院後康復了半年還是落下偏癱
杜阿姨, 71歲,現在一個人走走沒問題。一說起幾年前的中風,她還是後怕。
原來,杜阿姨身體不錯,從不參加體檢。2017年7月的一天,她和平時一樣去跳廣場舞。跳到興頭時,發現左腳有點“不聽話”。她只當吃力了,便慢慢走回家。休息了下,腳還好。
一覺睡醒,杜阿姨左邊手腳又不聽話了,但她還是沒當回事。直到第三天,症狀不緩解,她才慌了,喊了老伴上醫院。
經搶救,命是撿回來了,但醫生說去得太晚,杜阿姨落下了偏癱。出院後,杜阿姨又在康復中心住了半年,也沒用。
“左手左腳一點都抬不起來,手指也無力,抓不牢東西。”杜阿姨說,“天天坐輪椅,人沒用場的。”
這樣一過就是一年半。2019年10月光景,有天老伴打聽到有個劉永輝醫師,專門看偏癱的,趕緊推著杜阿姨去了湯養元。
很巧,診室還碰到了老同事,也是偏癱請劉醫師看診。老同事說看了3個月針灸,手指和腳都能動了,杜阿姨聽了信心大增。
針灸、推拿、中藥,杜阿姨三管齊下,很快感覺左腳明顯鬆了,左手能抬起至幾乎與肩同高。3個月後,拄著柺杖可以慢慢走幾步路了,再後來步子大了,以前100步的路程70步就能走完。
“我情況越來越好,但之前拖的時間長,劉醫師說比起其他人,要慢一些。如果想快步走,還需要一段時間,我已經很滿足了,非常感謝劉醫師。”杜阿姨高興地說。
77歲許阿姨車禍導致腦出血
2年後再發中風,落下了偏癱
許阿姨,77歲,有多年高血壓病史。2019年,她被車撞倒,頭著地,當時腦部CT顯示有腦出血,醫院裡足足住了33天。
出院後,許阿姨身體慢慢恢復,就是大拇指不靈光,也沒在意。2021年正月十二,許阿姨跟家人外出吃飯,下車時突然邁不出右腿。
女兒以為媽媽腿麻了,沒往別的地方想,攙著她下了車,飯後還特地給她按摩了腿腳。
第二天,許阿姨更不對勁了,說話不清晰,上廁所也走不過去。送到醫院一查,許阿姨確診為腦梗,住了一週醫院,還是落下了偏癱。
出院後,許阿姨在康復醫院住了近兩個月,還是不會走路,話也說不清楚,女兒很懊悔,“都怪我,當時沒想到腦梗,及時送醫院就好了。”
去年4月,女兒打聽到了劉永輝醫師。一看診室外病人蠻多,聽聽反響都蠻好,母女倆心裡踏實了些。
沒想到,前後治療了6次,許阿姨說話先恢復了,緊接著,走路的腳步也穩了。生活可以自理,許阿姨心情一下子好了,經常燒一桌子菜要女兒一家回來吃飯。
62歲劉大叔腦溢血住進ICU鄰居
“安利”他找劉永輝醫師
“不拄柺杖也蠻好走了。”62歲的劉大叔笑呵呵的,曾經籠罩他的烏雲一掃而空。
劉大叔高血壓20年了,上壓140上下,但他覺得問題不大,從來不吃藥,這幾年還承包了物流點。
去年8月,天特別熱,劉大叔吹空調總是頭痛,晚上也睡不好。頭痛了20天后,23日下午,他突然嘴一歪,雙腿一軟,倒下去了。幸虧老婆扶了一把,劉大叔沒摔倒在地。
一家人立刻趕往醫院,醫生一看,劉大叔左側完全不會動了,直接把他拉進了ICU。出院後,劉大叔又到康復中心住了45天。腿腳可以在輪椅上動動了,但壓根站不住。
2022年11月,劉大叔的愛人碰到鄰居在買菜。她知道鄰居也中風了,當時情況比丈夫還要嚴重,趕緊問是怎麼治好的。鄰居是個熱心腸,趕緊把他們帶到湯養元,找劉永輝醫師。劉醫師看到他,笑得很爽朗:“怎麼,你給我‘安利’了一個病人來啊?”
劉大叔每週三、五堅持看診, 1個多月後,竟然可以自己上廁所了,春節過後,在家乾脆就不用柺杖了。
“上個月我愛人想下樓走路,我不放心,跟著去。連續一週看他走得很穩,我放心了。現在每天早上7點就下樓了。”愛人很高興,說沒想到劉大叔恢復得這麼快、這麼好。
3月15日-4月14日,劉永輝醫師在湯養元義診,針對中風偏癱、心腦血管等疾病,每週送出30個義診號。
門診時間:週三、週四、週五全天,週六上午。
有需要的讀者可以點擊“閱讀原文”打報名。
記者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