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米做好粥

吃主食,我們是認真的。


在某一個陽光滿天的週末,小編用厚朴嚴選的粥米熬了一鍋白粥,大火開鍋就轉小火慢慢熬,話說沒多大功夫,一節課才聽了一半兒,就聞到了鍋邊兒冒出來的米香氣。往常都得聽完一節課再關火。掀開鍋蓋兒,哇~~真香啊!忍不住閉上眼睛,揚了揚鼻尖,香氣撲鼻啊。

客廳裡寫作業的娃兒說:“哇~好香啊!
低頭看手機的娃兒爹說:“嗯嗯,是啊,好久沒聞到這麼香的飯了。”

那個香氣,沁人心脾,彷彿一把鑰匙打開了兒時的記憶,是小時候的味道嗎?不是,確切地說,是小時候在外頭瘋完,回家饅頭蘸醬都能吃出來的那種幸福感。這口粥還沒喝呢,就已經感覺到徐老師所說的那種吃美了的感覺。

這麼一碗粥,好像有點兒太過於樸實無華了,可它真的讓人有一種返璞歸真的愜意。小勺輕輕劃過粥面,留下淡淡的痕跡,湯在米中,米在湯裡,糯糯的米粥,我瞬間理解得了粥米二字的含義。這個米太適合熬粥了也,一是耗時短,二是熬的粥香香糯糯的,你甚至不需要任何配菜,輕輕鬆鬆就能喝上一碗。

01

粥米是啥米

小編以前只知道五常大米,去年厚朴推主食萬歲的時候才知道了粥米,可能水稻種植片區的人才比較瞭解吧。我們山東半島是種小麥的,所以從來沒聽過。

咱們這個粥米系出名門,來自哈爾濱五常。提到這個地名,大家是不是想起了五常大米,就是那個著名的稻花香2號,咱們這個粥米和它同宗同源,來自同一片土地,同一種稻花香水稻,要說具體差別嗎,不過是最終的產品型號不同罷了。

稻花香2號在走向市場之前,會篩除裡面零碎的、細小的米粒兒,在這些米粒兒之中進行優選,就得到了一種自帶優勢的產品——粥米。 

所謂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做米飯,飽滿成熟的稻花香那是槓槓的;而要熬粥,咱們這個同出一源的粥米,優勢就比較突出了。約摸只用平時熬粥一半或者2/3的時間,就可以熬得軟軟糯糯的,很好喝。

02

霜降後的大米更香

第一眼看到朋友發來的稻子,俺就呆了。我天吶,這霜雪化了咋弄,它不就溼了嗎?溼了不會發黴嗎?黴了還能吃嗎?為啥不收到倉裡去?這不名副其實的凌霜傲雪嗎?小編是村裡長大的,但是從來沒見過糧食這麼在霜雪中被“糟蹋”的。

原來東北的天氣不一樣,秋末冬初就嘎嘎冷了。下完雪之後雪不會輕易就化,但這種乾冷的氣候反倒保持了稻子裡的水分。即便稻米成熟了,也沒人急著把他們從地裡都割下來。能在地裡先待著,先放著,就讓它們先長著,雖然它們都已經黃了,但是那個梗裡還是有養分的,在地裡存放可以讓他們繼續吸收……

老話兒說“霜降之後的米好吃”,其實,並不是霜降這個節氣。全中國這麼大,一南一北,各地的情況不一樣,東北冰封萬里的時候,海南還是春夏裝。說到根上,其實是霜降節氣前後,經歷了寒冷空氣的影響,尤其經歷了霜雪的大米口感會更好。

咱沒法完全從科學的角度去解釋,但是呢,所謂秋收冬藏,經過了那麼長時間的儲存,溫度也低,它裡面的水谷精微應該是融合的比較好的狀態。

大家還記得咱們的山藥吧,剛出地的時候口感並不很完美,得晾上十天半月的,那才又甜又面。去集市上買紅薯也一樣,買回來放幾天,哎呀,又甜又軟的,估計都是一個道理吧。

這個季節的五常大地,處處都彰顯著廣袤的豐收的喜悅。等到必須給它們收割下來的時候,也都暫時先堆在地裡。等到脫粒了,直接在寬闊的稻田裡,鋪上一層寬寬大大的苫布進行晾曬。晾曬完了放到袋子裡,然後要出售了,再給它去殼兒。

天時很重要。中醫粉們可能知道霜桑葉,經過霜的桑葉效果好。所以,霜降以後米好吃,應該是差不多的道理。

03

稻穀生長全景圖

五常是哈爾濱地區有名的魚米之鄉,很少有什麼大旱大澇。從秧苗到入碗的米粒兒,一方水土成就了稻花香2號的醇香。

培育秧苗

The rains

插秧

瘋狂生長

禾苗喝著牤牛山流淌下來的河水,曬著太陽,一點兒一點兒變肥變壯,它們在為孕育穀粒積攢力量。

揚花。灌漿

《黃帝內經》裡有講到:夏三月此謂蕃秀。這裡的秀字,是植物懷孕要生寶寶的意思……


當農民伯伯在稻花香裡說豐年,當沉甸甸的稻穀粒兒壓彎了禾苗,這些滿載著豐收希望的綠色的生靈,隨著時間的流淌漸漸染上金黃……

收穫

凌霜、傲雪,脫粒晾曬以後就可以脫殼啦。

脫殼、篩選,就有了咱們的粥米

如果你的早飯也比較匆忙,那我們推薦粥米來熬,因為它只需要一半多點兒的時間就可以做出香濃的白粥。小編更喜歡晚飯的時候,做一盤小菜,熬一鍋素粥,就著它的自然而然的香醇,享受那個怡口通心的愜意。這一天的忙碌,在餐桌的飯菜裡,在一家人的嘮嗑中,漸漸淡去……

五味子丨編

非同凡想丨校

宣 教丨審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