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熱議的上海“白月光”事件,暴露出多少專坑年輕人的新型騙局

全網熱議的上海“白月光”事件,暴露出多少專坑年輕人的新型騙局

作者 | 小椰子  

來源 | 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



最近,有這樣一個視頻在網上引起了熱議。


有人拍下了,自己在上海一家甜品店買的4個可頌,每個的大小差不多隻有拇指蓋那麼大。



配的文案是這樣的:白月光非得是人嗎?上海20元的可頌,我能記一輩子。



奪少?20元,買4個妙脆角大小、還不夠塞牙縫的可頌,可不得印象深刻,像白月光一樣記一輩子嗎。


更離譜的是,店員稱,這款迷你可頌已經賣了一兩年了,而且銷量還很好,買的人特別多。



不懂就問,上海物價真的這麼離譜嗎?原來花錢真的能像呼吸一樣簡單。


有人在上海武康路那裡打包了一份炸雞飯,內容物包括:



一坨米飯,幾塊乾癟梆硬的炸雞塊,一點蛋黃醬+辣椒麵,一小個青檸。


你猜多少錢?


發帖人原本的心理預期是68元,稍貴一點的話可能88元吧,畢竟是在武康路嘛,喝個汽水就得20元。



但看到菜單的那一刻還是震驚了:這份高級“日式炸雞塊定食”的價格是108元。



有人在上海吃到了42塊錢的可麗餅,裡面加了什麼豪華食材呢?



麵糊、巧克力醬、半截香蕉,最後再灑上一點花生粉,沒了。



42塊錢,我可以在香蕉攤吃成大母猴子,在蜜雪冰城喝成巨人觀,在華萊士辦婚禮了。



有人在上海的一家餐廳,點了一份蔬菜沙拉,結果端上來是這樣的:



兩個小玉米筍、兩截菜心、幾個孢子甘藍,搭配蛋黃醬。



就這點東西,要48元,哦不,是58元,發帖人吃了一肚子空虛,說自己寧願吃一盤土豆。



評論區有條點評可謂一針見血:“感覺這食材去菜市場都可以撿到。”



還有很多人曬出了自己在上海遭遇的同款震撼:



88元的幾根春筍;



98元的幾顆豆腐;



60元的3根香腸;



98元的一顆茶葉蛋;


即使價格貴到離譜,但仍阻擋不了源源不斷的年輕人前去跟風購買、拍照打卡。



上海一部分年輕人,彷彿正在將自己的生活,過成了小某書裡的模板、圖鑑:


“今天Gapday,穿上lululemon瑜伽褲,戴上applewatch,搭配solomon鞋。


很chill地citywalk,找一家brunch探店,下午選soe(一豆兩喝)的coffee,買一份salad當晚餐。


最後再去家bistro小酌一杯,小酌完不用book,直接walk in酒店,真是美好的一次stayvaction。


生活是種態度,就是要有這種屬於自己的moment。”


但你會發現,這種精緻的滬上生活模式,成本是很高的。


網上就有這麼一個說法:滬幣有著和其他省份不一樣的匯率,1滬幣大約=6人民幣=25東北幣。



更損一點的,則發明了“滬籤”這種說法,也就是進入上海是需要簽證的。



喝過蜜雪冰城、吃過華萊士、沒有omakase的消費記錄,大概率是會被拒籤的。



穿一雙椰子就想入滬city walk?



不好意思,政策收緊了,今年穿salomon都不保過了,這些都是信息差啊。



當東北人吃著10元24個菜的街頭盒飯,溜肉段、地三鮮、鍋包肉吃得滿嘴流油的時候;



上海人還在為自己吃到了26塊錢的腸粉而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很會過日子。



很多年前,卓別林的《摩登時代》中曾有過這樣一個鏡頭:

 

羊群爭先恐後地擠出羊圈,穿著襯衫西服的打工人也步履匆匆地擠出地鐵站,湧入工廠。



而放在今天,那些每天在高檔寫字樓裡榨乾了時間和精力,午餐用20分鐘對付完一頓60塊錢的輕食沙拉;


花30元買杯冰美式續命,下班後還要去新開的網紅店打卡、參加付費citywalk的上海年輕人,不也是一道類似的風景線麼。



《窮查理寶典》一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讓我印象深刻:


1768年,英國有位庫克船長,奉命帶領船員們出海,前往太平洋。


在那個年代,遠洋航行中,很多水手都會患上壞血病,嚴重的甚至會因此喪命。


當時的人們並不瞭解維生素C,但庫克發現,吃橘子、檸檬和橙子有助於緩解病情。


可按照當時的條件,在長期遠航的船上保存大量新鮮水果,幾乎是不可能的。


庫克就去荷蘭人的船上實地考察,因為他們很少患壞血病。


經過對比後發現,荷蘭人的船上有一樣東西,是其他國家的船上沒有的——酸泡菜。


於是,遠航太平洋探險的時候,庫克便叫人把大量的酸泡菜搬到船上,但英國水手們,卻沒人肯吃。


庫克後來想出了這麼一個絕招:他把所有的官員聚集起來吃酸泡菜,並告訴水手們說:


“這些酸泡菜只有官員和高級水手才能吃,普通水手不能吃,誰偷吃就要受到懲罰。”


後來,庫克又批准個別表現好的水手可以吃酸泡菜,引起了其他普通水手的嫉妒。


再經過一段時間後,庫克才鬆口說:“考慮到大家航行辛苦,允許普通水手每週有一天可以吃酸泡菜。”


就這樣,所有水手們都津津有味地吃上了泡菜,預防了壞血病的發生,讓航行變得更加順利。


人們總是傾向於甚至熱衷於模仿上層階級的行為和生活方式,這是人性的底層邏輯,放在今天亦是如此。

就像法國社會學家鮑德里亞在其著作《消費社會》中提到:


“今天的消費社會中,人們從來不消費物的本身,人們總是把物用來當作能夠突出自我的符號。


或讓自己融入某個理想的群體,或模仿一個地位更高的團體來擺脫自己本來所處的團體。


當消費主義不斷地製造出一些“新概念”、“生活方式模版”,被洗腦的人們就紛紛入局了。


今天去排隊買20元4個的拇指可頌,明天再去找黃牛代購300元一條的日式生吐司。


你以為自己過上了精緻chill的滬上生活,實則不過是在用出賣勞動力換來的本金,購買了所謂的“上層社會通行證”罷了。

有時候,我們常常忽略了:真正能帶給你快樂的東西,不是模版化的“精緻生活”,而是身邊的一些小確幸。


有人總結過一份“50個讓人覺得幸福的時刻”清單,包括:



感受到怡人的香味;和重要的人漫無目的地對話;歸家路上邂逅美麗的夕陽;


一個人獨處,安靜地與世界相連;被電影美術作品和音樂深深打動;


在家附近的小路上一邊散步一邊欣賞樹葉,看沐浴在陽光下的金燦燦的銀杏葉隨風飄落……


是啊,如果你能因為這個世界一些細碎的美好而感到幸福,而不是沉浸在一些虛無的滿足感中,那你將看到真正的海闊天空。

作者簡介:你好呀,我是用獨特視角解讀社會事件的小椰子,個人成長領域作家,b站知名up主,全網粉絲量破100萬,陪你每天一起認知升級。公眾號:小椰子專欄(ID:xiaoyezizhuanlan),歡迎關注。

獅子生活合作微信:yojiu02。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