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市場研究機構Technavio發佈的一份報告中顯示,雙屏筆記本電腦已呈現出良好的增長勢頭,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創造數億美元的市場價值。
具體來說,Technavio的統計數據表明,雙屏筆記本電腦今年的市場增長率預計將達到3.67%,而到2027年,這一數字還有望進一步增加到3.79%。雖然看似不是很高,但持續的增長將會預計帶來5.3億美元以上的新增市場價值。
然而如果你對筆記本電腦、或者對於具備雙屏顯示的相關設備有所關注,可能就會知道,雙屏筆記本電腦並不是最近這兩年才出現的“新鮮事物”。
-
雙屏筆記本、雙屏手機,其實它們都是“老東西”
早在十多年前,市場上就已經有了諸如Thinkpad W710DS,或者像“工人舍”這樣配備了雙屏的筆記本電腦產品。
而且這些機型所採用的側置副屏或者是滑動雙屏設計,比現在的很多“雙屏筆記本電腦”使用的鍵盤副屏,實際可觀看面積反而要更大,也更方便主副屏的分屏和融合顯示。
另一方面,如果要論單純消費電子產品中的“雙屏”設備,那麼多年以前,那麼以京瓷、LG、索尼為代表的一批廠商,也曾發佈過使用雙屏設計的安卓平板電腦或是智能手機。它們更是普遍使用了對稱式的雙屏設計,除了屏幕中間存在鉸鏈間隙外,在功能理念和使用方式上,幾乎就可以視作如今“摺疊屏手機”的前身。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十餘年前的雙屏筆記本電腦沒能引起太大的市場反響,幾年前的雙屏平板和智能手機也並未成為主流,可如今的雙屏筆記本電腦卻反而可能要“成了”呢?
-
因為現在的設備抓住了消費者內心的“小九九”
不得不說,這裡幾乎沒什麼技術因素,反而更多體現的是對用戶需求的洞察。
首先,我們將視線投向過往的“雙屏筆記本電腦”。的確,與如今的設計相比,這些十幾年前的設備更注重主屏與副屏之間在尺寸、位置上的連貫性。也就是說,它們天生是為了方便用戶分屏工作而生。
相比之下,現在那些放在鍵盤上方或鍵盤側面的“副屏”,在視覺上明顯與主屏幕是“不連續”的。但現在這些副屏往往分辨率過高、再加上造型比例又很窄,就使得它們其實並不適合擺放分屏窗口,而是更適合顯示一些系統監控信息、遊戲裡的技能快捷鍵、或是手機投屏等,文字密度不多的內容。
於是乎,這個問題的核心其實就變得很單純了。大家真的需要一臺隨時幫助他們提高工作效率,在屏幕上並排擺放更多窗口的筆記本電腦設計嗎?
很顯然,從Technavio公佈的數據來看,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因為絕大多數購買雙屏筆記本的消費者,看重的是其造型上的新穎、以及身為“高端機型”往往可以得到更好的售後服務。相比之下,他們對於這些產品的價格、質量、可靠性,反而顯得不那麼在意。
也就是說,消費者並不希望“雙屏筆記本”一定就得是嚴肅的生產力工具,他們更喜歡現在這些對於工作效率沒啥幫助,但看起來新穎好玩,以及或許能夠幫助他們在遊戲裡取得操作優勢的設計。
其次,對於過往的那些“雙屏手機/平板”而言,它們在形態上絕大多數都採用了“對稱雙屏”的理念。也就是兩塊屏幕一樣大,並且允許系統將兩塊屏幕拼合起來,作為統一的一塊大屏來顯示內容。
但是“雙屏”畢竟不同於“摺疊屏”,兩塊屏幕之間還是有轉軸、有縫隙的,因此這本身就會帶來視覺上非常大的瑕疵。再加上分屏本身還依賴於軟件適配,甚至能不能真正用好分屏功能,與用戶本身的習慣和能力也有不小的關係,所以這也就意味著,看似設計更“良心”的雙屏手機、雙屏平板,實際上都有著並不算低的使用門檻,而且還存在著一定的體驗缺陷。
-
所以有時候比起用料,找準用戶需求可能才更重要
早期的雙屏筆記本電腦設計嚴肅認真、功能強大且多樣,但是市場應者寥寥,最終被人遺忘,成為了少數玩家和極客的“回憶”。
早期雙屏手機和平板電腦雖然想法很好,功能同樣強大,但存在著無法解決的體驗缺陷(轉軸縫隙),而且對於用戶本身“折騰”的能力存在一定要求。
相比之下,如今的雙屏筆記本電腦雖然並不適合多屏辦公,也不擅長擺放多個窗口,“副屏”僅僅只適合顯示特定的程序或遊戲輔助界面,或是純粹為手機互聯服務。
它們的功能比過去的“前輩”其實要少得多,但也正因如此,其使用難度,或者說想要“用好”的難度反而是大幅下降了。因此也讓更多的普通消費者買回來後,也不會因為自己“用不好”而感覺會浪費掉。
所以這其實就反映出瞭如今消費電子市場裡的一個有趣現象,那就是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的、非技術向的消費者來說,一款產品是不是真的用了最先進的技術、是不是真的配備了品質最高的零部件,其實未必是最重要的因素。相比之下,在硬件成本上進行節省,但同時將實際體驗調得更滿足大眾的“口味”,反而可能會是企業和消費者都滿意的成功秘訣。
除了SoC和存儲容量,手機的這些參數更影響體驗
智能手機硬件配置的這些信息,其實在官網就能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