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認識一味中藥——玉米鬚

導言:咱們國家是玉米生產消費的大國,玉米鬚的資源自然也非常豐富。但吃玉米的人很多,用玉米鬚的人卻很少,在剝玉米的時候玉米鬚大多都是直接被扔掉了,實在是非常可惜。臨床對玉米鬚的應用比較侷限,其利水消腫、利溼退黃的功效主要用於治療糖尿病和泌尿系統感染。對玉米鬚的整體研究還不夠深入,如何開發和利用(不浪費)玉米鬚,利用藥理作用更好地服務於臨床,是我們需要不斷探索的問題。

//////////

藥用玉米鬚

《滇南本草》:“寬腸下氣。治婦人乳結,乳汁不通,紅腫疼痛,怕冷發熱,頭痛體困。”《民間常用草藥彙編》:“能降低血壓,利尿消腫。治鼻血、紅崩。”

玉米鬚甘淡滲利,功專利尿滲溼消腫。用治水腫、小便不利,可單用大劑玉米鬚煎服,或配伍赤小豆、車前子、澤瀉、茯苓等以加強利水消腫的作用。脾虛水腫者,配伍白朮、茯苓;膀胱溼熱所致熱淋者,配伍車前子、瞿麥、滑石;腎炎水腫者,配伍赤小豆、冬瓜皮;肝硬化水腫者,配伍半邊蓮、馬鞭草。

玉米鬚甘淡滲溼利水而退黃,用於溼熱內蘊而成黃疸之證,可單用本品大劑量煎服以利水祛溼退黃,亦可配伍茵陳、梔子、鬱金、金錢草。玉米鬚甘淡,能滲溼利尿退黃,為治黃疸廉品;茵陳蒿苦寒,能燥溼清熱利膽,為治黃疸要藥。二藥皆入肝經,合伍則相須為用,祛溼退黃之力大增。另外玉米鬚還有顯著的降血糖的作用,用於糖尿病,可單用或配伍玉竹、天花粉、山藥。

玉蜀黍 Zea mays L.

玉米鬚《滇南本草》

【來源】為禾本科植物玉蜀黍的花柱和柱頭。全國大部分地均產。夏、秋果實成熟時收集,除去雜質。鮮用或曬乾生用。

【異名】玉蜀黍須、蜀黍須、包穀須

【性味】味甘、淡,性平

【歸經】歸膀胱、肝、膽經。

【功能與主治】利尿消腫,清肝利膽用於水腫、小便淋瀝、黃疸、膽囊炎、膽結石、高血壓、糖尿病、乳汁不通。

【注意事項】低血糖或低血壓患者忌服。

【用法用量】煎服,30~60g。鮮者加倍。

食膳與實際應用

玉米鬚以柔軟、有光澤、潔淨無雜質者為佳。

玉米鬚驗方

玉米鬚代茶飲

針對肝經鬱熱型小兒遺尿

【做法】

幹玉米鬚 15g(新鮮的加倍)水煎,加適量白糖代茶飲。

【解析】

肝經溼熱鬱結,熱鬱化火,下注膀胱的話,也可能會導致遺尿。因為從經絡循行的角度說,足厥陰肝經的循行路線是“繞陰器”,也就是繞了男女生殖器,所以一些男科疾病或者婦科疾病和肝經都有關係。

肝經鬱熱導致的遺尿都有什麼樣的症狀呢?一般情況下的症狀是尿量不多,但味道腥臊,顏色偏黃。這樣的孩子性情偏急躁,或者經常說夢話。如果看舌苔的話,往往舌苔也是發黃的,這都是一派熱象的表現。宋代名醫錢乙曾經總結小兒的體質特點是“肝常有餘,脾常不足”,也就是說小兒正常的生理特點是經常容易上火,那如果說上了肝火,又沒有好好治療,這個熱下注膀胱的話,就有可能導致遺尿。

針對這種情況,治療的重點就應該是平肝清熱,這就要用到玉米鬚了。可以去藥房當中買幹品,如果恰巧在適合的季節也可以去田地裡找。玉米鬚可以治療因肝經鬱熱導致的小兒遺尿,也可以治療白天尿頻。玉米鬚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消腫、利溼退黃的功效。用玉米鬚就是在釜底抽薪,從根本上來清肝利膽,最終達到平肝清熱的目的。這味藥性平,並不寒涼,所以可以相對服用比較長的時間。

登場書籍

一起發現中醫之效:祁營洲家庭小妙招講記

本書一共60講,每一講一個主題,詳細講解了各種家庭生活中常見疾病的處理方法,可以讓讀者在家中自行操作,包括內服、外用、手法等不同的小妙招。

中醫書院購書鏈接——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一起發現中醫之效 : 祁營洲家庭小妙招講記》,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由祁營洲 ◎ 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所有圖片為出版社所有的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在微信平臺內購書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