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古方就止痛

小編導讀

名老中醫韋獻貴先生,自20世紀50年代即從事疼痛病的臨床實踐與理論探索,長於診療疼痛及疑難病,學驗俱豐,享有盛譽,其獨特的臨床經驗多次被寫進教材。小柴胡湯是“和方之祖”,臨床運用範圍甚廣,韋獻貴先生在臨床常用小柴胡湯靈活化裁,治療多種痛證,屢獲佳效。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01
治療頭痛

頭為“清陽之腑”,三陽經之總彙。若頭痛為熱鬱肝膽所致,其痛多脹而偏於右側,或兼發熱,脈細弦等。用本方加龍膽草、菊花以清洩透達;目眩甚、脈弦大者,加地龍、珍珠母,以平肝潛陽;若頭痛劇烈,胸悶嘔惡,加草果、檳榔以闢穢化濁。

曾治郭某,頭痛6年餘,每於飲酒或情志不舒時發作。此次發作已12日,頭痛且脹,右側尤甚,目眩失眠,頭汗涔涔,胸悶欲嘔,不思飲食,肢冷畏寒,脈弦細,舌苔薄白。證屬邪鬱少陽,樞機不利,擬和解少陽法。

處方:柴胡12g,黃芩9g,黨參12g,半夏9g,當歸9g,川芎12g,生薑4片,大棗12枚,炙甘草6g。服藥3劑,汗止痛減,唯納差、畏寒如故。原方加白朮12g,服藥9劑,諸症悉除

02
治療三叉神經痛

其痛多呈陣發性燒灼樣劇痛,惱怒則發,痛時面紅目赤,口苦或兼頭痛,舌苔薄黃,脈弦數。此乃肝膽氣機鬱滯化火,循經上攻於頭面所致。於本方減人參,重用黃芩(酒洗),加龍膽草、梔子、地龍、細辛,以洩熱平肝,通絡止痛。若兼便秘,加大黃以通腑洩熱。

如曾治王某,男,58歲。患右側三叉神經痛8,屢經治療效果欠佳,每日發作10餘次,每次持續約3分鐘,呈燒灼樣劇痛,在洗臉、吃飯或惱怒時易於發作。此次發作伴心煩、噁心,時吐痰涎,目眩,頭沉,舌苔白膩微黃,脈弦數。證屬少陽熱熾,灼津成痰,痰熱上攻。治宜和解少陽,清熱化痰。

處方:柴胡9g,黃芩9g,清半夏12g,川貝母12g,竹茹15g,龍膽草9g,地龍15g,細辛3g,生薑2片,炙甘草6g。服藥3劑疼痛減輕,發作次數減少。上方減龍膽草、細辛,加當歸、川芎,繼服12劑而諸症消失

03
治療咽喉痛

手、足少陽經皆循行咽喉,故《傷寒論》把“咽乾”作為少陽病三大主症之一。少陽膽火上炎,咽喉首當其衝,而致紅腫疼痛、發熱口苦等症。用本方減參、姜,加金銀花、桔梗、射干、天花粉,以清熱養陰利咽。

曾治一李姓男孩,三天前不慎感寒,發熱惡寒,無汗,全身酸楚不適,咽喉腫痛,經治療汗出而熱勢大減,但咽痛未除,伴咽乾欲飲,口苦,低熱,時有惡寒,咽部充血,舌邊尖略紅,苔薄白,脈弦稍數。證屬熱鬱少陽,津液被灼,治宜和解清熱,養陰利咽。

處方:柴胡9g,黃芩9g,半夏9g,射干9g,天花粉15g,梔子6g,炙甘草3g,大棗10枚。共服5劑而愈

04
治療胃脘痛

熱鬱少陽,化火犯胃,膽胃熱實,氣機不利,則痛而嘈雜痞滿,脈多弦數。用本方合左金丸,以辛開苦降,瀉火止痛;伍金鈴子、谷芽、麥芽,以疏肝理氣,醒胃消谷。

如曾治陳某,男,44歲。患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三年,經西藥治療效果欠佳。近因情志刺激,胃脘疼痛復發,痛勢急迫,伴灼熱感,反酸嘈雜,時時欲嘔,口苦而幹,不欲飲食,小便黃,大便幹,脈弦數,舌苔薄白微黃。證屬肝膽鬱滯,化火犯胃,肝胃不和。治宜洩熱和胃。

處方:柴胡12g,黃芩12g,清半夏9g,黃連9g,吳茱萸1.5g,金鈴子9g,延胡索9g,佛手9g,生谷、麥芽各30g,煅瓦楞子18g,炙甘草6g。服藥5劑,疼痛、吐酸均減,食慾增加。此後以上方為散,共服月餘而安。

05
治療腹痛

邪客少陽,每因脾胃氣弱,而易致邪陷脾絡,絡脈不暢,氣血不和,則腹中拘急攣痛。宜首用小建中湯益氣健中,繼以小柴胡湯重用黨參加白朮,和解與健脾並用,以扶正達邪。腹又為足少陽之脈所循之處,若邪客少陽之絡,則樞機不利,氣血阻滯而致腹痛。可於方中加白芍以緩急止痛;腹痛拒按,口渴便秘者,本方減人參之補,加芒硝之瀉,以兩解少陽、陽明之邪。

如曾治張某,男,68歲。體質素弱,腹部脹痛6日,大便2日未行,經用潤下、行氣諸法不應。自述手足心熱,傍晚尤甚,時有心煩,噁心,食慾欠佳,舌苔薄黃,脈沉弦有力、微數。此乃少陽邪熱未解,陽明燥熱已成,治宜和解清熱,鹹寒潤下。

處方:柴胡12g,黃芩9g,芒硝18g(沖服),枳實9g,清半夏6g,黨參6g,生薑2片,大棗10枚。共服3劑而愈

06
治療淋痛

三焦決瀆失司,水道不利,水蓄化熱,溼熱蘊蒸於膀胱,則小便淋瀝澀痛,小腹拘急,兼口苦咽乾,寒熱往來,心煩喜嘔等。用本方加滑石、木通、瞿麥,以和解清熱通淋,使溼熱化而水道暢,其痛自愈。

如曾治李某,女,27歲。妊娠7個月。3天前出現尿黃、尿頻,繼之小便澀痛,痛引腰部,小腹墜脹,寒熱往來,時有心煩,舌苔黃膩,脈弦滑。證屬少陽樞機不利,三焦決瀆失職,溼熱蘊蒸,治宜和解清熱通淋。

處方:柴胡9g,黃芩12g,清半夏6g,木通6g,滑石30g(包煎),瞿麥12g,大棗10枚,炙甘草6g。共服6劑而愈

上述說明,小柴胡湯治療痛證屬實、屬熱者居多。以病程較長、往來寒熱、口苦心煩、默默不欲飲食為辨證之綱。少陽樞機不利,肝膽疏洩失職是其主要病機,故治療必以小柴胡湯“和”之。方中柴胡、黃芩合用,既能升散透達,又能疏利清洩;半夏、生薑合用則能升能降,調理氣機;黨參、大棗、炙甘草益氣健脾。諸藥共奏和解疏利、扶正祛邪之功,而收“止痛”之效

圖書推薦

  

《韋獻貴臨證精華》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是對名老中醫韋獻貴先生學術思想、臨床經驗較為系統的總結。書中突出以下四大特色。

1.學術求實,熔古鑄今:通過對《黃帝內經》論“厥”的辨析、《金匱要略》運用半夏的規律、桂枝湯治療疼痛要略、《陰證略例》辨治陰證的特色、氣學理論與臨床的探究,闡明瞭中醫學術理論對臨床的指導意義,也體現了韋獻貴先生深厚的理論造詣。

2.學術思想,特色鮮明:構建了從基礎理論到臨床診療的疼痛學術框架,形成了系統學說,內容曲盡其詳;辨治疑難病的學術思想以疑難病辨證論治綱要為基礎,包括“辨證六步,次第井然”“論治法則,綱舉目張”。從“和中”論治疑難病的學術思想說明,由於疑難病的脾胃功能多已受傷,因此治療疑難病,應重視從調和脾胃之“和中”入手。

3.醫案完整,見解深邃:所選案例典型、記錄完整、內容翔實、療效可靠。按語對病證的分析注重引用經典理論,或融會有關醫家的認識,而徵有所驗,賦有新意。

4.創制新方,療效獨特:所擬定之方,不拘經方、時方,擇善而從。創制新方,配伍精當,力求簡、便、驗、廉,療效可靠。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