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目赤腫痛、雲翳、多眵淚的秘方,竟然是“苓桂術甘湯”

治療目赤腫痛、雲翳、多眵淚的秘方,竟然是“苓桂術甘湯”

簡介:成孚民(1906-1996),五十年代到新疆,歷任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新疆分會會長,自治區科協、政協委員,自治區中醫院副院長、顧問,自治區中醫研究所所長,中醫內科主任醫師。放初期的新疆地區醫療還不發達,成孚民把內地的中醫技術帶到了邊疆。他在新疆工作四十年,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事業的發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和中醫研究所的創建、培養中醫人才、繼承和發揚祖國醫學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新疆中醫界鼻祖。他幾十年來為新疆的中醫藥事業嘔心瀝血,為西北邊陲人民的醫療健康默默奉獻。他高尚的醫德,影響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廣大年輕中醫。成孚民從醫近六十年,在實踐中積累了十分豐富的臨床經驗,對中醫理論有很深的造詣。他對中醫歷代名家學術思想潛心研究,吸取精華為己用。他精於辨證,譴方用藥別具風格,他所創的治療癇證的經驗方“安神定癇湯”入選《名老中醫屢試屢效方》。

時醫治目疾,多喜用寒涼滋潤藥,目疾與咽喉病,雖有“驟起非火,緩起非寒”的古訓,可是一般人總不敢稍用溫燥、至於桂附之引火歸原,亦畏之如虎。

我在開始學習《傷寒論》時,友人曾勸我購閱日本漢醫丹波父子著作。其時買書不易,託人在上海購得《傷寒輯義》、湯本的《皇漢醫學》。一九三一年陸淵雷《傷寒論今釋》、一九三六年《皇漢醫學叢書》先後出版,均得購讀。

陸氏《傷寒論今釋》“苓桂術甘湯”條下介紹《建殊錄》用苓桂術甘湯治癒目疾二則。又引《類聚方廣義》“苓桂術甘湯治飲家眼目生雲翳,昏暗疼痛,上衝頭眩,瞼腫,眵淚多者,加芣苜(車前子)尤有奇效……治雀目(夜盲症)亦有奇效。

苓桂術甘湯的主證:

①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衝胸,起則頭眩,脈浮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

《註解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

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

③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

苓桂術甘湯乃常用之方,除傷寒之主證外,亦習用於胃脘挾有溼飲,小便不利,頭目昏眩一類的雜病。對於赤痛多眵淚或生雲翳之目疾,我未敢嘗試。

同鄉眼科醫生丁中道,乃三世祖傳眼科,聲譽頗高。向我介紹其祖傳秘方而他醫不敢用者,即苓桂術甘湯治目疾。其主證是頭目昏眩、眼睛發花,視物不清,多眵淚,或生雲翳,或赤痛,必小便不利者,用之必效。人皆以目赤,雲翳屬火,久服寒涼藥不效或轉重者,用之則效。

丁君所告,幾與《類聚方廣義》所載相同。而丁家三代又均未見過日本漢醫著作。中日兩國的醫生治目疾卻不謀而合,可能由臨床經驗而來,亦足說明“異病同治”之妙。自丁老醫生口傳後,我亦常用此方治療目疾,但必以脾胃停有水溼,小便不利引發者為辨證準則

至於《類聚方廣義》"加芣苢尤有奇效"的意義,將於《車前子治目疾及跌打損傷》文中論述之。(編者按:此文已編輯,移步今天二貼閱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