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y修改收費條款,要將遊戲開發者當年豬?

Unity修改收費條款,要將遊戲開發者當年豬?

對遊戲玩家來說,“Unity”這個名字想必都有所耳聞,它與大名鼎鼎的虛幻(Unreal)同為目前最主流的商業遊戲引擎,諸如《原神》、《王者榮耀》等熱門手遊也都是使用Unity引擎打造。作為在遊戲行業擁有最多用戶的引擎,Unity的一舉一動無疑也都受到了大量開發者的關注。

就在日前,Unity方面整出了一個人外界可謂是“驚掉下巴”的操作,那就是宣佈將從2024年1月1日開始對所有符合標準的用戶收取“安裝費”。根據Unity方面官方博客發佈的《Unity收費模式和配套服務更新》顯示,如開發者的遊戲使用Unity引擎製作,並在過去一年內達到20萬美元收入/20萬次總安裝(個人版),那麼之後多出來的每次安裝都要收取0.2美元,專業版和企業版(Unity Pro和Unity Enterprise)的門檻則是100萬美元/100萬次安裝。

“Unity是不是瘋了”,這無疑是相當多開發者看到這個消息後的第一反應。而大家之所以群情洶洶,顯然是因為Unity的新條款已經不能用吃相難看來形容,幾乎堪稱是橫徵暴斂。由於Unity新的收費模式既不是以玩家購買的拷貝數量,也不是以實際銷售額,而是按安裝次數來計算,這也就意味著,如果玩家重複安裝遊戲,那麼安裝幾次就要收幾次的錢,甚至雲遊戲、試玩版,乃至盜版都會被統計進去。

一次購買行為可能會產生無數次下載、安裝行為,就使得Unity的新規則有了一個巨大的漏洞,畢竟他們要如何判斷遊戲的下載是合理、而非來自競爭對手惡意操作,或者是因為玩家社區不爽所導致的報復呢?要知道,此前因為動視暴雪的一連串操作惹惱了國內玩家,使得其《守望先鋒2》在登陸Steam後就收穫了海量的差評,更是導致暴雪在Steam上禁止了國內玩家的評論。

為了安撫開發者,Unity方面進一步補充到,實際上只會對第一次安裝進行收費,但如果同一位用戶在另一臺不同的設備上安裝遊戲,則依然會被計入收費。但這顯然並沒有改變此事的本質,因為開發者反感的不是收費,而是基於安裝量這一不合邏輯的收費方式。

同時這一新的收費政策還會導致另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開發者除非不打算用遊戲來掙錢,否則一旦有商業化的考量,就必須讓遊戲的ARPU(每用戶平均收入)超過0.2美元,否則就是在給Unity方面打工。這就等於是在鼓勵開發者在遊戲中加入內購機制,因為如果是買斷制,開發者顯然將無法獲得後續收入。
那麼對於開發者的疑惑,Unity方面又是如何解釋的呢?據悉,Unity利用自己專有的數據模型,能夠實現給定項目運行時分佈次數的精確測定。同時重裝計費、多平臺安裝、WebGL和雲遊戲也確定需要計費,因為Unity無法監測某個設備是否是重複安裝。這幾乎也就等於,Unity的態度是躺平任嘲、但錢還是必須要收的。
所以問題就來了,Unity為什麼會如此利令智昏呢?雖然Unity如今並沒有到生死存亡的關頭,但自2004年成立以來,他們直到去年第四季度才首次錄得盈利。Unity方面更是在財報中解釋到,虧損主要源於主引擎的變現率相比同行較低。

作為一個在遊戲開發領域佔據重要地位的廠商,Unity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促成手機遊戲爆發的引擎,但眼看著手機遊戲開發廠商一個接一個的賺大錢,Unity在去年的總營收也不過13億美元。
在Unity眼中現行的利益分配方式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他們自然就要謀求重構現有的格局。可遊戲引擎並非Unity的獨門生意,Epic Games的虛幻引擎同樣也是開發者的一個選擇。而且Epic Games為開發者設計的付費方式明顯更加友好,用該公司CEO的話來說,“只有您成功,我們才會成功。”
與Unity的貪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去年Epic Games方面宣佈修改虛幻引擎的抽成條款,並降低了分成比例,從此前每季度總營收超過3000美元時、觸發5%的分成協議,改為了僅針對100萬美元以上的遊戲營收進行抽成。換而言之,虛幻引擎的收費策略比Unity更友好,所以這次對於Epic Games而言可謂是“天上掉餡餅”。
如果說在Unity的操作下,Epic Games屬於躺贏,那麼蘋果就是遭遇了無妄之災。看到這裡有的朋友可能會問,遊戲引擎廠商胡鬧和做硬件的蘋果有什麼關係?其實真的有,因為被視為蘋果未來戰略重心的Vision Pro,與Unity已經深度綁定。
在此前的WWDC23上,Unity方面就曾表示,他們已經開啟Unity visionOSbeta項目,將visionOS與Unity深度整合。Unity作為蘋果官方的開發工具,也獲得了蘋果提供的VisionPro全功能支持。
但可以預見的是,在Unity方面如此殘暴的收費模式下,開發者選擇離開幾乎是必然的,甚至如果嫌棄虛幻引擎的開發難度高,還有易於上手的godot引擎。可對於蘋果的Vision Pro而言,硬件都還沒上市開發者就“跑”了,那麼又將由誰來建設MR生態呢?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推薦閱讀:

MIOS或已不遠,哪些產品將有望最早“嚐鮮”

已經陸續被曝光的MIOS,其實會有著更多的可能性。

如何做好“尊貴型”手機?三星再一次給出了答案

剛剛發佈的W24系列新機,再次展現了什麼是超旗艦。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