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衰竭是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難治性疾病,雖然其危害性很大,但老百姓對於這類疾病的認識還十分淺薄。到底慢性腎衰竭是一種什麼疾病?它是怎麼危害到人生命的?臨床上又有哪些有效的治療方案呢?
慢性腎衰竭是由於各種不同原因而造成腎臟功能的減退,當腎臟不能代償時,很多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會嚴重影響身體健康,給機體帶來一系列的不良症狀,這時叫慢性腎衰竭。最嚴重的稱尿毒症,需要血透、腹透或腎移植。
在傳統醫學上,雖然歷代古籍並無“慢性腎衰竭”或“慢性腎臟病”一詞,但該病在古代醫籍中可歸屬於“關格”“癃閉”“水腫”“溺毒”“腎勞”等範疇。現代中醫學將其統稱為慢性腎衰病,指因腎臟疾病日久、病情遷延所致腎氣漸衰,氣化失司,開闔失常,溼濁、溺毒不得下洩,以少尿甚或無尿,或以精神萎靡,面色無華,噁心納差,肢體浮腫為主要症見的一類病證。
慢性腎衰竭的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的自覺症狀,所以說腎病是隱蔽的殺手。部分患者只有乏力,腰痠,夜尿增多等不適的症狀。
進入慢性腎臟病3期4期之後,各種併發症會相繼出現。最常見的就是代謝性酸中毒和電解質紊亂,患者可表現為,食慾不振,嘔吐,乏力加重,間斷出現的水腫。同時還會出現腎性骨病,高血壓,腎性貧血以及心功能衰竭。
中醫學認為慢性腎臟病患者的起居調攝需順應四時,飲食有節,勞逸適度,情志調暢。
中醫治療慢性腎衰的思路及原則:
㈠ 治未病
“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重視慢性腎衰竭的早期防治。未病先防,預防腎衰發生;既病防變,防治終末期腎衰竭及併發症發生。強調運用“益氣活血”法防治慢性腎臟病及慢性腎衰竭進展。多年的臨床實踐觀察及證候調查研究,認為慢性腎臟病的中醫病因病機,氣虛血瘀證佔很大比例,多因氣虛而發病,因血瘀致病情遷延不愈,因而確立“益氣活血”法。我院研製的具有益氣活血作用的中藥複方“三芪口服液”(黃芪、三七等)治療慢性腎臟病,防治腎硬化,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
㈡ 治病求本
人身中氣如軸,四維如輪,軸運輪行,輪運軸靈,調理脾胃就是運軸以行輪,就是固本,只有益助後天,才能培先天。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二者為五臟之根本,生理上相互資助、相互促進,病理上亦相互影響。腎虛則氣化不利。脾虛則轉輸失調,運化失常,機體易受外邪侵襲、又易致內生之邪,變證叢生,故而調補脾腎是治療慢性腎衰竭的重要環節。
㈢ 用藥平淡和緩
慢性腎衰竭病程長,病人多正氣內虛,用藥一定要顧護正氣,治療用藥當平淡和緩,適時守方,堅持用藥,慢病緩治。治療不可急求其功,否則欲速則不達,要考慮藥物的長期使用。組方細心,一般常選用藥性平和的藥物,藥味精簡,因而病人的依從性較高。
㈣ 分期論治
非透析期:均可選用中醫治療為主,在此階段可以中醫治療為主,西醫治療為輔。中醫治療方法大多采用益氣健脾補腎、活血化瘀蠲毒藥物。
血液透析期:慢性腎衰竭尿毒症期如果無明顯的嚴重併發症如高鉀血癥、嚴重酸中毒、急性心力衰竭等,仍然可以採用中醫保守治療。如果出現上述併發症,除採用血液透析治療外,仍然可採用湯劑、中成藥和中藥注射液、灌腸等改善症狀,改善營養狀態及貧血等,即西醫治療為主,中醫藥治療為輔,有助於提高血液透析的療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㈤ 綜合療法
慢性腎衰竭病因錯綜複雜,表現為本虛標實、虛實夾雜證。病變可涉及全身各系統,治療上靠單一藥物、單一療法難以奏效。我院主張採用益氣活血蠲毒、攻補兼施的中醫綜合措施,從多環節、多層次、多途徑施治,達到延緩腎功能衰竭進展的目的。主要採用以中醫辨證論治為核心的綜合治療方案,在內科基礎治療同時,根據病程的不同階段選用口服中藥湯劑或中成藥以及外用灌腸、藥浴等多種治療措施,其中健脾補腎、利溼化濁、益氣活血為主要治法。具體方法:口服湯藥、中成藥,後期可配合結腸透析。湯藥採用辨證施治;中成藥包括三芪口服液、尿毒康等益腎健脾活血,以及大黃膠囊通腑瀉濁,結腸透析則根據辨證情況使用結腸透析Ⅰ號(大黃、牡蠣、蒲公英等),若辨證屬陽虛證的,則給予結腸透析Ⅱ號(Ⅰ號方中加附子等)。
1.慢性腎衰竭患者飲食首先要注意低鹽、低脂、優質低蛋白飲食。
2.要根據個體差異適當限制水的攝入。
3.建議每日鹽的攝入量不大於6克/天
4.低蛋白飲食,對於雞肉、魚肉、奶等優質蛋白食物,可以適當攝入,以保證能量的供應。
5.血鉀較高的,對於含鉀高的水果,尤其是香蕉、獼猴桃、柿子、橙子、葡萄等不建議食用。
基於“藥食同源”理論,根據食物與藥材的“四性五味”特質以及患者的中醫證候辨證施膳,以調理疾病所致的體質偏頗及輔助治療,通過增加飲食中水果和蔬菜的攝入降低機體的淨產酸量。因慢性腎臟病3~5期的病機以脾腎虧損為主,可選用平性、溫性類食療藥材。脾腎氣虛證可選用黨參、黃芪、山藥等;溼濁或溼熱證可加茯苓、白扁豆、芡實、薏苡仁、土茯苓、赤小豆等;兼有血瘀或血虛時可用紅棗、龍眼肉、田七等;氣陰兩虛證則常用百合、枸杞、麥冬、葛根等。
特別提醒,冬蟲草適當服用即可,不建議長期大量使用。
包崑
廣東省中醫院大學城醫院腎內科主任
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
廣東省中醫院中醫藥防治膜性腎病創新團隊負責人
廣東省基層醫藥學會中西醫結合腎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
廣東省中醫藥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代謝性腎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中華中醫藥學會腎病分會委員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各級課題10餘項
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中華中醫藥學會等獎項3項
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編專著1部、牽頭負責發佈1項團體標準
培養研究生30餘名
通訊員:孔抒帆
– 點個贊再走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