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V之後再推橙V,微博正試圖重建創作者生態

金V之後再推橙V,微博正試圖重建創作者生態

出於鼓勵用戶創作的緣故,自古早的BBS、論壇開始,網絡內容平臺為創作者設計專屬身份標識就已經成為了通行做法。日前微博方面宣佈,將從9月中旬開始推出橙V認證,區別於目前的金V和黃V認證標識,其定位是覆蓋垂直領域中的優質腰部認證作者。

對此微博飯個面表示,新的認證系統將進一步服務和激勵垂直興趣領域中腰部優質創作者成長,並且會對應加大流量分發和微任務KOL收入體系的支持。據悉,黃V認證用戶若鐵粉數超過100個、且近30天閱讀兩超過100萬,則會自動升級為橙V標識,而鐵粉數量超過1000個、且近30天閱讀數超1000萬,則會自動升級為金V。

從最基礎的黃V到橙V、再到金V,如此以來微博也構建了一個完整的創作者“打怪升級”流程。而橙V的出現,也將成為微博吸引創作者的一大武器,因為根據官方的說法,自今年4月末調整金V規則以來,金V創作者的流量在今年第二季度同比提升了24%,廣告商單收入金額同比提升了52%。所以有了金V的珠玉在前,橙V也勢必將吸引部分創作者來到微博。

那麼微博為何要關注腰部創作者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這部分創作者是內容平臺的基石,他們的內容輸出能力也構成了平臺內容競爭力的核心,而創作者則是平臺的血液。

然而遺憾的是,微博如今已不再是創作者的優先選擇了。如果說十餘年前打出“圍觀改變中國”口號的微博,是彼時傳統博客衰落後、創作者們選擇的新陣地,甚至“大V”這個詞的誕生就與微博有著直接的關係。但微博摘掉“新浪”的前綴,在一眾同類產品中笑到最後的倚仗卻並非創作者,而更像是娛樂圈。

彼時騰訊微博拉上了遊戲圈、電競圈,新浪微博則找來了娛樂圈,由於關注娛樂八卦幾乎是人的天性,所以也使得聚焦了更多流量的新浪微博贏得了最終的勝利,騰訊微博則只能嚥下了失敗的苦果。而伴隨著諸多明星陸續開通微博,大量的粉絲也從貼吧、論壇跟隨來到了微博。

除了與騰訊微博競爭的現實因素之外,微博與娛樂圈的聯手似乎從“產品基因”這一層面就已經決定。當然,新浪CEO曹國偉為微博設計了“公開的社會化媒體”這個定位,而媒體追求的是傳播、社交追求的則是關係,所以為用戶尋找共同關心的話題就成為了微博天然的使命,但在一眾公共議題裡,也幾乎就只有毫無門檻的娛樂圈能夠覆蓋絕大多數用戶了。

為什麼“刷微博”曾經是諸多網民度過閒暇時間的重要方式,當然是因為這個平臺刻意營造的泛娛樂氛圍。而微博與娛樂圈的高度捆綁,也讓用戶得以完成從公共事件的圍觀者、參與者,完成了到娛樂圈吃瓜群眾的無縫過渡。同時微博在這一過程中也很快發現了相比於其他用戶,狂熱的飯圈粉絲似乎更願意付出時間和金錢,因此順勢藉助與娛樂圈的聯盟打造了飯圈經濟體系。

明星勢力榜與超級話題這兩項功能堪稱是微博“收割”飯圈的利器,再加上營銷號、熱搜榜,靠著娛樂圈的微博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只可惜這樣的“好日子”隨著2021年秋季監管機構整治亂象而告終,微博被迫與飯圈經濟來了次“斷舍離”。

儘管飯圈粉絲的錢和時間都很好賺,但代價卻是飯圈本身對於平臺氛圍的汙染,直接導致了創作者的流失。同一時期快手、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迅速崛起,也使得創作者紛紛投身於新的流量高地。這時候微博面臨的問題,就是來自飯圈的錢和流量在枯竭,且平臺整體的氛圍再也與從前大相徑庭,這個平臺也儼然不再是創作者淘金的地方。

好在無論微博如何“折騰”,也是目前少見具備幾乎全民影響力的公共媒體平臺,在外界關切話題的輸出與聚焦上,相較於更泛娛樂化的抖音、快手,微博依然是大量用戶的第一選擇。

作為PC時代的“遺老”,微博有著被一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崛起的平臺主動放棄的公共屬性,當抖音、快手、微信、小紅書等平臺紛紛走向封閉的當下,微博也更像是開放、共享的古典互聯網精神在國內市場的“最後傳人”。雖然巨大的影響力讓微博基本上不需要擔心會被替代,但這個平臺的問題就在於儘管手握影響力,卻很難將之有效變現。

畢竟影響力變現靠的就是廣告,除了banner廣告、開屏廣告等硬廣之外,創作者通過平臺分發接到的軟廣,是更十分重要的方式之一。微博如今的問題就在於,廣告主雖然願意投廣告,但對於效果廣告的投入卻很吝嗇。要不然抖音的巨量引擎、B站的花火、快手的磁力金牛、小紅書的蒲公英,大家想必或多或少都有聽過,但微博的廣告平臺大家知道叫什麼嗎?

而微博無法將影響力順利變現的關鍵,就在於當初設計的這一套大V輸出議題、精英參與討論、大眾圍觀互動的流程逐漸失靈。即便大V還在、用戶也在,唯獨作為腰部的“精英”大量流失到了抖音、快手、B站等其他平臺,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微博如今要搞出一個橙V、為腰部創作者打造成長和激勵體系的原因之一。

畢竟任何一個合理的內容生態,都不能缺少垂直領域的腰部創作者。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推薦閱讀:

史上最“爭氣”的國產手機,以及它背後的歷史密辛

這款極為鮮見的早期國產智能手機,看點著實不少。

“悟空搜索”改名“小悟空”,但可能更對用戶的口味

對於如今的大模型來說,這可能才是最有用的方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