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認為癌症是突然出現的,其實癌症的出現與多方面的因素有關,是長期積累的一個過程。
人體內一直存在癌細胞,只是沒有發生病變,如果免疫力下降,器官受損,癌細胞會伺機而動,尤其是在癌症早期特別隱秘,所以大部分人發現時就已經到了中晚期。
如果早期能夠發現癌症的話,通過積極治療,治癒率大約有80%,而且很多癌症可以提前預防,如果癌細胞入侵時,人在晚上睡覺時身體會出現異常的反應。
當夜間出現以下這些問題,且症狀不斷加重時,有沒有可能與體內存在腫瘤有關。
有研究報道稱,70%的惡性腫瘤患者出現脊柱轉移。許多脊柱轉移患者首先會出現脊柱疼痛,如肩頸部痠痛、腰背痛等,很容易和腰椎、頸椎病混淆,容易出現誤診。
但與普通脊柱疾病不同,脊柱轉移引發的疼痛多出現在夜間,甚至會因為疼痛影響睡眠,患者會在睡夢中痛醒,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翻身、起床過程中疼痛加重。
腫瘤細胞的生長會導致其他細胞緊縮進而造成疼痛,通常情況下,出現疼痛往往提示癌症已經進入中、晚期,常表現為間歇性或持續性隱痛、鈍痛,在夜間最為明顯。因為白天人們經常活動,整個身體的氣血持續運行,可以有效緩解疼痛。
但是夜晚,人處於相對靜止的狀態,氣血相較於白天也相對凝滯,所以疼痛經常會出現在晚上。而且疼痛的部位與病變部位密切相關,疼痛程度會隨著病情發展逐漸加劇,到後期的時候,服用止疼藥也效果甚微。
骨肉瘤是兒童、青少年較為常見的實體腫瘤之一,好發於四肢,常會被家長誤以為是“生長痛”補點鈣就沒事了。骨肉瘤引起的疼痛在早期並不明顯,為間歇性痛,疲勞或外傷後疼痛加重,一般夜間疼痛較為劇烈,且為深部和持續性的。
發燒也是非常常見的表現,但很多癌症也會對人的免疫系統造成影響,如白血病、淋巴瘤等,身體為了抵抗侵犯,就會產生持續性的發燒。與普通發燒不同,腫瘤引起的發燒,是有特點的,一般為午後、傍晚發熱,次日凌晨又會得到緩解,這種發熱使用退燒藥後並沒有降溫效果。
相信每個人都有過起夜的情況,在生活中導致起夜的原因有很多,像睡前喝水過多,天氣寒冷等。但是大家不用太過擔心,偶爾的一次起夜一般不是什麼大問題。在臨床上,只有每晚睡眠時起夜次數≥3次時,才算夜尿增多。
但是如果你出現長時間的頻繁起夜,那一定要引起重視,這可能就是身體發出的癌症預警信號。比如前列腺癌,該疾病會導致前列腺體積增大,從而壓迫尿道腔,使尿道變窄,除此之外還會抬高膀胱經,這樣就會造成夜間有更多尿液的現象,發展到後期還會出現尿液點滴、淋漓不盡。
我們身體在快睡覺或進入睡眠狀態時通常是比較放鬆的,一些白天發生的不適情況,可能由於身體不夠放鬆,沒有察覺,但是到了晚上就會非常明顯。
如果晚上平臥入睡以後出現被憋醒的情況,還可能伴隨咳嗽、咳痰的問題,直到坐起來,這些不適症狀才會有所緩解。那你就一定要注意了,這是因為肺部的病灶已經比較大了,影響到呼吸功能的時候就會出現睡覺憋醒的情況。
在流行病學研究中,除一些和個體的體質有關的癌症之外,約40%的癌症病例與飲食習慣有關;約30%的癌症與生活習慣有關,1/3癌症可以預防; 1/3癌症如能及早診斷,則可能治癒; 1/3癌症病人通過合理而有效的治療可以改善生存質量。
所謂菸酒不離手,癌症就會有。近年來,我國因肺癌死亡的患者其中80%都是由於吸菸造成的,菸草在燃燒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焦油以及亞硝酸胺等致癌性物質,這些物質長期基礎肺組織就會引起肺部的病變,導致癌症的發生。
早在1964年,相關醫務人員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了飲食的“粗、硬、熱、快”等可能與食管癌的形成有關,提倡“細嚼慢嚥”等措施,以減輕對食管粘膜的磨損、燙傷。
。缺乏運動會導致體內免疫細胞減少,大大增加患癌的幾率。一項涉及 144 萬人的研究表明:運動可以降低 13 種癌症的發病率,其中包括最常見的肝癌(降低27%的發病風險)、肺癌(26%)、結腸癌(16%)、乳腺癌(10%)。
適量的運動不僅可以促進新陳代謝、加速血液循環、提高機體的免疫力,還有助於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失眠、焦慮等不良情緒。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在運動中,要注意適度,避免跌倒或運動傷害等。建議,每週運動四五次,每次半小時到一小時是合適的。注意運動前熱身,以及運動後的拉伸休息,可以選擇快走、騎車、廣場舞,或更溫和一些的太極拳、門球、游泳等,儘量避免需要身體對抗的項目。
總之,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癌症的發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與我們的生活習慣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