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看來時的路,芸芸的腦袋裡會有這樣一幅畫面:一個穿著白裙子、戴著草帽的小女孩,奔跑在田野裡,很快樂、很純真的樣子。於鄉村長大,到中國美術學院唸書,開花店、咖啡店以及現在的民宿,每一種嘗試,都關乎自然、美學與生活,走的每一步路,也都是由內心的一團火牽引著她,去向更如曠野般的人生圖景。
說到人生重大的轉折點,芸芸將“考到中國美院”視為其中之一,從山東的田野間來到杭州這座城市,綠意並未在她的生命中消退,而是化作春潮,將更美好的事物呈現在她面前,每天與花草、自然相伴,做內心真正熱愛的事,憑藉對「美」的熱愛,她的第一次創業便是從花藝入手。
“2015年左右算是花藝發展的鼎盛時期,也有很多美學生活方式的品牌開始顯現,所以那個時候我做了一些大膽嘗試,比如自然花藝、花藝教學。我喜歡的美學概念是自然與去商業化的,在做「艾物生活館」的時候,我走的並不是傳統商業花藝路線,因為花是我心裡非常重要的自留地,我不希望把花當作單純的原材料去看待,而是希望能夠帶給大家嚮往的、由花藝營造出來的美好場景。”
「泰特島」咖啡店是芸芸的另一個嘗試,因為學習繪畫的經歷,她的腦海中常有對美好情境的建構,和對光影、植物、色彩的敏感,在泰特島的設計中,花與自然依舊處於核心的位置,以莫奈花園為靈感,門前的睡蓮池、藤編傢俱以及被綠意包裹的野餐場景,讓咖啡店成為許多探店達人自發前來的打卡地,也成為都市之中難得的隱秘休憩處,給人們一片自在、愜意的小天地。
對於芸芸而言,「花」不僅是美好和治癒,更是人與人之間鏈接的紐帶。在做花藝的時期,芸芸結識到很多可愛的人,由此而來的也有更為有趣的想法和更為難得的際遇。
在最初接觸「目涯」項目時,芸芸並沒有直接參與進去,直到她真的置身於巫山之上,站在遺世孤立的懸崖臺地,當風繞過她的頭髮和衣服,對面神女峰雲霧繚繞,大山大河的絕美讓她深深觸動,心中由此升騰起對更廣闊的天地的渴望。
“其實對我來說,感動是來自巫山的神女神話,腳踏荒原,望著對岸的神女峰,感受到跨越千年的女性之間的凝視,她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像我在花藝的這條道路上探索的心路歷程。當身處在自然之中,人就會被治癒,你會覺得像在大地母親的懷抱中一樣。那一刻,我就下定決心,毅然決然地選擇加入目涯。”
目涯巫山俯拍
當時她給自己寫下的一句話——新生活是探索未知的荒原,而「目涯」的名字取自莊子“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目”即眼睛、看見、視、五感,“涯”即邊、邊界、探索、無邊,與芸芸心中所想極為契合。從花店到咖啡館,再到如今的民宿,到了35歲才開始的品牌,即將成為她人生道路的新起點。
荒原劇場
馬丘比丘,亞馬遜河上游山脊上的廢墟遺址,為熱帶叢林所包圍。同樣的荒蕪之地與懸崖峭壁,同樣的隱秘於自然之中,馬丘比丘與巫山項目的相似之處,讓芸芸和團隊很容易將二者聯繫起來。在最初的設計階段,他們確定了最基本的概念——讓建築有如從環境中生長出來一般,保留鄉土與荒野的記憶。
前居民栽種的樹,成為目涯與在地的鏈接
一些老房子留存下來,新房子則用了大量的石塊、木材這種原始的材料,芸芸也儘量還原了當時令她感動的一些場景,比如恣意生長的梭子草、狗尾巴草,營造出荒原的感覺。在「目涯」建造的過程中,芸芸彷彿看到,在一棵老掉的樹那裡,又發出了新的枝芽。
走過長長的石板路,視線愈加開闊,樸素的建築之內,是既摩登又古典的內部裝潢,房間儘量精簡掉不必要的元素,使其能夠與自然景色更為融合。石榴、梧桐、戀樹、紅楓、烏桕,客房的名字猶如隨山谷的風中而來,傳遞出詩意、愜意、隨心的感受。
在每一處細節之中,都流動著自然與寧靜的氛圍,而這些精巧又不留痕跡的設計,都是為了讓客人能夠在目涯獲得身心徹底的放鬆。
目涯還有很多“無用”的設定,無涯美術館、雲海咖啡館、觀雲臺、荒原劇場,在芸芸看來,無用方可大用,未來在這些“無用”的空間裡會有很多有趣的活動,室外茶席、 音樂會、觀星、瑜伽……“自由”還有一個名字叫“無限可能”。
脆李餐廳
賦予一段旅行更多滋味的莫過於美食,在脆李餐廳,豐富的物產衍生出四季三餐,本地神仙豆腐,鮮辣脆爽的魔芋,軟糯糯的柳坪箜洋芋,花椒和辣椒加持下的巫山烤魚……胃裡、眼裡和心裡皆是滿足於歡喜。
無涯美術館
除了建築本身的在地化,與目涯緊密相連的一群人也有部分是來自本地。巫山的叔叔阿姨們來到這裡,擔當起園丁或保潔的角色,這處懸崖上的民宿,聚集起樸實的人們,也讓四時之景有了溫情的底色。
“前兩天農戶家的核桃熟了,他們就把自己家裡的核桃帶過來給我們吃,自己家的玉米剝下來給我們餵羊,我想要的城市與鄉村的鏈接,在目涯收穫了一種更好的表達,二者其實是可以模糊邊界、融合在一起的。我希望他們就像在自己家工作一樣,通過本地人的加入,我們能與這片土地有更深入的聯繫,也希望前來的人能看到這裡正在發生的一些故事。”
很多人會好奇芸芸身上的活力從何而來,除了天生的品性和氣質,她在自然裡也收穫了豐厚的療愈。在目涯生活的日子,人似乎更容易覺察與專注當下。芒草抽了穗,栗子樹掛滿了毛栗子,小羊身上的鈴鐺聲在峽谷裡迴響,小花小草所沾染的露珠,都給予了芸芸更多的能量。
正如蘇軾所說,“耳得之為聲,目遇之成色”,芸芸將感受到的自然與美好付諸於筆下流淌的文字,她寫道:“入秋之後的巫山天氣很舒適,晚飯後在園區裡散步,不起眼的位置裡竟發現了幾顆板栗樹,像一個個綠毛球掛在樹上,很是可愛,再過段時間便可以用來做板栗燒雞和糖炒栗子了。荒原劇場邊的石榴紅了,懸崖邊的柿子開始漲紅了臉,芒草和來自峽谷的風一起舞蹈,村民家的核桃也都熟了。秋天裡,一切都變的熱鬧了起來。”
來到目涯的人們,目之所及是落地窗外的寂靜山谷,雲捲雲舒或是日出星河,呼吸到的是與城市截然不同的清冽空氣,心也隨之安寧下來。芸芸說很多人到這裡,並沒有帶著很強的目的性,也許就只是發發呆、看看書、喝杯咖啡、睡睡覺,但與自然相處的這些日子,蟲鳴鳥叫都可能會變成良藥,為自己接下來的生活重新充電。
“有一天,我早起看日出,看到一對好朋友也在觀賞,那個時刻不忍打擾她們,只是默默陪伴在旁,同時也在心中暗自欣喜——原來是有人能真的看懂你的作品,這種被同一片景色觸動的共鳴感,對我來說是很幸福與溫柔的體驗。”
在四月份芸芸剛來的時候,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開荒種地,現在田地已經頗有富足之貌,香草、番茄、南瓜,小時候從鄉村發芽、生長的田園夢,在35歲如願以償。與花藝、自然和美共生的這些年月,也漸漸在芸芸的生命中煥發出更為蓬勃與自由的力量,對她來說,不論是在重慶巫山的懸崖之上,還是未來去到內蒙古烏蘭毛都草原或是山西的五臺山下,只要隨風而行,順勢而為,就能去向自己嚮往的地方。
策劃 / Vivian
撰文 / 諾維爾卡
圖片提供 / 目涯
無論你是自由設計師,還是設計工作室或機構,只要作品足夠精彩,有看點,通通砸過來!打包您的作品圖片+文字+聯繫方式,
郵件至[email protected]即可參與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