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為四時之首,春歸大地之時,萬物復甦,陽氣始發。此時,養生應順應陰消陽長的自然界變化,調動體內陽氣,使之不斷充沛,早睡早起,養肝健脾,尤其要注意飲食方面的調理。
在飲食養生方面,大家應遵循助陽升發、溫涼適宜、減酸增甘三個原則,同時多進食時令蔬菜,如菠菜、芹菜、萵筍、西藍花、茼蒿、香椿、韭菜、蒜苗等。
大家應適當攝取有助於陽氣升發的食物。一般而言,具有溫熱之性的食物都有助陽之力。就五味而言,辛甘發散為陽,故辛味食物多有升發陽氣的作用。春季,人們可適當多食蔥、蒜、韭、蒿、芥等辛味之菜。但需要注意的是,春為少陽之時,飲食只宜助陽,不宜大溫大熱,故羊肉、狗肉之類的大熱之品並不適宜。
早春乍暖還寒,飲食宜略偏辛溫,以驅散陰寒。晚春氣溫日漸升高,飲食宜偏辛涼,可適當選用薄荷、菊花、綠豆、赤小豆等。
春季應少食酸味食物,一則酸味入肝,會使肝氣過旺;二則酸性收澀,會影響陽氣升發。另外,春季肝旺脾弱,而甘味入脾,適當進食米粥、大棗、蜂蜜、花生、山藥等甘味食物,可增強脾胃功能。此外,木耳、香菇、蘑菇等食用菌類亦可健脾益胃、扶助元氣,適合春季食用。
春季食養,為大家推薦幾個食療方。
食材:薺菜10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將薺菜洗淨切碎,與淘洗乾淨的粳米一同放入鍋內,加適量的水,熬煮成粥。
功效:益肝明目、健脾和胃。
食材:香椿芽100克,豆腐200克,食鹽、醬油、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豆腐切小丁;香椿芽洗淨,沸水稍焯,切碎;將香椿芽與豆腐丁一起,加食鹽、醬油、香油等調味品拌勻即可。
功效:祛風解毒、健胃理氣。
食材:韭菜200克,雞蛋2枚,食鹽、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將新鮮韭菜洗淨,切段備用,將雞蛋打散;起鍋倒油,油燒至七成熱時,倒入韭菜,大火煸炒,加少許鹽;倒入雞蛋液,轉小火翻炒,蛋熟即可食用。
功效:助陽行氣、滋陰活血。
食材:青蒜250克,香乾100克,食鹽、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將香乾切薄片,青蒜洗淨,切寸段;起鍋倒油,將青蒜炒至翠綠色,加入香乾、適量食鹽,略炒即成。
功效:健胃消食、殺蟲行滯。
食材:苜蓿100克,粳米100克,食鹽適量。
做法:將新鮮的苜蓿摘取嫩頭部分,去梗,洗淨,放入沸水中焯去苦味,撈出,切碎;將粳米淘洗乾淨,加適量清水,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成稀粥;待粥將熟時,加入苜蓿末,可酌加少許鹽調味,粥沸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益胃、清熱利腸。
食材:鯽魚1條,春筍200克,香菇、胡椒、食鹽、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將鯽魚洗淨,在魚身抹少許鹽及黃酒,醃20分鐘左右;將春筍洗淨、切段,備用;將鯽魚兩面在油鍋中略煎,加水,放入春筍,可酌加少許香菇丁以提味,用武火煮沸後,轉文火燉30分鐘,加入適量的鹽、胡椒調味即成。
功效:益氣健脾、清熱化痰。
食材:水芹200克,生薑絲、食鹽、香油各適量。
做法:將水芹洗淨、切段,用開水焯燙,加適量生薑絲、食鹽、香油調味拌食。
功效:清肝除熱、通利腸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