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如此強調“有效社交”和“無效社交”,一方面是因為快節奏時代,每個人的時間要用於創造更多價值,所以就顯得不夠用,顯得時間很珍貴,導致了希望立竿見影的功利主義;另一方面就是大家都很累,身心疲倦。一個人在愉悅的時候會感覺社交活動會帶來快樂,但疲憊時就容易覺得社交是一種負擔,是無效的。
©電視劇《三十而已》
但其實,心理學曾有一個基本發現:從人的社會天性的角度來講,所有的社交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包括物質、信息、情感層面的,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維護社會聯繫、探索社會規則、瞭解社會運作的方法。換句話說,人情世故很多時候是通過社交才能夠慢慢學習得到的。
因此,很多人口中的“無效社交”其實並不是因為它真的無效,而是因為它過分、過度、過濫。很多時候我們談到無效社交,是因為它超越了正常社交的一些範疇,比如說,無關的人、無關的事情。還有的時候它比較過度是因為它涉及我們的隱私,超越了我們自己能力的範圍。所以更準確的說法應該是低質量社交,“低質量”就是說它沒有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在社交中擺脫“低質量”並獲得樂趣?本期我們邀請心理專家彭凱平教授與大家一起探討積極有效的社交技巧。
很多人將八卦閒聊看作毫無意義的無效社交,但在彭凱平教授看來它們也是有積極意義的。心理調查發現,70% 的八卦閒聊是中性行為,無所謂好壞;20% 的八卦閒聊會帶來負面效果。他的一位學生博士論文研究了八卦的積極意義,發現八卦對人們的情緒安撫特別有幫助。如果發現一些不公平、不正義、不道德的事情,八卦是一種“不平則鳴”的表現,能讓人心裡好受許多,這就是它的積極意義。
除了社交的形式多種多樣,彭凱平教授還建議大家在社交時“跳出自己舒服的樹洞跟別的樹洞建立聯繫”。這源於美國社會學家馬克·格蘭諾維特提出的“弱勢關係的強勢效應”,指的是萍水相逢的一個人,你跟他閒聊幾句,他帶來的信息可能是你在自己的圈子裡一輩子都得不到的。因為你們來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背景,這種破圈層的社交被比喻成跳出自己舒適的樹洞,跟別的樹洞建立聯繫,這也是一個著名的理論,叫作結構洞理論。
對於親友之間的社交,彭凱平教授認為談話內容不要太功利,也不必太具體 :“我甚至覺得親人之間很多的交流溝通應該是閒聊,而且是聊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如果見面就問孩子考了多少分、房貸還欠多少錢,這種有具體數量的問題就容易把天兒聊死。所以應該聊那些沒有標準答案、無法定量的問題,我把它叫作‘無限的話題’。”
“什麼樣的話題是無限的? 愛情是無限的,對吧? 你愛我到底有多深,沒法定量所以只能比喻像山一樣高,像海一樣深。智慧是無限的,可以聊那些人生智慧,豐富的經驗。幸福也是無限的,因為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幸福。所以,我建議大家把有限的時間花在討論‘無限的話題’上,這樣會產生更多的情緒價值、關係價值和社會價值,而不是那些功利的價值。
Q
如果有人想要跟您建立聯繫,獲得社交機會,怎樣做才能打動您呢
A
總的來說,我可能會被三種“社交技巧”打動:
第一,最容易打動我的就是願意回報社會的人。比如,願意主動做事,願意為弱者捐獻,熱衷專業研究發表文章,為科研做出貢獻,等等。這樣的人我都樂於結交。
第二,我喜歡有趣的人。如果他有一些重要的、獨到的思想觀點可以分享交流,也會令我對見面充滿期待。
第三,我願意跟有道德的人交朋友。有些人可能因為際遇、能力等,對社會沒有做出巨大的貢獻。但他是個好人,有正義感和社會公德,或者是歷盡苦難堅強不屈,活出人的尊嚴與價值,這樣的人我也願意跟他們多交往。
Q
根據您多年老師的身份以及在職場中的觀察,是否有對於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的社交建議?
A
一大部分年輕人在初入職場階段會出現不適應的感覺,大概率因為把傳統的家庭道德引到職場道德上了,這是很大的問題。你的老闆不是父母,你跟老闆相處要講的是職場道德,這個道德就是平等,給多少錢幹多少事,很簡單的。不要因為我是年輕人,我是孩子,我是女性等,我就一定要得到你的照顧、支持和愛護。那是家庭關係不適合職場社交。同樣地,我們的老師、老闆對待學生和員工,也要遵循平等原則,而不是像對待孩子那樣對待他們。
Q
是否有一些切實有效的社交小技巧?
A
社交的重點是,讓他人感到和我們交往有利益、有價值、有作用。說到底要在社交中讓他人有所收穫。3 個小技巧分享給大家 :
第一設計一個場景,令對方獲得情感上的好處。比如帶個小禮物,送束鮮花,如果之前就認識那麼找一個曾經一起去過的地方約會等,讓他感到跟你見面交流是很開心的事情。
第二個設計,就是實實在在的價值利益。每個人走向社會都需要貴人相助,但貴人為什麼要幫你? 一定是他覺得你是一個未來可以幫助到他的人。這是人類的一種信任,這個信任並不表示立馬就能得到,也許他很快就會忘掉你,但他覺得你是一個有道德、有情操、懂得感恩的人,那麼他就會願意來幫你。讓別人知道你是個結草銜環之人,甚至在一開始就對他安排時間跟你見面表達謝意,這不僅是做人的修養,也是一種社交的智慧。
第三,一定要設計好具體的任務和要求,不能泛泛而談,要把自己明確需要得到幫助的事情講出來。讓對方知道你提前做足了準備,同時也尊重他的時間、會有助於社交活動的成功。
Q
在社交中怎樣說話才能討人喜歡?
A
不要一味地說好話,拍馬屁沒有價值。按照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提出的 5:1“洛薩達比例”,我們在社交過程中最好採用“好話”跟“壞話”糅合摻雜的做法,而且兩者比例最好是 5 :1。也就是說,每一句批評要配上 5 句鼓勵才能維持穩定的關係。我稱之為“打一打,揉五揉”。
新媒體編輯|超楠
視覺設計|April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本文刊載於《時尚健康》2023年6月刊,此處有刪改
編輯|張鳴
採訪、撰文|孫媛媛
攝影|Ray(逆光視線)
化妝|小鵬
拍攝場地鳴謝|北京望京凱悅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