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之果”——栗子

“腎之果”——栗子

“腎之果”——栗子

天津/周滿茹

     栗子又稱板栗、甘慄,是殼鬥科慄屬的植物,營養豐富,不僅含有大量澱粉,而且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B族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熱量也很高,自古以來就作為珍貴的果品,有“乾果之王”的美稱。

     栗子有多種吃法,南方有將栗子在炒菜時作為配菜或者煮湯吃的,如傳統杭幫菜館的招牌菜“栗子炒仔雞”等,而北方吃栗子當屬香甜可口的糖炒栗子,是頗受人們歡迎的美食佳品。

     栗子不僅可食用,還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被譽為“腎之果”。栗子性溫,味甘,入脾、胃、腎經,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功效,用於治療反胃、洩瀉、腰腳軟弱、吐血、衄血、便血、金瘡、折傷腫痛、瘰癧等症。

    《名醫別錄》載:栗子“主益氣,厚腸胃,補腎氣,令人忍飢”。《唐本草》載其:“嚼生者塗病上,療筋骨斷碎、疼痛、腫瘀。”

1

內用方

治療吐血、便血:栗子生吃細嚼,每日食5~8顆。

治療小便頻數:早晚生食栗子各2顆,對老年腎虧引起的尿頻有輔助治療作用。

治療小兒脾虛洩瀉:取山藥、雞內金、麥芽、板栗各等份,烘乾研為細末。每次20克,蒸熟後加糖適量,食之。

2

外用方

治療筋骨腫痛:板栗果搗爛敷患處。

3

食療方

板栗糕

     取栗子200克,去殼,用水煮到極爛,加糯米粉500克,白糖50克,揉勻,入屜以旺火蒸熟,出屜時撒上瓜子仁、松仁各10克即成。

     此糕味香糯軟,具有健脾益氣養胃、強筋健骨補虛的功效,適用於年老體弱、腰膝痠軟、不欲納食等病症。

栗子燒白菜

     取生栗子300克,煮至半熟後撈出,剝去外殼,對半切開,入油略炸後撈出;大白菜500克,洗淨切長條塊,熗鍋炒至斷生,加入栗子同炒,加少許精鹽、白糖調味,溼澱粉勾薄欠出鍋。

     本菜具有補脾、益腎、止血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血、體倦乏力、腎虛腰膝無力、大便帶血等症,還可用於壞血病。

栗子山藥姜棗粥

     栗子30克,大棗10個,山藥15克,生薑6克,大米100克,加水煮成稀粥,再加紅糖調味食之。

     此粥能補腎、益脾、止瀉,用於脾胃虛弱、畏食冷物、少食腹瀉或小兒消化不良的人群食之。

烏骨雞燉板栗

     烏骨雞1只,褪毛淨膛,與板栗仁10枚加生薑1塊同入砂鍋,加清水,用文火燉2小時。起鍋加少量精鹽食用。

     本菜有滋補肺腎、益氣強筋的作用。

栗子紅薯排骨湯

     板栗仁、排骨各400克,紅薯兩根去皮,紅棗4粒拍扁去核,姜2片。先將排骨汆水,加入栗子、紅棗和薑片,以武火煮20分鐘,轉小火煲1個小時,再放入紅薯塊煲20分鐘,調味食用。

     此湯能補氣健脾、滋陰補腎、強壯筋骨、通便排毒。

栗子粥

     栗子肉100克,粳米100克。先將栗子肉入鍋煮熟,再加入粳米煮粥,空腹服食。

     此粥有健脾養胃、補腎強筋的功效,適用於脾虛氣弱、肢體軟弱、頭暈手顫、食慾不振、洩瀉下痢之症,亦可治反胃、嘔吐等症。

溫馨提示:

栗子雖好,但每一次切不可進食過多。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栗子“若頓食至飽,反致傷脾矣”。生吃過多,難以消化;熟食過多,阻滯腸胃。特別是栗子含澱粉較多,飯後吃容易攝入過多的熱量,不利於保持體重;栗子所含的糖類不低,糖尿病人慎食,以免影響血糖的穩定;食積停滯、脘腹脹滿痞悶者禁服。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摘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周滿茹

本文編輯:秀瀧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