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故事|山水林田共生 產城農旅融合

林城故事|山水林田共生 產城農旅融合
林城,是湖州長興西南邊的一個鎮子。杭州開車過去,一小時多些能到。
山清水秀、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鎮子裡孕育了國家、省、市、縣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6項,包括享譽海內外的“百葉龍”、遠近聞名的“林城獅舞”“龍山旱船”,集聚了工業爐、機械裝備、釀酒三大特色產業,形成了觀光農業、休閒農業等生態旅遊業……
在林城引以為傲的自我介紹背後,還肩負著一個重任,作為長興縣的穩產保供基地,擁有9.8萬畝耕地,近5萬畝糧食功能區和7350畝水域,出產著供應上海、杭州等長三角重要城市的糧食和蔬菜。
以優化提升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為抓手,定位高質量建設“創新林城、共富林城、宜居林城、幸福林城、先鋒林城”,努力打造“山水林田共生,產城農旅融合”的綠色共富新林城,為“富美長興”建設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萬柏民,林城北湯村的村民,林城第一批“吃螃蟹”的水稻種植戶,也是林城鎮開展高品質數字化糧油示範項目的首批受益者。
老萬原先一直從事建築行業,前兩年回到村裡,挽起袖子和褲腿,當起了糧農。
他家的水稻田,總共60畝,是用網格子一層層網起來的,上邊和四周,包了個嚴嚴實實。
“你聽聽,這裡有什麼?”老萬站在田邊,讓我安靜聽。是呱呱呱的叫聲,此起彼伏,他的稻田裡到處是青蛙。
老萬說,水稻根部,是青蛙的世界。依據去年的收成,今年每畝大致能有800斤左右的青蛙。“這是肉蛙,將來都會流轉到城裡的餐館。”
相比“種田人”這個身份,養蛙人或許更適合老萬。
有了青蛙,水稻不會有蟲害,也就意味著不必噴灑殺蟲的農藥。青蛙捕食害蟲,還會“製造”優良的有機肥,為水稻提供養分。
 “純生態種植的有機大米,安全、好吃。”老萬說,這是林城鎮在農業轉型升級上的新嘗試。
去年老萬種出來的這些與蛙共生的生態稻米在上海、杭州等大城市,賣到了20元一斤,供不應求。
老萬粗粗算了一筆賬,僅稻米一項,每畝營收超過了1000元。而更大的收穫是賣青蛙的錢。青蛙每年8月就可上市,批發價去年每斤15.5元,因為太受歡迎,今年價格上調到了每斤18.8元。“有農業部門提供幫助,不愁銷路。”
簡單說,上面是抽穗的水稻,下面是長成了的肉蛙,同一塊地兩樣產出。“以蛙治蟲,以蛙養稻”,無農藥無化肥,真正做到了生態種植。
這幾年,林城鎮稻蝦產業在不斷壯大,在北湯、午山崗、天平、塘南等多個村打造了種養示範區,全鎮種養面積達到了2500畝,產值超1000萬元。
據瞭解,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林城鎮積極做好‘非糧化’整治‘後半篇文章’,創新推出‘共享農業園’模式改革,提升農業生產效益,實現村集體、農戶、社會主體等三方互惠互利、成果共享”。林城鎮農辦主任金淑斌介紹,通過這種新模式,項目規模得到了擴大,讓更多低收入農戶得到收益。
“像杭州、上海這些長三角城市都是我們農產品的主要供應點!”金淑斌笑著說,現在鎮裡已經制訂了農產品品牌計劃,“未來又是一張金名片!”
在林城鎮主幹道興林北路和鼎興東路的交會處附近,聚集著鎮子裡多數的工業企業。
數控、工業爐、設備製造、紡織業是主要支撐林城工業體系的幾大行業。
2021年,林城鎮完成了紡織行業的集聚提升,稅收完成2.7億元,規上企業達到57家,特別是以裝備製造和汽車零部件為主導的工業園區初具規模,佔規上企業的53%,招引了一批像歐姆科、富科達、帕茨精工等示範型企業。
這背後,是深入實施“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行動,紮實開展工業全域治理,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今年1到6月,騰退12家企業,盤活低效土地154.76畝。
“今年下半年,我們將繼續優化發展裝備製造產業,構建以通用機械、工業爐、交通路標等為核心的集群式產業。”林城鎮經發辦主任黃芳城表示,將繼續關停和騰退工業邊界外的低散亂企業,提升發展特色傳統產業,以工業爐、紡織、耐火材料為主,形成產品差異化、有競爭力的傳統產業集群。
用工荒、用電難、用錢緊、訂單少是企業遇到的共性問題。
林城的做法就是成為“店小二”、做好“服務員”。
線下舉辦招聘會,開展“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培訓”四送活動,發掘可靠勞動力,解決用工問題;開闢綠色通道,實行專人“一對一”跟進,確保現場用電“次日達”;大力度推出優惠貸款政策,用足科技貸款、知識產權貸款等配套政策,讓小微企業貸得到款、貸得起款……
“我們還建立了鎮班子成員聯繫重點企業制度,協助企業拓市場,抓訂單,並且主動收集符合產業特點的展會信息,大力宣傳參會優惠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
據瞭解,今年上半年,林城鎮完成稅收收入1.95億元,同比增長18.1%;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3億元,同比增長168%;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8.67億,同比增長1.44%; 投入研發費用5403.7億元,同比增長33.94%;實到外資完成1370萬美元,合同外資完成8400萬美元。
林城人還始終揣著一顆“文旅心”。最典型的就是周吳岕村歷史文化村落項目。
在林城的北端,隔山相望的就是“十里古銀杏長廊”八都岕。
村子以線狀依山傍溪而築。
至今還遺存著吳宅、錢宅等古民居,始於南北朝時期的省一級烏龍古道,300多年的金錢松,千年的古沙樸,還有百年以上的銀杏古樹群……依託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豐富厚重的人文資源,村子也成功成為浙江省第十一批歷史文化古村落。
精雕細琢,是這個古村落的特色。
在周吳岕村居住了幾十年的李老伯這麼和我介紹,走在村裡,就像走在畫裡一樣。烏龍寺、烏龍古道、水庫都經過了精心打造,現在就像住在一個大公園。
“下一步,我們將從民宿經濟入手,把生態化為景色,把景色化為流量,用流量帶動旅遊經濟,打造農產品銷售平臺,最終把美麗景色化為共富基石,達到村民共富的最終目的!”周吳岕村黨總支書記孫偉強表示,歷史文化古村落項目計劃2025年建成,目前總規劃方案已完成,正在快速推進中。
村子美了,能不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才是關鍵!
孫偉強看中的,就有高校入駐後的“年輕流量密碼”
2022年11月,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與長興縣人民政府進行教育資源區域合作項目簽約,項目落戶林城鎮,這也是長興入駐的第一所高校,全日制在校生規模預計達到5000人。
據林城鎮副鎮長饒本傑介紹,校區建成後,將成為長興技術人才、技術創新和產教融合高地,並將有力帶動集鎮商貿服務業的爆發式發展。“有了高校入駐,我們這個農業大鎮一定會變得更加有活力、更加有競爭力。”
記者:徐慧興 張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