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堂堂課——《金爐集》之立春003 三、星雲大師普及正知正解的一生回顧 四、
今天要講一件比較心痛的,佛光山開山快一個甲子了,這兩天是最心痛不捨的。因為,一代佛門高僧大德星雲大師父,化世圓滿,往生淨土。雲師的遺囑裡有這樣一句話:沒有舍利子,各種繁文縟節一概全免。
雲師一輩子推行人間佛教,世壽97歲,他的當代佛教界的一支筆,功績遍佈世界!促進兩岸團結!
問我平生何功德,
佛光普照五大州。
澳大利亞、美國、歐洲、非洲等等,那些最大的廟宇,都是星雲大師父去開創的。我在十年前,就得到雲師的《禪意》這本書,裡面有很多寓言故事、典故、禪案、心靈文章、明理勸世的文章等等,我讀了十多年,還是愛不釋手。
許多人不瞭解雲師,我今天給大家講點,雲師是中國江蘇人,1927年出生的,12歲就出家,在正規的佛學院接受正統教育,還擔任過學校校長,雜誌的編輯,《怒濤月刊》、《人生》主編,華藏寺的主持,1949年雲師到臺灣等等。
雲師也是一支筆成就。他這支筆有多勤?我告訴大家,無論何時何地,就連坐車、坐飛機、坐火車外出,他的兜裡都有兩支筆一個本子,隨時拿出來就寫,他能手託著紙,就寫出一篇文章!在飛機上空姐看了都很驚訝,大師上飛機一頁白紙,下飛機一篇文章!
雲師二三十歲時,就有非常人的成就。他非常喜歡讀書,當時稿費就能買山頂別墅、建個人圖書館,可以一生衣食無憂!雲師住在山頂就有一個念頭,這樣過一輩子有什麼意義?然後就開始入世傳教,捨己救人!
當時的民眾最需要正知正解,雲師就挑起普及正知正解的擔子,走人間佛教的路子。雲師主編過《覺群週報》、《人生月刊》、《今日佛教》、《覺世旬刊》等等,還是雷音寺弘法團團長。
1967年創立佛光山,樹立了四大宗旨:
以教育培養人才,
以文化弘揚佛法,
以慈善福利社會,
以共修淨化人心。
雲師常說要四給予:給人希望、給人信心、給人方便、給人歡喜。如果患者來了,我們能夠奉行,這種四給予的佈施精神,那你們每個人,未來都有一個不俗的成就,都會有一個讓人仰望的高度。
大師推動了教育文化、慈善,他先後在世界各地,創立200~300所道場、寺廟、圖書館、美術館等等,北美、澳洲、非洲等等,那些第一大的佛寺,都是雲師創立的。創辦美術館,知道藝術的重要;創辦圖書館,知道文化普及很重要;創辦出版社、書局,知道書籍流通很重要;創辦醫院,知道發福田、種福田第一;創辦教學樓、僧學院,知道培養僧學接班人的素質很重要;還創辦中學,在美國創辦大學!在1991年,創辦了中華佛光學會;1992年創辦了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員達到幾百萬人,被聯合國認可。
星雲大師一生更是著作等身,究竟有多少?我一開始看的《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傳》講演錄、《禪意》、《佛光教科書》、《星雲大師佛學著作集》等等,許多佛家的傳記,民間、高雅殿堂等各處,都有流通雲師的書,十分通俗易懂。
雲師一生以普及中國佛學為己任,使佛光照向世界!他所開創的佛光山,是振興佛教文化的,非常成功的一個案例。
老師這麼多年,也受兩位大師影響,一舌一筆,空舌雲筆。淨空法師半個世紀講法沒斷,他每天講經說法數小時,舌頭沒有停過,不懈的精神,問世間幾人能做到?
而星雲大師八十多歲時,做了心臟方面的手術,術後修養期間,還拿了筆跟紙放在房間寫文章。護士很驚訝,從來沒有見過,如此不愛惜自己身體的大師父,而且還笑得那麼開心!星雲大師說:宜將身心奉塵剎,其它的隨緣便好!
所以,為什麼有些人這樣努力的奉獻、奮鬥,還活到快100歲?人家用的是歡喜心去奉獻。大師一輩子是手不停筆,數十年如一日。所以,我們也要秉承這種一舌一筆的精神。
空舌雲筆,空師的舌頭講的碟片,堆山填海!雲筆寫的小故事,也等身著作!大師非常重視故事的講解、傳播,這是一個特點,大師有個人的年譜記錄,有十多本,是根據他的錄音整理的。總之,人生在世,求月滿人圓,青春歲月,當見賢思齊。
我昨天叫中正挖點木薯,堂口每年都得要種幾行木薯啊,一方面這是救荒糧,一方面可以平衡營養,它有淮山、紅薯所沒有的東西。還有一個,吃木薯,要吃到艱苦奮鬥的精神。
大塊:是的,明天下午約了個車,老師就是我還有幾個問題,可以提問嗎?
大塊:太好了!之前我聽您講樂受的事,但是您又講了披星戴月幹、咬緊牙關幹,那這兩件事衝突嗎?又要樂受,又要咬緊牙關。
師:一個人如果為了他心中的事業,可以拼。你看有很多武功高人,你說哪個人練武不痛的?錘沙袋、打拳頭有沒有不痛的?沒有!哪個人練武站樁扎馬都痛,但因為他是武痴,他樂受!
有些人去打籃球,全場跑,來來回回就追著那個球,粗喘著氣很辛苦,腳崴到了,皮擦破了都還要去打。你叫他不打,他還跟你拼命。你說打籃球不苦嗎?包括踢足球也是,但是他還是會迷進去,因為他找到了意義!
一方面是個人身體需要,一方面是他練好了,打籃球也可以為他信心建立基礎。你看那些打得好的,雖然苦是苦,但是他很有信心,投球投中時的快樂,讓他很自信。
比如說寫作也很辛苦,但是作品出來了,你就很快樂!還有農民,種花生也是比較辛苦的,豐收的時候,就會覺得很值得。心很快樂是樂受,但是身體在田裡鬆土、拔草、蹲下去、跪下去、曬著烈日,哪個不苦?還有盤腿,大家都知道這個苦,但奇怪的是你在盤完以後,下坐以後走路特別輕快,這就是快樂。
這個抑鬱幻聽女孩,她一來絕對會以為清齋淡飯是苦的,飲食作息的規律是苦的,因為治療要受人管制,負重鍛鍊是苦的。可是幾個月下來,她幻聽好以後,她會覺得這東西太值得了!
人的耐苦域別搞得太低了!耐苦域就是:有些人覺得蹲個三五分鐘,就覺得辛苦死了,我要走;蚊叮一下就苦死了。耐苦域別太低了,人生沒出息!要把它練高一點!像打赤腳,被石頭扎到了,覺得這個好苦,怎麼可能樂呢?只要你肯練,把耐苦域練上去,就不怕了!這件事想清楚對人生有益,就咬牙去做!翻過了高山,便是一馬平川!走盡崎嶇路,便是平坦途!
大塊:好的老師,還有兩個問題。有的人很厲害,是很精進的人,可能我和我身邊多數都是比較放逸的人。我想知道您是哪種人呢?是原先就比較調皮搗蛋,然後什麼事情改變了您?或者說您不覺得精進是個問題,一直都是這麼精進的感覺?
師:培根有句話說:習慣可以改變一切!習慣是一種偉大的力量,它可以改變許多東西,就怕你斷了習慣啊!其實你發現,三年講學又有什麼所謂呢?一旦習慣了,就跟筷子夾菜一樣。
你看打赤腳,真的那麼恐怖可怕嗎?習慣之後,你看我們堂口哪個人說打赤腳,會排斥的?現在基本八成以上,到江邊不用老師講,只要太陽暖和,他們自動全部卸掉鞋子!沒有哪個人覺得脫鞋子多麼苦,因為脫鞋接地氣,是真的舒服!
所以,要養成一些對你身心靈舒服的習慣!如果你養成以後,就沒所謂什麼堅持不堅持了,也沒所謂什麼痛苦了。最難的是要播種一種好的習慣,並且堅持一段日子後,有所改變的東西,這個難。
寫作也能改變人啊,星雲大師一生都堅持寫作、飛機上都在寫作。這麼堅持的人十分少見,連空姐都說閱歷那麼多年,大師父算是最奇特的一位!習慣成自然!一切是不斷習慣無不成之事。我當時看到就把它背下來,所有事情,你如果不間斷這種習慣,那就沒有不成的!這是《三藏十二部》裡的一種說法。
大塊:我還有最後一個問題,春節回去,見了很多長輩,也有很多有成就的人。他們給我傳播很多思想,咱先不論誰對誰錯,我就想問您,我該怎麼判斷這些事?還是相信我自己真正證得的東西?
師:有些東西有時代侷限性。在五經富對的,在廣州未必對;在上個時代對的,現在未必對;你現在覺得對的,在未來未必也這樣覺得。你現在都會開始否定,過去三五年的你自己,是吧?所以你現在認可的,小心被三五年後的你否定掉!
古人也有考慮過這種問題,就以經典為實,就這一條!四書五經、經典、金句等等,所以,老師一直都在強調金句的背誦不要斷,還要拓寬你的知識量,這些《辭海》、字典、成語詞典等,家裡都要有。你看《辭海》為什麼要設計成藍色的本?藍色是大海,大海可以容納很多寶藏,所以也叫《辭海》。
還有在我這裡學到的東西,你到別處未必適合。但是在這個場合裡,你無論學到什麼,起碼你的意志力是一生都有受益的。因為你在這幾個月裡,看到自己意志力的蛻變,是前幾年翻了好幾個量級!要看到萬變不離其宗的東西:自律、精進,是永恆不變的!
其他規矩是各處有各處的要求,你隨俗為變就好了。像在這裡挑擔、赤腳、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你都經歷過,這些有用!所以你要從長輩裡不同的意見,看到共同的東西。若這東西有利於淬鍊意志、有利於堅強、有利於光明,能夠幫到自己又能夠幫到他人的話,那長輩講這樣的意見,都要去好好接受。
現在有些人說:究竟是要先工作,還是先學醫?先考文憑還是學個絕技?是要先做生意賺大錢,還是先成家?究竟是要只跟一個師父,一根筋到底,還是要轉益多師是吾師啊?
這些所有東西,在操作中,要抓住一個共同的是:你的陰陽有沒有調好?比如說這個老師教的東西都很好,可是你天天窩在案牘上,都吃撐了;牛奶價值很高,可你都灌得口吐白沫了,是不是要吃點米飯、青菜、麵條等等的?一定要綜合。既要一根筋,也要綜合!
需要體力上的鍛鍊,也要腦力的運用。既要文化知識、需要技能幫人。需要淬鍊自己的力量,同時也要增長自己的腦子。多一個老師,如果只是給你灌知識,那跟兩腳書櫃有什麼區別?
所以,我們堂口一直堅持的這點非常好‘半日讀書半日勞動’。疫情前我們堂口最多有120個人,大部分來了都是歡喜而回,都收穫非常大!那時候老師親自督戰農場,幾十個人在農場裡團團轉,幾十人在知足堂切磋技藝!下午睡醒就到農場去,天黑再回來。
一天天就看到病弱的轉變。所以,無論講什麼,你個人的口才、體力,還有年輕時應該記誦、背誦的文章,一直堅持的好習慣寫日記,這個不要丟!不弄丟久而久之,你的緣分就像上臺階那樣,越上越高!沒有必要去判這個前輩、那個前輩的對與錯、是與非。像你走了,我也不會說大塊多差怎麼樣的,反正所有人來,我都說他就是光輝!因為,他收穫了蛻變,大家要向他學習。
但是,你來這裡的時候,連帶九麗都要打擊你,為什麼?像江南七怪一樣,他們作為老師,郭靖要先過他們那一關。最後郭靖超過所有師父。郭靖究竟在他們身上學到什麼?他就學到這點:忠信正義!並不是什麼巧妙的招數,就是老實肯練,師父交代要天天練。
其實江南七怪的武藝,在高手面前是不禁折騰、不夠看的。但他們照樣可以帶徒弟,給徒弟築基。你看楊康跟國師級最厲害的練武,但是心高氣傲,只記得妙招,忽視了勤修苦練,最後就算得到機緣,也輸給降龍十八掌。這就是師父與弟子。
反正我認為就一點,無論你到哪裡,都要認真對待,即使是你的小學老師,即使是專幹這一件小事!比如你在我這裡學會一個搬磚,你天天堅持這個小習慣,五十年以後都會感謝我,都會叩拜。
我也是從星雲大師這本《禪意》看到,古代陶侃被貶到外地,大家都認為沒希望了,但他天天早上堅持搬幾百塊磚到門口,下午再搬回家裡。大家都說他吃太飽、沒事幹、閒。他也不理,常年這麼堅持練,結果他的身板,延續到六十歲還能跨馬殺敵收復失地,率兵打仗建功立業!就這個小習慣,天天練。你能所搬磚樂受嗎?有些樂受是在你吃飯、睡覺的時候感覺出來的,吃得特香、睡得特沉,而且第二天起來龍精虎猛!
有些東西的付出,是在後來收穫的。像播種一樣,有一個時間差,所以說‘道非急功近利者可得也’!蒙師教我一段功,氣從腳底往上衝,這些功夫,是在你人生關鍵的時候,才發揮作用的。
最後總結就是:儒家的止、定、靜、安、慮;佛家的戒、定、慧;跟這老師學東西的時候,我會不會心狂亂?心思不定會失去所有好運!老師教的是不是定學?是不是慧學?跟這個老師,使我殺心很重?這些東西有沒有助了我的仁心?要這樣勘驗。你如果有多背經典名文,便不會有這疑惑!如《心相篇》裡講的:心平氣和,可人孫榮兼子貴;才偏性執,不遭大禍必奇窮!要平和,別偏執!
你考慮一下,有沒有助我勇氣,敢於擔當?有沒有增加我的智慧?像一些細微的,我上個月跟家人談吐,這個月跟家人打電話就感覺不一樣了?像佳俊跟家人打電話,每個月都不一樣。家林每一年回去,給人感覺都不一樣,這孩子談吐上去了。有沒有這種飛躍的感覺?
其實判斷哪個老師好壞、對錯,意義排在第二。第一是對人的標準,有沒有做到門上那八個字‘從高從嚴,陶鑄大器’?要求諸己。但是,無論什麼樣的東西,人生的閱歷都得要記錄。
你給老師寫幾十封信,老師沒有每一封回覆,並不是看不起你。原因是《程門立雪》,立久了方知從高從嚴。每一次你認真的寫信,有那種不能寫錯一個字,只要寫錯一個字就要重新再來,那份極致的心一出來,敬者得九成利益,被敬者得一成而已!你敬老師,老師收穫還是小的,最大的收穫還是你自己。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講的是敬,並不是講師。很多人都理解錯了,這是要保持對所有人的敬畏!孔老夫子這句話,是教你保持敬畏,將自己的傲不可長收一收,而不是教你到處磕頭拜師!這就是老師回覆你,對長輩要保持敬畏,看低了抬高了,都不是我們要考慮的。學問要利他,如果利不了他,不要做。
中利他:這個法通過講解飲食之道,使他的腸胃以後都不用來針灸;
大利他:這個奇難雜病好轉的演變過程,文書記錄、攝影記錄,甚至著書立說、傳承、普及教人。
凡事有環環相扣的,現在很多人的眼界,就只能看到眼前、看到感覺、看到現有。說不好聽叫鼠目寸光。很多問題是看不遠導致的,看得遠就沉得住氣,看不遠你就很浮、很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