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博信: “五根湯”治兒童發燒感冒之良方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2008版)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五根湯”治兒童發燒感冒之良方

主方葛根 6克,板藍根6克,山豆根6克,蘆根6克,白茅根6克,藿香6克,紅花3克,大黃2克。

用法:水煎服二次。每次煎成70毫升,1日分2-3次服。

主治:小兒傷風感冒,流行性感冒,扁桃體發炎(乳蛾證),猩紅熱,無名高熱。

最近在讀山西老中醫郭博信的新作《中醫是無形的科學》時,看到了其中一篇推薦“五根湯”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深思。

“五根湯”是一首治療小兒外感發燒的良方,我臨床運用多年很有效,大有愛不釋手之情。

此方為民間方,系內蒙古老中醫李鳳林所創,我是20年前從《中國民間療法》雜誌上看到的,又經山西太原周大夫介紹於我後,反覆運用於臨床效果顯著,而自留秘囊之中的。據收載此方的《疼痛妙方絕技精粹》一書作者說:李鳳林這個方子,是他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就琢磨著創制的一個藥方,以不變應萬變。既能治療小兒因感染所致發燒,又能根據不同病人、不同病症,自然調節虛實寒熱而研製出的聞名遐邇之“五根湯”。

經過3010萬多患者的臨床應用,實踐證明“五根湯”不僅具有消炎殺菌、抗病毒作用,而且還可以不分季節,也不管患兒發熱還是惡寒、惡風,一律使用“五根湯”。

特別適用於小兒傷風感冒、扁桃體炎、猩紅熱所致的發熱,還可解無名熱等症。

下舉一例示之:

某患兒,1歲,女,感冒發燒3天,家長很是著急,經西醫掛水治療,不愈。用藥期間燒退,一停就反覆。來診時,患兒高燒近40度,精神有些蔞靡不振,飲食尚可,小便黃,大便略溏。

處方五根湯加減:

葛根10g板蘭根10g山豆根6g蘆根30g白茅根10g滑石30g生石膏30g,三劑,每天一劑,水煎頻服,溫飲。

一天後燒退,三劑服完痊癒。療效神速。加生石膏和滑石,一走表散熱,一走裡瀉熱。

由於此方的療效肯定,已成了我手中治療小兒外感發熱、扁桃體炎的專方。此方還可以據不同症狀適當加減,療效更好,俗話說活法在人。

通過臨床運用,我(郭博信分析)認為此方配伍巧妙:蓋葛根辛涼,輕揚發散,最善解肌退熱,是解溼熱時疫第一要藥。

凡發熱之病,退熱當為首務,熱不退,餘症何解?發熱而致咽喉腫痛,則熱重而毒亦成矣。

山豆根苦寒,清熱解毒,為治咽喉腫痛的第一藥,可謂直取咽喉要地;輔以板藍根,因其甘,既能清熱,又能解毒,尤長於涼血利咽消腫,血不涼則腫何以消?此三根可為作戰主力,又加兩根者,以其熱必傷津。蘆根甘寒,清熱生津,又其生於水底直出水面,性涼而又善升,古方治大頭瘟(痄腮)常用其為引經藥,所謂行軍作戰不能無嚮導也。再用白茅根,以其甘寒,既能清熱生津,又能涼血利尿,熱從小便而出也。由是“五根湯”成矣!

又慮及此症多發生於春夏流行性感冒之際,故加藿香芳香化濁、發散表邪,使外感之邪從皮毛而;大黃攻下腸胃壅滯,使內熱之邪自大便而出。

凡腫痛又必有瘀血,故加少許紅花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使敵營自內部瓦解,以利攻戰速成。

此“五根湯”藥雖僅8味,然表裡內外,面面俱到,緊扣扁桃體炎之中醫病機。真乃好方也。非但治小兒發熱,治大人外慼發熱,亦可常變通應用之。

驗案:梁某某,女,48歲,農民。於2011715日來診。患者於一周前,在田間勞作被雨淋溼,回家後又用冷水沖洗,第二天即惡寒發熱全身疼痛。在本鎮鄉村醫生衛生所診治,測體溫40度,經過肌注和靜脈用藥,即汗出熱退。至晚上十一點鐘以後又熱至40度,如此反覆三日,不得好轉,後又到另一個鄉村醫生診室診治。情況如前。醫生囑其到衛生院治療。經衛生院的四天診治,病情同樣是沒有緩解,都是每晚十一點後發熱40度以上。

病人遂來我診所求治。舌淡苔薄帶黃,脈弦浮,餘按五根湯之主證治之。方中各藥用量加倍。並加重用崗梅50克,山芝麻15克。水煎服。當晚不再發熱。二診再投上方二劑諸證悉除。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關注公眾號:中醫寶典 杏林醫典 岐黃寶典 懸壺寶典 祖國醫學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