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急剎車,男子脖子劇痛、四肢麻木,只好手術!國慶假期長途出行,醫生建議備個它

一個急剎車,男子脖子劇痛、四肢麻木,只好手術!國慶假期長途出行,醫生建議備個它

△點擊上圖有福利

這個國慶長假,你準備去哪裡玩?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骨科發出提醒,出門遊玩路上,無論長途自駕還是坐火車、飛機,要記得保護自己的頸椎哦。

一個急剎車脖子劇烈前屈

四肢發麻無力不得不手術治療

“每年長假一過,來門診看頸椎的患者都會多不少,仔細詢問,都是假期長途開車、坐車姿勢不當,或者一個外力作用,導致頸椎不舒服,或者原本就有頸椎病的人病情加重。”浙大邵逸夫醫院骨科徐文斌副主任醫師說。

林先生,39歲,東北人,是名骨科醫生,年初來到浙大邵逸夫醫院骨科進修。林先生頸椎不大好,有時會出現一側頸肩部、肩胛骨附近疼痛,胳膊和手疼痛,三年前確診神經根型頸椎病、頸椎間盤突出。

這個類型的頸椎病,通常情況下,90%可以保守治療,通過多休息,減少頸部負擔,避免受涼,適當藥物治療,康復理療,會有好轉。為了儘可能少傷害頸椎,林先生在邵逸夫醫院骨科進修選擇的也是關節鏡手術方向,儘量避免多低頭的操作。

有一次,林先生去外面辦事,叫了輛出租車,坐在後排,歪著脖子睡著了。突然,他被一個急剎車驚醒,雖然繫著安全帶,脖子卻受到一個明顯甩出去的力量。

雖然有驚無險,但從那天起,林先生四肢出現麻木無力的感覺,經過檢查,他出現了新的較大的頸椎間盤突出,他的頸椎病類型也從神經根型轉變成了脊髓型。

“脊髓型頸椎病是由於頸椎間盤突出、椎體骨刺、增生、韌帶肥厚鈣化等造成的脊髓受壓或缺血,功能障礙,是頸椎病中最嚴重的類型。”徐文斌解釋,林先生本來就有頸椎間盤突出,遇到急剎車時脖子劇烈往前屈,頸椎間盤受到擠壓,急性向後突出,壓迫脊髓神經,所以很快出現了手腳麻木等情況。

瞭解了自己的病情,林先生還是希望先保守治療,戴著頸託固定頸椎,掛點消炎、消腫、營養神經的鹽水,回到東北老家休息了一個多月,四肢麻木的情況有所好轉,但對生活的影響還是蠻大,某個姿勢不對就加重病情。

思來想去,林先生還是決定到邵逸夫醫院,找骨科副主任方向前主任團隊手術。方向前團隊徐文斌副主任醫師為林先生制訂了微創的“零切跡”頸椎前路小切口融合手術。手術很順利,當天下午林先生就可下地行走,四肢麻木的感覺也有了明顯好轉。

“傳統的頸前路融合手術需要在頸椎前面放一塊小鋼板(其實是鈦板)。為了保障板的強度足夠,一般都要做到2毫米左右厚度。正常情況頸椎前面緊貼著食管,這2毫米已經足夠薄了,一般不會讓病人有不適感,但也有個別比較敏感的患者會有異物感。而‘零切跡’有其獨特的生物力學優勢和理想的手術效果,除減少異物感、減少損傷食管風險外,也減少手術難度和手術時間,有利於患者的安全。”徐文斌解釋。

悄無聲息發病,嚴重可致殘

有人家裡拖地摔一跤起不來了

也有人醉酒醒來癱瘓了

在WHO公佈的全球十大慢性頑固性疾病中,頸椎病排名第二,目前全球頸椎病患者已攀升至9億。徐文斌表示,頸椎病最輕的是頸型頸椎病,以脖子痠痛僵硬為主,通常來說問題不大。如果確診最常見的神經根型頸椎病,相當於頸椎間盤突出壓迫到一側的神經根,引起神經根支配區的疼痛麻木無力感,多數情況下也可以選擇保守治療,但如果疼痛厲害、肌肉萎縮力量下降、保守治療無效、嚴重影響生活,需要考慮手術治療。脊髓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最嚴重的類型,多數需要手術治療。

“脊髓型頸椎病常常悄無聲息地發病,一旦發作了,可能後果就很嚴重,甚至生活無法自理。”徐文斌提醒,不少脊髓型頸椎病患者急性發病,到浙大邵逸夫醫院骨科做過急診手術:50來歲的女患者在家裡拖地,不小心滑了一跤,之後怎麼也爬不起來了;38歲的錢先生和朋友聚餐喝高了,走路歪七倒八,一路被朋友攙扶回家,酒醒後發現手腳不會動;61歲的王師傅清明掃墓,因為低血糖暈倒,醒來發現身子動不了……

“他們都是脊髓型頸椎病,發病前都不知道自己有這個毛病,一個輕的外傷之後突然加重。雖然急診手術很成功,但預後不一定理想,有時可能影響生活質量。”徐文斌強調。

假期長途出行備個U形枕

經常活動活動頸椎

中秋國慶長假已經啟幕,徐文斌主任特別提醒大家,旅行途中千萬保護好頸椎,安全過節。

如何保護?

1.準備一個U形枕。很多人坐車時喜歡睡覺,這個時候脖子通常會歪向一邊,較長距離出行建議準備一個U形枕對頸椎做簡單支撐和保護。

2.避免急剎車。安全帶雖然能保護身體,但如果急剎車或者發生猛烈撞擊,頭部更容易前屈,嚴重的可能出現揮鞭樣脊髓損傷,甚至帶來癱瘓風險。

3.不要長時間開車,合理安排服務區的停留和休息,下車活動下身體。如果出現落枕一樣的脖子僵硬感,或者手腳麻木疼痛無力,走路時腳底有踩棉花的感覺,走路不穩等,要警惕頸椎病可能,必要時及時就診。

歡迎加入“骨科-浙醫在線病友會”

如果你或你的家人朋友有骨科頸椎相關困擾,歡迎加入“骨科-浙醫在線病友會”,浙大邵逸夫醫院骨科專家將進群交流。

如何入群?掃碼添加浙醫在線小助手六號(微信名:kbzyzx06)為好友,備註“骨科”,小助手會邀你進群。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金晶

通訊員 李文芳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Scroll to Top